回覆列表
  • 1 # 萌無敵只若靜待

    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於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去彭澤令歸隱,其時四十一歲。《歸園田居》大約作于歸隱的次年。這組詩共五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陶淵明所寫的大量歌頌田園生活的抒情詩,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憎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本篇寫詩人離開仕途,歸隱田園的簡樸生活,抒發了他對官場生活的憎惡和歸田後的喜悅安適的心情。

    這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詩人採用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達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種藝術境界,使讀者透過想象覺得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到一種意境美,從而受到感染。如詩中我們所感觸到的田畝草屋,成蔭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黃昏的遠村,依依的炊煙,深巷中的狗吠,桑顛上的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經過詩人的點化,都增添了無窮的情趣,構成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它們有近有遠,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的生機,有自然的趣味。將這畫面有機地組合起來,便又構成一幅清新自然,恬靜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圖景,並從這圖景中體會到詩人那歸隱的無窮樂趣和鄉居的安適心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藝術的意境美。

    全詩語言平易樸實,多用偶句,對仗工整,琅琅成誦,富有音樂美。

    這是一首敘事詩。作者在晉安帝義熙元年,主動辭去了彭澤縣令,決意退隱田園,從此不再出仕。次年寫了《歸園田居》組詩五首,描寫自己離開官場時的愉快心情,讚美躬耕生活和田園風光。本詩是《歸園田居》組詩中的第一首,敘述棄官歸田的原因、歸田之後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開頭四句是詩人棄官歸田之時對自己的志趣與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對自己棄官歸田原因的交代。“①_______”,是說世俗的阿諛奉承詩人一樣也沒有學會,反而喜歡寧靜、淳樸的田園生活,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本性是與大自然相通的。這裡寫的是詩人向來的志趣,也表明他後來的出仕並非本願。“適俗韻”,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與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本領

    “丘山”則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適俗韻”字首加“少無”,“丘山”前飾以“本愛”,表現出詩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②_______”,是對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說自己進入汙濁而又拘束的官場,是“誤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時迷了心竅,才不經意間糊里糊塗入仕的,心中有幾多懊悔與感慨。說自己離開故園山林入仕竟然那麼長時間,真是不可思議。這裡麵包含了對故園山林的幾多眷戀。“三十年”應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為江州祭酒到辭官之後寫此詩的這段時間。

    詩的七、八句以“開荒”、“守拙”點題,寫自己從此真正迴歸園田,過上村居生活了。其中“守拙”迴應“少無適俗韻”,“歸園田”迴應“⑤_______”,詩人置身“南野際”,平靜安祥地過上農家耕種生活,透露出對官場的厭棄與蔑視態度,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一種不妥協的抗爭行動。

    詩的九至十六句借對村居之景的描繪,抒寫詩人歸田之後的快慰心情。“方宅”四句狀寫自家庭院的景物,這是近景,靜態地描寫田地與草屋的數量、堂前簷後的桃李與榆柳的生長情況。“曖曖”四句描寫院外村落的景物,這是遠景與中景,動態地描寫籠罩在炊煙之中的遠處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聲與桑樹顛的雞鳴聲。這樣一幅安寧靜謐的田園風光圖被詩人描繪得遠近錯落、動靜相宜、有聲有色。詩人正是要借恬靜優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環境抒寫自己擺脫“樊籠”、“塵網”之後如釋重負的輕鬆與歡欣。這裡語言質樸真淳、清新雋永,音節鏗鏘,極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

    最後四句寫居室之樂,以出樊籠、返自然呼應開頭,收束全詩。“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二句,由繪景轉入敘事,由狀物轉入寫人,表現出詩人無官一身輕的悠閒自在。“⑥_______”,寫詩人一旦沖決羅網、迴歸自然的無限欣喜之情,道盡歸田之樂。“返自然”既指歸耕田園,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又指回到原來的自然本性,過上順應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是點題之筆,有力地揭示了詩的主旨。

    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佛手什麼時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