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913647451820
-
2 # O泡仔仔
淮王魚(別名:肥王魚)是鱨科鮠屬動物,分佈於淮河中游。 淮王魚頭較尖,吻特別肥厚,顯著突出;須短,4對;眼小,被皮膜覆蓋;背鰭刺後緣有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鋸齒弱;在臀鰭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鰭;臀鰭條14~18,尾鰭分叉;魚體呈紡錘形,全身鮮黃,光滑無鱗。它喜好在岩石縫中繁衍生息。
淮王魚頭較尖,吻特別肥厚,顯著突出。須短,4對。眼小,被皮膜覆蓋。背鰭刺後緣有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鋸齒弱。在臀鰭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鰭。臀鰭條14~18。尾鰭分叉。魚體呈紡錘形,全身鮮黃,光滑無鱗,隨著季節和水溫變化其體色呈現淡灰、青白、粉紅三色交替變幻的生存狀態。
更為奇特的是,這種以王自稱的魚,居然性格極其的剛烈。在普通狀態下,它的通體大多呈現青灰色,但是在缺氧的狀態下,它會全身充血,朝紅色方向變化。缺氧程度越高,充血範圍就越大。甚至鮮血還會從魚鰭處流出來。看來,稱為王者必定有他的一套不尋常的刷子。
生活習性
其生活地——硤山口位於鳳臺縣境內,古稱“長淮津要”,東西硤石高有十餘丈,夾淮相峙。自古江水往東流,而此處,淮水繞群峰,騰激浪,驟然穿入險峻的硤山口,自此河水西流數十里。
淮王魚喜好在岩石縫中繁衍生息,而恰好這一帶水中巖縫縱橫,河道彎曲,水流湍急,河底為岩石底質,正好為其繁衍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千里長淮,只有硤山口才是它唯一的家。
淮王魚的傳統捕撈工具是一種很奇特、很古老的漁具——窩(音“務”)子。漁民用費舊的船板釘一個長方體的木箱,長寬在1~1.5米,高0.5米左右,一面開口。每年在中秋節前後,在木箱內裝上石塊,繫上浮漂,將箱口向上,選擇淮河中水深流急處沉入其中,一般都在選擇在峽山口黑龍潭。到冬至前後,再撈起窩子(木箱),往往每個窩子裡都有幾百公斤魚,主要是淮王魚、黃顙魚、青楞子(江黃顙)等,其中淮王魚最多。
回覆列表
淮王魚
淡水魚,淮王魚頭較尖,吻特別肥厚,顯著突出。須短,4對。眼小,被皮膜覆蓋。背鰭刺後緣有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鋸齒弱。在臀鰭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鰭。臀鰭條14~18。尾鰭分叉。魚體呈紡錘形,全身鮮黃,光滑無鱗,隨著季節和水溫變化其體色呈現淡灰、青白、粉紅三色交替變幻的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