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名將錄
-
2 # 距離的軌跡
長葛市大周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戰國時期曾發生著名的馬陵之戰,西漢時期有鳳凰在境內大規模聚集。
從大周鎮鎮區出發,向西北行約1.5公里,就到了老梅莊村。相傳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就發生在村北20多米高的馬陵崗附近。而今,馬陵之戰遺址成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幾千年來,因為馬陵之戰,馬陵崗一直儲存得很好。村裡沒人動這裡的磚、土,一草一木都得到保護。逢年過節,很多人來這裡參觀遊覽,可熱鬧啦!
魏惠王時期,魏國定下吞趙滅韓的目標,使三晉再次統一。
公元前354年,龐涓率領魏軍進攻趙國,數次交鋒後包圍了邯鄲。
齊國作為鄰居,不希望魏國再次強大,於是派兵支援趙國,解了邯鄲之圍,這便是戰國史上的桂陵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孫臏沒有直接救援邯鄲,而是直撲魏國都城大梁。
此時大梁城守衛空虛,大多是老弱殘疾,遠在邯鄲的龐涓不得不退兵回救,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圍魏救趙”。
此戰之後,孫臏踩著龐涓的肩膀一戰成名,不論龐涓過去有多大勝績,人們都認為他是孫臏的手下敗將。
龐涓是一個氣量狹小、醉心名利的人,這種事情自然不能容忍,總想找機會報復。
雖然他在魏國頗有地位,能改變一些政策,可是孫臏在齊國卻沒什麼影響力,所以兩人一直沒能碰面。
直到13年後,老天終於給兩人一個正面較量的機會,公元前342年,齊國與魏國在馬陵山交戰,史稱馬陵之戰。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魏趙兩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孫臏的塑像前,當地人撰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孫臏大名揚天下,兵法鉅著震乾坤。
傳說西漢時曾有鳳凰在鳳凰城大規模聚集
千百年來,令大周人格外自豪的,是西漢初年曾有鳳凰在鳳凰城大規模聚集。
鳳凰城位於大周鎮和尚楊村東南部的東鳳崗上。和尚楊村的村民們代代相傳,許多年以前,曾有許多鳳凰在那裡聚集,所以才叫鳳凰城。
這個傳說在《長葛縣誌》等史料中也有記載:“漢黃霸治潁川,有鳳凰集此因名。城周圍三里有奇。”
那麼,“黃霸治潁川”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西漢初年,長葛叫長社,是潁川郡下轄的一個縣。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黃霸擔任潁川郡太守,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廣植樹木,多養畜禽;教化百姓,緝盜防奸;扶危濟困,照顧鰥寡孤獨;明察暗訪,懲惡揚善,綏靖地方。
在黃霸的精心治理下,潁川經濟繁榮,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當時被譽為“治為天下第一”。因此,“鳳凰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鳳凰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東鳳崗。於是,人們在崗上築起了“周圍三里有奇”的鳳凰城,紀念這一盛事。
鳳凰城如今尚有殘垣存在。殘垣上樹木蔥蘢,下面平疇沃野。舊時“長葛八景”中有一景叫“鳳城荒址”,就是指此處。
現在,大周鎮重點打造的一個社群,名字就叫鳳凰城。
回覆列表
馬陵之戰發生在山東省郯城縣境內的馬陵山。
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南韓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南韓之困。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