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妊娠七八月小便不通,飲食如常,小腹脹急,心煩不得臥,稱為妊娠小便不通,或稱“轉胞”,“胞轉”,《金匱要略》稱其為“小便難”。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妊娠合併尿瀦留。

    【病因病機】

    妊娠小便不通的原因主要是妊娠中期以後增大的子宮和胎頭將膀胱向上推移,膀胱氣化不行,水道不通,故不得溺。本病臨床上有氣虛、腎虛之分,溼熱常為兼夾因素。素體虛弱,中氣不足,孕後胎兒逐漸增大,氣虛無力舉胎,胎壓膀胱,氣化不行,故溺不得出;素體腎氣不足,胞繫於腎,孕後腎氣愈虛,舉胞無力,胎壓膀胱,兼之腎虛不能行氣於膀胱,氣化不利,水道閉塞,故不得溺;此外,亦有水道不行,溼濁內蘊,繼發溼熱阻滯者,當予注意。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本病多發生在妊娠晚期,表現為小便不通,小腹脹滿急痛,甚或喘急,心煩不得臥。

    2.鑑別診斷

    透過病史和B超等相關檢查,可排除泌尿繫結石、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本病與子淋同屬於妊娠後小便不利,臨證時亦應加以鑑別。本病為小腹脹急,溺不得出;子淋則以小便淋漓熱痛為主。

    【辨證施治】

    本病臨床以小便不通為主,且以虛證多見,有氣虛、腎虛之分。治療宜補氣升提,助膀胱氣化。不可妄用通利之品,以免犯虛虛之戒,影響胎元。

    1.氣虛證

    證候:妊娠期間小便不通,或頻數量少,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安,面乏華色,精神疲倦,頭重眩暈,氣短懶言,大便不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滑。

    分析:氣虛無力升舉,清陽之氣不升反陷,舉胎無力,胎重下墜,壓迫膀胱,以致膀胱氣化不利,水道不通,溺不得出,故小便不通,或頻數量少;不通則痛,溺停膀胱,膀胱脹滿,故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安;氣虛下陷,血不上榮,故面乏華色,頭重眩暈,精神疲倦,氣短懶言,大便不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滑均為氣虛之象。

    基本治法:補氣升陷,舉胎化氣。

    方藥運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味。

    黃芪、黨參各30g,白朮10g,炙甘草、陳皮各6g,炙升麻5g,柴胡6g,當歸10g,桔梗9g,通草5g,臺烏藥6g,茯苓15g。

    方中黃芪、黨參、白朮、茯苓健脾補氣以載胎,黃芪、黨參重用以加強補氣之力;升麻、柴胡、桔梗升提舉胎;烏藥溫宣下焦之氣;通草下氣行水而通溺;當歸養血安胎;陳皮理氣健脾,使補而不滯;炙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2劑。

    加減:形體畏寒者,加桂枝5g,蘇梗3g;大便偏溏者,加六曲10g,砂仁(後下)5g,並注意保暖。

    2.腎虛證

    證候:妊娠後期小便頻數不暢,繼而癃閉不通,小腹脹滿而痛,坐臥不寧,畏寒肢冷,腰腿痠軟,舌質淡,苔白滑,脈細滑無力。

    分析: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膀胱以化氣行水,或腎虛系胞無力,胎壓膀胱,故妊娠小便頻數不暢,繼而癃閉不通;溺蓄膀胱,故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安;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虛故腰腿痠軟;陽虛溫煦失司,故畏寒肢冷;舌質淡,苔白滑,脈細滑無力均為腎虛之象。

    基本治法:溫腎扶陽,化氣行水。

    方藥運用: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

    乾地黃、懷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各10g,澤瀉9g,桂枝5g,制附片6g,車前子(包煎)10g,臺烏藥5g。

    方中乾地黃、山藥、山萸肉為滋腎補肝之品;澤瀉、茯苓、車前子滲利行水;桂枝通陽化氣;臺烏藥化氣行水;附子溫腎通陽,入藥宜久煎,且中病即止。諸藥合用,使陽勝氣行,水道通利。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2劑。

