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旗19820920

    成員國家:

    美國,北約領頭羊。

    英國,西歐三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

    法國,西歐三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

    德國,西歐三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經濟居歐洲頭把交椅。

    義大利,現代義大利人在血統上與古羅馬人有很深淵源。

    荷蘭,北約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曾有著海上馬車伕之稱。與英國有特殊歷史淵源。

    比利時,從尼德蘭分出去的南荷蘭,主體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蘭人和法華人。也是北約歐盟最早成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北約象徵性總部。

    盧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國,國家小但是資歷卻很深。

    西班牙,在英國之前曾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國。

    葡萄牙,曾經是殖民帝國,也是最貧窮的西歐國家。在抗擊摩爾人之後與西班牙分道揚鑣自立門戶。

    丹麥,北歐最富饒的王國之一,地理位置重要,便於遏制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行動能力。

    挪威,最富個性的北歐王國,非常富饒,三次拒絕加入歐盟,至今還是非歐盟國家,卻能夠享受與歐盟國家同等待遇。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北方艦隊接壤。

    冰島,由於與挪威有著民族、宗教、文化的淵源。地理位置重要,正好處於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經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悠久文明古國,也是西方陣營最早出現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也是東正教(希臘正教)中心。曾經被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具有象徵意義的君士坦丁堡至今仍被土耳其人掌控。

    波蘭,曾經是僅次於原蘇聯的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華約成員國,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

    捷克,奧匈帝國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維亞國的一部分,之後和斯洛伐克組成聯合國家。二戰中被納粹德國統治,1945年原蘇聯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原蘇聯的衛星國。劇變後成為北約接收最早三個前華約國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歐國家,曾經與捷克組成了聯合國家,是大摩拉維亞一部分。

    斯洛維尼亞,中東歐國家最早一個脫貧致富的國家(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第一個跨入發達國家行列)。

    立陶宛,歷史上立陶宛公國曾非常有名,之後不斷遭受外敵入侵。獨立後立陶宛投入西方陣營,與俄羅斯有著亡國亡種的國仇家恨。

    拉脫維亞,受條頓騎士團影響的波羅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併,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愛沙尼亞,宗教上與芬蘭有很深淵源,文化上與俄羅斯有很深淵源,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併,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國家之一,美國的鄰居。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克羅埃西亞,曾經併入南斯拉夫,之後重新獨立,因波黑戰爭、斯拉沃尼亞問題,加入北約及歐盟進度大大延緩。2009年成為北約新成員國,2013年成為歐盟新成員國,即是北約國家,也是歐盟國家。

    羅馬尼亞,繼希臘之後成為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二戰後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地處巴爾幹玫瑰產區。

    保加利亞,也是繼希臘之後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也是巴爾幹戰爭的最大失敗者。二戰後同樣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至今保加利亞對馬其頓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地處巴爾幹玫瑰產區。境內有一特殊人群波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亞人)。

    阿爾巴尼亞,巴爾幹諸國最後一個結束奧斯曼統治的國家,也是受土耳其影響最大的國家,阿爾巴尼亞人大多轉宗伊斯蘭教。因此它也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第二個伊斯蘭教主體的北約國家。

    土耳其,地跨歐亞兩洲,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向披靡,差點滅亡西方文化。第一個加入北約的伊斯蘭教國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羅斯黑海艦隊作用,是美國在近東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超過一百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黑山共和國,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小國,於2006年5月21日,就行國內公民是否獨立投票,2006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2017年3月28日,美國參議院舉行表決,批准黑山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西NATO:Organización del Tratado del Atlántico Norte),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曾被稱為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常設理事會由全體成員國大使組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希臘和土耳其於1952年、聯邦德國和西班牙分別於1955年和1982年加入該組織。

    宗旨:成員國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

    北大西洋理事會榮譽主席由各成員國外交部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

    下設機構:

    國際秘書處

    國際秘書處(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負責北約會議的籌備。秘書長除領導秘書處外,也是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核防務委員會和核計劃小組的主席。

    軍事委員會

    軍事委員會(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由參加軍事一體化指揮系統的成員國總參謀長組成。每年約開會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並對下屬各主要戰區司令部實施領導。軍委會主席由軍委會成員推選,任期3年。其日常事務由各國總參謀長任命的常駐軍事代表組成軍事代表委員會負責辦理。軍委會下設國際軍事參謀部,負責實施軍委會的政策和計劃,此外還設有3個軍事指揮機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軍最高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地區計劃小組。

    北大西洋議會

    北大西洋議會(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這是北約26個成員國及17個聯絡國議會間組織,議員由各國議會指定,名額按國家人口比例分配。議會宗旨是鼓勵各國議會間的合作,密切各國議會與北約機構的聯絡,推動實現北大西洋公約的目標。議會每年召開兩次全會。

    北大西洋理事會

    北大西洋理事會(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稱北約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最高決策機構。由成員國外長組成,必要時國防部長、財長甚至政府首腦也可與會。每年兩次例會。在部長理事會休會期間,各成員國大使級常駐代表負責理事會日常工作。

    (防務計劃委員會)

    防務計劃委員會(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參加北約防務一體化指揮系統的成員國國防部長組成(法國於1966年7月1日退出軍事一體化機構,1995年12月起參加國防部長會議和軍委會會議,但仍不參加軍事一體化機構。西班牙於1982年加入北約,但不參加軍事一體化機構。1997年12月2日,在北約秋季理事會上,西班牙因其在直布羅陀海峽制空權得到保證,宣佈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冰島因無軍隊不參加上述委員會),每年開會兩次,負責審議北約防務政策和軍事計劃。1966年北約又設立專門負責核防務政策的核計劃小組(Nuclear Planning Group,法、冰未參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約歐洲成員國國防部長組成非正式的北約"歐洲小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印度與巴基斯坦能夠完全達成和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