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廉頗藺相如列傳

    〔西漢〕司馬遷

    【題 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是以廉頗、藺相如為主,兼及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裡選的是原傳的前一部分,集中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文中著重刻畫了藺相如智勇與不畏強暴的形象。前二則頌揚了他在對外鬥爭中,面對強敵,臨危不懼,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之績。後一則表現他在處理內部關係上,“先國家之急”,顧大局,識大體,和不計私仇,忍辱含垢之德。當時,秦國正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進行兼併六國的戰爭。而此時秦正準備集中力量對付楚國。趙國在六國當中居於強國,秦未敢輕易對趙國用兵。這種客觀情況,使藺相如的兩次外交活動,具有了勝利的可能條件。文中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豪邁氣概和磊落胸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1),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2),拜為上卿(3),以勇氣聞於諸侯(4)。相如者(5),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6)。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7)。秦昭王聞之(8),使人遺趙王書(9),願以十五城請易璧(10)。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1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12),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13)。臣舍人相如止臣(14),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15),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16),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17),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18)。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19),則幸得脫矣(20)。’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1)?”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22);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23),寧許以負秦曲(24)。”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25),臣願奉璧往使(26)。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27),相如奉璧奏秦王(28)。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29),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30),倚柱,怒髮上衝冠(31),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32),趙王悉召群臣議(33),皆曰:‘秦貪,負其強(34),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35),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36),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37),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38)。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39)。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40),禮節甚倨(41);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42),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43),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44),召有司案圖(45),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46)。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47),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48)。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49),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50)。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51),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52),從徑道亡(53),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54),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55)。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56)。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57),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58)。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59)!”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60)。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61),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62),畢禮而歸之(63)。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64),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65)。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66)。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67),欲與王為好(68),會於西河外澠池(69)。趙王畏秦,欲毋行(70)。廉頗、藺相如計(71),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72):“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73),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74)。”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75),請奏瑟(76)。”趙王鼓瑟(77)。秦御史前(78),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79),請奏盆缻秦王(80),以相

    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81)!”左右欲刃相如(82),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83)。於是秦王不懌(84),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85),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86)。”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87)。”秦王竟酒(88),終不能加勝於趙(89)。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90)。

    既罷(91),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92)。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93),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94),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95):“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96)。已而相如出(97),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9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99),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100),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101),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102),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103)?”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104),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105),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106)。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107),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108),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109)!”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11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如何推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