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解顱是以小兒頭顱增大、顱縫開解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臨床以頭顱及前囟明顯增大、 顱縫開解、頭皮青筋暴露、叩之呈破壺音、目珠下垂猶如落日狀為主要特徵,多見於6個 月至7歲的小兒,預後不良。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之 “腦積水”。中醫對本病早有認識。

    【病因病機】

    一、病因

    解顱主要是先天稟賦不足和後天失養所致。若父母精血虧虛,致胎稟不足,腎氣虧 虛; 或後天調護失宜,或疾病遷延,或外感時邪均可導致解顱。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腎虛顱解。

    2. 常證病機

    (1) 腎氣虧虛 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父母精血虧虛,胎氣怯弱,致使小兒先天 腎元虧損,不能養骨生髓,則腦髓不充,頭顱開解,顱縫、囟門不能如期閉合。

    (2) 腎虛肝亢 腎為水髒,若病後腎虛,水不勝火,火氣蒸騰,其髓則熱,髓熱則顱 解縫開。或由於水不涵木,木亢風生,風水上泛,則顱縫開解,囟門不合,或開而複合, 頭顱逐漸膨大。

    (3) 脾虛水泛 脾主運化,為水之制。若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脾陽虛衰,水溼不 運,水飲上泛於腦,腦絡阻塞,則頭縫開解。

    (4) 熱毒壅滯 外感時邪,熱毒壅滯,煉液成痰,上攻於腦,腦絡阻塞不通,氣血運 行失暢,故頭顱擴大,顱縫開解。

    解顱的發病與先天虧虛有關,主要責之於腎,與肝、脾亦有密切關係。在病變過程 中,常有煩躁、嗜睡、納呆、嘔吐,甚至驚厥。重者常致失明或出現智力發育障礙等。

    【臨床表現】

    頭顱及前囟明顯增大,顱縫開解,頭皮青筋暴露,叩之呈破壺音,目珠下垂猶如落日狀。

    【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 臨床表現 即頭顱及囟門異常進行性增大,顱縫開裂,眼球下垂如落日狀等。

    二、鑑別診斷

    1. 未成熟兒 未成熟兒頭顱增長較快。有早產史,影像學檢查腦室不大。

    2. 佝僂病 佝僂病頭顱呈 “方顱”,伴其他佝僂病症狀如多汗、夜驚、煩躁、雞胸、 肋軟骨溝、肋串珠、手足鐲、O型腿或X型腿等。影像學檢查腦室不大。

    3. 頭大畸形 頭大畸形表現為頭顱大,增長快,智力明顯低下,無 “落日眼”,腦室 造影正常。

    4.顱內佔位性病變 顱內佔位性病變可見顱內腫瘤、膿腫等。影像學檢查有佔位 表現。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以本虛為主,多表現為頭縫開解,雙目下視,肢體消瘦,神識不聰,表情呆滯。 部分患兒為本虛標實之證,有夾風、夾水、夾痰之不同。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補腎益顱。

    2.具體治法 本病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並根據兼有肝風亢動、脾虛水泛之不同,夾風、 夾水、夾痰之異,分別治以平肝息風、健脾利水、豁痰通絡等法。還可適當配以外治法。

    3.劉弼臣教授治療解顱的經驗 劉弼臣教授認為,頭顱為五高之巔,惟風可到,因 此解顱為風邪夾水溼之邪上犯頭顱,水積於上而得病。

    治法: 息風通絡。

    方藥: 升降散加減。羚羊角粉0. 3g (分衝),天麻10g,鉤藤10g,殭蠶10g,升麻 5g,牛膝10g,制大黃10g,車前子10g,澤瀉10g,豬茯苓10g。

    三、分證論治

    1. 腎氣虧虛

    證候表現: 顱縫及囟門逾期不合,頭顱增大,頭皮光亮,額上青筋暴露,頭傾眼垂, 白睛顯露,目無神采,頸細身瘦,發育落後,神識不聰。舌淡,指紋淡青。

    證候分析: 正常小兒顱縫大多在出生後6個月時骨化,前囟在1~1.5歲時閉合, 後囟於初生時或閉或微開,最遲2~4個月時閉合。小兒先天不足,腎氣虧虛,腦髓不 充,故顱縫及囟門逾期不合,頭顱增大; 頭顱開解,血絡受阻,氣血執行不利,故頭皮 光亮,額上青筋暴露; 氣血不足,故頸細身瘦,發育落後; 腦髓不實,則神識不聰; 腎 之精氣不能上注於目,故頭傾眼垂,白睛顯露,目無神采; 舌淡,指紋淡青為腎氣虛 之象。