    加減:腹脹便溏者,去幹地黃,加炒白朮10g,煨木香5g,炮姜5g;納欠苔膩者,加陳皮6g,炒黃柏9g,通草6g。

    【其他治療】

    1.中成藥

    (1)金匱腎氣丸 每次6g,每日3次,適用於腎虛證。

    (2)補中益氣丸 每次6g,每日3次,適用於氣虛證。

    2.熱熨法

    方法:四季蔥(大蔥連須用),每天500g,洗淨用手摺斷,放入鍋內炒熱,分兩份輪流使用。每次取250g,用布或毛巾包裹,熱熨下腹部(自臍部向恥骨部移動),冷後易之。每天1次(不拘時),每次約30分鐘。

    適應證:小腹脹急小便不通者。

    【轉歸及預後】

    本病在臨床較少見,屬急證,透過對症處理可迅速緩解,但易反覆,需糾正氣虛、陽虛的狀態,才能鞏固療效。

    【預防與調護】

    1.妊娠中晚期應適當活動,增強體質,衣著保暖,以防寒冷傷陽。

    2.飲食應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3.尿瀦留者可使用導尿法,但應注意控制速度,不可過急,以免引起昏厥。

    【臨證經驗】

    妊娠小便不通屬急證,多見於妊娠晚期,在妊娠早期亦有所見。治療方面,氣虛者除益氣導溺外,補中益氣湯亦有一定效果。此外,尚可運用《醫宗金鑑·婦科心法》中的舉胎四物湯,藥用當歸、白芍、熟地、川芎、人參、白朮、陳皮、升麻等。原書指出,此方治轉胞,服後以指探吐,吐後再服再吐,如此三四次,則胎舉而小便利矣。按:此方系根據朱丹溪的參術飲加減化裁而來,查參術飲乃本方無升麻,而有半夏、生薑、甘草。丹溪在原書中說:“孕婦小便閉而不通者,謂之轉胞,乃胎氣陷下,壅遏過甚,氣道梗阻,故水不得通,虛人多有之,宜參術飲作一劑,服後探吐之。”探吐者,乃急則治標之法。先用探吐使腹肌收縮,逼胎上舉,膀胱氣化通溺,然後再以參術補養善後。腎虛者,偏於陽虛也,用腎氣丸頗合,但應加車前子、木通等通利之品,必要時可先行導尿,然後再予補腎助陽、滲利小便以善其後。氣虛、腎虛均需注意有無溼熱下注,如兼有溼熱者,可用黃柏、知母、貝母、苦參等以清利之,且有助於防治繼發感染。

    驗案舉例

    20世紀80年代初,我院曾收治一患者,第一胎孕70余天,因妊娠小便不通,反覆導尿,痛苦不堪而行人流術。此次第二胎孕2月餘,小便不暢,小腹脹急,腰腿冷感,煩不得臥,舌邊齒印,苔薄根膩,脈沉細滑。遂以“妊娠小便不通”收治入院。各項常規檢查均在正常範圍之內。夏師認為,證屬腎陽偏虛,膀胱失煦,氣化不利。治擬溫腎助陽,化氣利水,方選腎氣丸加減。處方:肉桂(後下)、制附片(先煎)各5g,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黃芪、白朮、鉤藤(後下)各10g,桔梗6g,甘草3g。服藥5劑後小便漸暢,諸症亦緩,住院月餘,堅持服藥,病癒出院。孕7月後,妊娠小便不通之疾又作,自服前方14劑而愈。至孕39周順產一女嬰。

    按語:妊娠小便不通往往發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此例患者早期即患本病,反覆導尿,苦不堪言,第一胎即因此而告終。此次妊娠又作,辨證屬腎陽不足,膀胱失煦,氣化不利,以腎氣丸加減。腎氣丸溫陽利尿,鉤藤易丹皮之涼血而平肝寧心,加黃芪、白朮補氣升提,桔梗開宣肺氣。諸藥合用,收溫補腎氣、通利水道之功。

    【小結】

    1.妊娠七八月小便不通,飲食如常,小腹脹急,心煩不得臥,稱為妊娠小便不通,或稱“轉胞”、“胞轉”。臨床雖不多見,但中醫治療效果較好,且預後良好。

    2.透過病史、臨床表現和尿常規、B超等,可以明確診斷,但需排除泌尿繫結石、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3.妊娠小便不通為本虛標實之證,臨床上有氣虛、腎虛之分,溼熱常為兼夾因素。治療以補氣升提、溫腎通陽、助膀胱氣化為主,兼有溼熱者,可酌加清利之品,但不可妄用通利之品,以免犯虛虛之戒,影響胎元。

    4.臨證應告知患者,膀胱充盈後需及時排空,切勿憋尿。衣著應保暖,不可貪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列哪句詩描寫清明節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