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小蜜蜂

    今天,是三伏最後一天,明天就出伏了。

    終於熬過了“炎熱”的40天,將迎來比較涼爽的秋季。

    不過,出伏後,夏秋交替,氣溫變化大,是養生的一個關鍵時期。

    出伏後,早晚涼爽,午後燥熱難耐。

    此時,處於節氣過渡階段,冷熱交替,易出現健康問題。

    一冷一熱,交替折騰,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爆發。

    因此,出伏後,要格外注意身體健康,做好防護,助力身體健康,少生病。

    明日出伏,食一粥,吃二果,飲三水,做四防,身體健康,少生病

    出伏後,食一粥

    出伏後,多吃粥,好處多多。

    一方面,粥,可健脾和胃,補虛損,為秋冬進補打基礎。

    另一方面,吃點健脾祛溼的粥,還有助於幫助身體排出溼氣。

    芡實薏仁茯苓粥,每天吃一點,健脾祛溼,助力身體健康。

    薏仁,健脾益胃。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利水滲溼。

    芡實,入脾腎二經,健脾祛溼、防燥不膩,一起煮粥,對健康有益。

    出伏後,吃二果

    出伏後,是“吃果”的好時節,尤其是“鮮果”和“堅果”。

    1、鮮果

    出伏”之後,向秋季過渡,氣侯逐漸乾燥。

    而燥邪最傷肺,耗人津液,導致口乾苦、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等。

    多吃點酸味的葡萄,可刺激人體內分泌津液,達到減燥潤肺的目的。

    吃點秋梨,潤肺良心、消痰降火、潤肺生津、緩解秋燥。

    秋梨,可生食、榨汁,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

    桃子,性溫,補氣養血、養陰生津。

    並且,桃子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等營養,有助於緩解便秘。

    所以,出伏後,吃點桃子,也是很好的選擇。

    2、堅果

    出伏後,吃點堅果,也有益健康。

    花生,有“長壽果”之稱,醒脾和胃、清咽止咳。

    出伏後,多吃點花生,對於秋冬進補,調理脾胃,大有益處。

    此外,核桃,也是不錯的選擇。核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保護心血管,出伏後吃點,十分有益。

    核桃仁表面,有層褐色的皮,它的抗氧化物質,幾乎都在這層薄皮裡,吃的時候雖然有點澀,但最好不要去掉。

    出伏後,飲三水

    1、蒲谷丁根水

    出伏後,天氣乾燥,易引起上火。

    此時,用蒲谷丁根茶,泡水代茶飲,可清熱去火。

    蒲谷丁,俗稱婆婆丁,隨處可見,有著“天然下火草”之稱。

    此時,還被稱為“天然抗生素”,消炎殺菌、清熱解毒,效果尤佳。

    用其泡水,清熱下火,改善咽喉疼痛,可很好的預防改善上火的情況。

    2、紅蘇子葉水

    出伏後,晝夜溫差大,容易導致感冒。

    此時,用紅蘇子葉茶,泡水代茶飲,發汗散寒,可預防改善感冒。

    紅蘇子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發汗解表、散寒、理氣,驅逐邪氣。

    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可用紅蘇子葉泡水。

    此外,紅蘇子葉,還可解暑防暑,健脾開胃,祛溼解乏,出伏後,用其泡水,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3、玉竹桔梗水

    出伏後,氣候越來越乾燥,容易傷肺,出現咳嗽等。

    此時,用玉竹桔梗泡水,潤燥生津、止咳,大有益處。

    玉竹,養陰生津,滋陰潤燥,改善咽乾舌燥,乾咳少痰等。

    桔梗,入肺經,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有益肺部健康。

    出伏後,經常用二者搭配泡水,對健康大有益處。

    出伏後,做四防

    一防“燥”,飲食“潤”一點出伏後,氣候日漸乾燥,此時,一定要注意“防燥”。

    秋燥傷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乾咳、面板乾裂等情況。

    此時,要重視飲食,吃得“潤”一點,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梨,肥嫩多汁,潤肺生津,多吃點秋梨,用來煮水、蒸梨皆可。

    此外,還可多吃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等,有助於滋潤身體,對抗秋燥。

    二防“寒”,“秋凍”有度

    出伏後,很多人會“秋凍”養生。

    此時,要注意,,這“秋凍”也是有“原則”的。

    出伏後,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易刺激血管,誘發疾病。

    此外,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尤其是要護好脖子、後背、腳部。

    這些部位是血管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很多。

    此外,還要記得通風開窗,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子、毛毯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

    三防“乏”,早睡一小時

    出伏後,人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所謂的“秋乏”。

    出伏後,季節交替,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

    此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若不調整起居,易出現“秋乏”。

    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要調整起居,保證充分睡眠,可比夏天早睡1小時。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再加上一份午睡,也有利於減少“秋乏”的出現。

    四防“中風”,早發現

    出伏後,由熱轉涼,節氣更迭。

    一天之中,氣溫跨度非常大,或能達到10多度。

    一冷一熱,血壓波動大,容易誘發中風,一定要警惕。

    中風,發病快,死亡率高,致殘率高,一旦突發,非死即殘。

    所以,出伏後要警惕中風的發生,瞭解身體給出的“訊號”,早發現,早送醫。

    識別中風的“前兆訊號”。

    「1」臉部不對稱,嘴巴歪。

    「2」看東西旋轉、走路不穩。

    「3」間斷出現癱瘓或口不能言。

    「4」單側手臂無力,活動不靈活。

    「5」昏睡,不能喚醒,或呼之不應。

    「6」說話不清楚,或理解語言有問題。

    「7」出現劇烈嘔吐、抽搐、大小便失禁。

    「8」陣發性的頭痛和頭暈,並越來越劇烈。

  • 2 # 樹德漢碩

    處暑不斷暑,今日才出伏。如何為秋冬養生保健康,那是有巧妙的。今天是七月七,又是今年出伏日。依數伏法,今年三伏有四十日,今日算是四十日滿,算出伏脫伏了。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春暖夏熱秋涼冬冷是四季特色,出伏是夏去秋臨,熱去涼來了,在夏秋交換之際,涼熱無常,在作息飲食上都要注意。今年不但是伏包立秋,還是伏包處暑,所以處暑不盡暑,岀伏後還會有秋老虎,有秋燥秋熱,會午熱子涼,所以要適應這些特點來調節。

    夏秋之交,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物,多食秋鮮,蓮藕成熟,食藕能潤肺止咳化痰。食肉食鴨肉為上,鴨肉開胃滋陰。飲飲菊花茶,秋菊盛開,菊花茶能潤肺護肺。喝湯多飲雪梨銀耳湯,能防秋熱秋燥。多調理身體,適當運動,保護好血管,多作穴位按摩,按內關穴有大效。秋天要防熱傷風,護好肺。更要作息有規律,不要熬夜,大飢大飽。要護好脾胃,秋來陽盡陰生,要適當滋陰補陽,曬曬背有好處。

    人要健康長壽,就要懂養生,凡事適可中庸為上,不可不及與走極端。心態要好,凡事留餘最為上。秋高氣爽,運動宜早動晚靜,靈活掌握,適可而止,昇陽滋陰,養肺潤肺,健脾開胃,不急於大補,也不要熬夜又受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貔貅戒指的戴法有講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