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心市民小劉

    得知這本書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好奇這本書中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能夠讓這麼多讀者給予這麼高的讚譽。於是在寒假的時候便把它從圖書館借來細讀。

      和其他書不一樣,開頭並沒有強烈的懸念和猛烈的畫面衝擊,只是很平淡的描寫了阿莫烏爾之死,便讓我以推理小說的套路,設想阿莫烏爾之死會是一件因為偉大愛情的謀殺案,可書中後來卻再也沒有提到過這個梗。因此,讀完幾頁之後的我沒有那種一口氣把書看完的衝動,但幾十頁之後發現前面那阿莫烏爾那苦扁桃氣息的愛情,以及無法承認自己的衰老而自殺的敘述都是為後來的情節做鋪墊。

      順著平淡的生活發現愛情的蹤跡,慢條斯理的敘述卻能激起心中的激情,華麗的辭藻一串接著一串卻不覺得多餘和矯揉造作。馬爾克斯像極了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在跟我講故事的時候,她講的很慢,而且很平靜,也許是時間的推移使她淡化了情緒的波動,有時想讓你明白到極致,甚至想讓你身臨其境體會到她的心情,她有時會把一場雨誇大,用幹皺皺的手比給我看碗有多小路有多長身上的傷痕有多少。她不說悲傷痛苦之類的字眼,而是告訴你她克服艱難之後的喜悅,卻讓聽者想起成功背後的辛苦而心生敬意。

      這是一個以阿里薩和費爾米納為主線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有評論家稱此書為“我們時代的愛情大全”,也許是因為作者在書中描寫了各式各樣的愛情: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悲慘的愛情,羞怯的愛情,放蕩的愛情……所以,儘管這本書帶著時代的烙印,但每個人卻能在此找到共鳴。

      馬爾克斯筆下的人物似乎都帶有一種孤獨感,所以在渴望被愛的前提下,他們找到了愛情這樣一種方式來克服孤獨感。年輕的阿里薩為洛倫索·達薩送電報時不經意間瞟見他的女兒費爾米納,從此墜入愛河一發不可收拾,不停地寫情書,每天坐在她上學路過的長椅上只為匆匆看她一眼,漸漸地讓費爾米娜由最初的好奇心變成了愛情的萌芽。

      “他們如痴似狂地相愛了一年。他們天天都是白天思念,夜晚夢見,急切地等信和回信。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沒有幹。不管是哪個神魂顛倒的春天,還是第二年,他們都沒有見過面、說過話’”

      像所有的初嘗戀愛的小情侶那樣,心裡扭捏害怕被發現,卻又享受著對方為自己做一切。費爾米納給他寄去放在字典裡的做成標本的葉子,蝴蝶的翅膀和珍禽的羽毛,阿里薩學會了小提琴,學會辨別風向,讓風將他拉奏的小夜曲送到費爾米娜的窗邊。

      但這場暗無天日秘密進行的熱戀終究被打破,費爾米納在課堂上裝作記筆記實則是在寫情書的舉止被老師發現,並被開除學籍。她的父親像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給予女兒厚重的期望,希望她能夠成為一名高貴的夫人。他嫌棄阿里薩這般的窮小子,擔心女兒會陷入這段像海市蜃樓般的愛情。於是帶著女兒旅遊,實際上是想讓女兒忘卻這段感情。可儘管如此,費爾米納仍然用盡一切方式與阿里薩發電報互通訊息,他們把對方當作自己生命裡存活下去最後的希望。

      兩年的旅行結束使她成長了不少,當她再次回家時,她看到了走上前來與她講話的阿里薩,卻發現自己的愛情像一場笑話,一場夢。

      “她回過頭一看,在離自己的眼睛兩巴掌遠的地方,看見了兩隻冷若冰霜的眼睛,一張蒼白的臉,兩片因膽怯而咬緊了的嘴唇,就跟那天在望大彌撒時他第一次和她近在咫尺的情況一模一樣,有所不同的只是熱戀的激情變成了不滿的冷峻。一剎那間,她發覺自己上了個天大的當,怎麼可能讓一個如此冷酷無情的魔鬼長年累月地佔據了自己的芳心。”

      在費爾米納與阿里薩的通訊裡,她常常把阿里薩的形象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想象,高大威猛,英俊瀟灑,腹有詩書,舉止紳士……但當自己見到他的那一刻,她的幻想被敲碎。她突然感覺自己像是一條被欺騙的可憐蟲,只想把他從她的生活中抹去。

      “今天,我看了您,我如夢初醒,我們之間的事,無非是幻想而已。”