    治法: 培元固本,補腎益顱。

    方劑: 補腎地黃丸(《醫宗金鑑》) 加減。

    方解: 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鹿茸溫腎壯陽,強筋壯骨; 兩者共為君藥。山茱 萸補養肝腎並能澀精; 山藥補脾固精; 人參、黃芪大補元氣,四者為臣藥。茯苓健脾補 腎; 澤瀉、丹皮清熱涼血,三者共為佐藥。

    加減: 頭大頸軟加杜仲、續斷、五味子; 眼球震顫,斜視或視物不清,加枸杞子、菟 絲子、決明子等。

    2. 腎虛肝亢

    證候表現: 顱縫開解,前囟寬大,頭皮光亮,眼珠下垂,白睛顯露,煩躁不安,手足 心熱, 筋惕肉, 時或瘛瘲。舌紅少苔, 指紋泛紫。

    證候分析: 腎虛火旺則髓熱,髓熱則顱縫開解,前囟寬大; 腎精不足,不能上注於 目, 故眼珠下垂, 白睛暴露; 腎虛則肝亢風生, 風水上泛, 故頭皮光亮, 筋惕肉, 時或 瘛瘲; 陰虛火旺則煩躁不安。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指紋泛紫乃腎虛肝亢之象。

    治法: 平肝培元,補腎益顱。

    方劑: 知柏地黃丸 (《醫方考》) 合三甲復脈湯 (《溫病條辨》) 加減。

    方解: 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 三甲復脈湯育陰潛陽,平肝息風。

    加減: 煩躁不安, 加山梔子、 蓮子心、 竹葉; 筋惕肉, 時或瘛瘲, 加鉤藤、 石決 明等。

    3. 脾虛水泛

    證候表現: 顱縫開解, 頭皮光亮, 面色㿠白, 神情呆滯, 白睛多而目無神采, 食慾不 振,肢體消瘦,腹脹便溏,小便不利。舌質胖嫩,舌苔白滑,指紋色淡紅。

    證候分析: 真陽有虧,火不能生土,則脾虛不能運溼,水溼停滯為痰,上泛清竅,故 顱縫開解, 頭皮光亮; 脾胃虛弱, 精氣不足, 故肢體消瘦, 面色㿠白, 神情呆滯, 目無神 採,白多黑少; 溼滯中焦,阻礙氣機,故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小便不利; 舌質胖嫩,舌 苔白滑,指紋色淡紅乃脾虛之象。

    治法: 健脾利水,補腎益顱。

    方劑: 附子理中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合五苓散 (《傷寒論》) 加減。

    方解: 附子理中湯中附子辛熱,振奮脾陽; 人參、白朮補中益氣。五苓散中豬苓、茯 苓、澤瀉淡滲利水; 桂枝通陽,助膀胱氣化。共奏益氣健脾,溫陽利水之功。

    加減: 氣血雙虧者加黃芪、當歸益氣養血; 腹脹便溏甚者,加扁豆、陳皮、砂仁等健 脾理氣化溼。

    4. 熱毒壅滯

    證候表現: 顱縫合而復開,按之浮軟,頭皮光亮,青筋怒張,兩目下垂,頭痛口乾, 發熱氣促,面赤唇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或指紋紫滯。

    治法: 清熱通絡,補腎益顱。

    方劑: 犀地清絡飲 (《重訂通俗傷寒論》) 加減。

    方解: 方用犀角 (以水牛角代)、生地涼血散血為君藥; 連翹疏風清熱,丹皮、赤芍、 桃仁活血涼營,共為臣藥; 竹瀝、生薑、石菖蒲豁痰通絡為使藥。

    加減: 躁動不安,神煩不寐者加羚羊角、鉤藤、天麻等息風通絡; 火熱盛者兼服化毒 丹加強清熱解毒之功。

    四、其他療法

    1. 現代醫學療法

    (1) 手術治療 適應證為年齡小,發病急,發展迅速的部分阻塞性腦積水。

    (2) 非手術治療 首選醋氮醯胺,每日25~50mg/kg。可暫時減少腦脊液的分泌,並 增加體內水分的排出。

    2. 外治法

    (1) 封囟散 肉桂、細辛各15g,乾薑3g,共研細末,人乳汁 (或豬膽汁) 適量調 勻,敷於顱裂部位,外以紗布包紮,藥幹則換。可用於腎氣虧損或脾虛水泛之解顱。

    (2) 黛礬散 青黛30g,枯礬15g,雄黃10g,紅花5g,共研細末,以苦參50g煎取濃 汁加豬膽汁調勻,敷於囟門,藥幹即換。用於熱毒壅滯型解顱。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 嬰兒宜母乳餵養,多吃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

    2. 注意保護患兒頭部,抱起患兒時要以手托住頭部。

    二、調護

    1. 優生優育,避免近親婚配。

    2. 積極進行產前檢查,積極發現異常,必要時終止妊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廉頗藺相如列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