      這是費爾米納給阿里薩最後的一封信,阿里薩陷入失戀,也讓這段感情終止了五十一年。這讓我不禁想起現實中的“網戀”,我們總是透過沒有感情的螢幕,看著對方發來的黑白文字,把它加工為特殊的情感,把簡單的問好視為溫馨,把無需的關懷視為貼心曖昧,把貼上複製的詩句視為文藝的紳士,其實,這本身就只是一個愛上想象中的自己的笑話。用高尚的科技去虛化自己外表的缺陷,然後躲在網路的背後,為另一端的“陌生人”輸出自認為附帶真實情感的文字。然後,在見到對方之後,給予批評與斥責,告訴自己這並不是他,我不愛他。彷彿是這世間最殘忍的愛情。

      雖然是一部愛情專著,卻也穿插了政治觀點,霍亂,戰爭。正如譯者前言所說的那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寫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和歷史的種種意想不到的突變。一位偉大的小說家總是竭力創造出一個完整現實,一個與真的現實不同的現實”。“但這並不是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描繪的不是具體的現實,相反,這部小說沉浸在歷史之中,透過那些愛情故事,緩緩展現著的正是哥倫比亞的歷史,是哥倫比亞人自己破壞各類倫比亞的歷史。”

      而這段話可以在烏爾比諾醫生出場時的心情裡體現出來。剛從巴黎留學回來的烏爾比諾醫生髮現他魂牽夢縈的家鄉已經是不堪入目,汙水順著水溝排放在大海里,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露天堆放的垃圾堆發出的惡臭所掩蓋,糞便被太陽曬乾化為塵土,隨風飄揚被人們吸入體內。這就像是為霍亂病打造最好的環境。他還發現三十年前發生在他父親身上的不幸——霍亂病,還會將再次重演。因為霍亂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他沒有發現任何足以和他的鄉思相稱的東西,。他看不下去,把頭扭向後面,免得被他母親看見,無聲的眼淚簌簌地滾落下來。”

      當霍亂髮生時,人們只會恐慌,迷信認為火藥能辟邪,能趕走霍亂。但烏爾比諾卻站了出來。

      “把火藥省下來,等自由黨人來的時候再用吧。”他和顏悅色地對軍事長官說,“我們已經不是處在中世紀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我們總是一昧的向城市索取,卻沒有發現時光對城市的侵蝕。總以自己的籍貫為驕傲,炫耀城市的歷史功績,卻不修補這個城市的傷痕,甚至選擇視而不見。所以,能夠讓城市重新運轉的只有理性的智者,像烏爾比諾醫生一樣,用以深切的愛和現實的眼光來看待城市。所以,一個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知識壟斷者的手中,即時是放到今天來說,也是不為過的。

      理性的烏爾比諾醫生被費爾米納的獨特魅力所征服,而這位留學巴黎,學識淵博,家財萬貫的男人也是費爾米納父親對女婿的不二人選。二人順其自然的完婚,他們都知道不是因為愛,烏爾比諾醫生喜歡她的倔強和眼中的驕傲,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費爾米納只是被拒絕阿里薩的罪過的陰影弄得慌亂不已,恰巧碰見了這個能減輕她良心壓力的人。但他們都相信彼此之間會產生愛情,因為他們的愛情就是一種穩定,舒適,相依為命的生活狀態。

      直到後來,費爾米納才慢慢理解發生在她生命裡的兩段感情。她對阿里薩和醫生同樣不太喜歡,甚至對醫生缺乏瞭解,阿里薩的信裡有火熱的感情和令人心醉的表白。相反,醫生的追求,從是不是以愛情的語言來表達,而是向她奉獻塵世間的東西:保障,和諧,幸福。她問自己這些數字一旦相加,也許等於愛情,近乎愛情吧?但是,這些又不是愛情,她也並不堅信愛情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描寫費爾米納內心的掙扎與反問時像是赤裸裸的展示了現實中的愛情。因為生活中,我們總是能遇到真愛,卻用許多無厘頭的原因拒絕,不能說我們不知道原因,而是害怕自己成為曾經最討厭的勢利小人,所以選擇拒絕承認。通常二十多歲的女人在年齡上的敏感度都超於常人,因此,如果有人給予追求就會慌了手腳像抓住一顆救命稻草,向命運屈服,做了理智上指引她最正經的事。然後踏進婚姻的無底洞時,又再遙想上一段的愛情,“如果當初……就不會……”我彷彿聽到了現實中噼裡啪啦的打臉聲。

      因此,在費爾米納心裡其實還埋著與阿里薩的感情,而且還隱藏的很深,無人察覺,烏爾比諾醫生的理性讓這段婚姻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爭吵與矛盾。他像是生活裡的指引者,能夠讓生活更加舒適和穩定。他意識到妻子在面對罪過時的恐慌,他會主動跟妻子說:“親愛的,對不起,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也告訴妻子,能夠維持婚姻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費爾米納也漸漸明白也悟出: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彷彿他們不是因為愛情才想生活,而是想要生活才愛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逍客智享和維特拉自動高配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