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zty21678394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線渝中區與江北區的過江通道,位於嘉陵江水道之上,為重慶市區北部城市次幹道路的組成部分。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始建於2009年12月29日;於2013年11月完成合龍;於2014年6月24日透過驗收;於2015年4月29日通車運營。

    重慶古城曾經有十七座城門,對應著九宮八卦,為九開門八閉門之建制。千廝門屬於開門之一。

    民謠有云:“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嘉陵江流域的糧棉都在此門卸貨入倉,所以說棉花打包的“花包子”,雪白如雲,也是千廝門得名的由來。千廝門名稱的使用,至少在宋朝就已經出現,在蒙古入侵宋朝的史料中有明確記載。千廝門名取自《詩經·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梁,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蓋以當年城門內有貯存糧棉的千倉萬倉而得名,是祈禱風調雨順,豐收滿倉之意,預祝農事豐收。

    西蜀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諸葛亮北征時,命李福為江州都督,並大量囤積糧食,以備軍用。據《華陽國志》和《太平寰宇記》記載,當時“造蒼龍白虎門,別郡縣,倉皆有城”,“州所理在巴城北故倉城”,這些記載表明,糧倉就建在城北靠嘉陵江一側,就是後來的千廝門一帶,這便是千廝門得名由來。

    歷史上的重慶城,其範圍在現今七星崗到朝天門之間,城區中心就在太平門、道門口、小什字一帶。千廝門距城市中心較近,嘉陵江水域常年水位平穩,非常適合船隻停靠裝卸貨物,很自然,千廝門就成了重慶城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進出的貨物主要是鹽、紙、棉花、煤炭和時鮮蔬菜。當時重慶的街坊內流傳有俚語云:“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就是反映了這種情況。

    貨物集散功能帶動了街市的繁榮,木船運輸時期如此。到二十世紀初,川江上輪船運輸業開闢以後,客貨運全面開展,千廝門內外商貿活動十分活躍,街市也空前繁華。

    千廝門與重慶市民的密切相關還有這裡曾經是一處水碼頭,這是當時城市用水的主要取水點。與其相應的是千廝門內還有一條街道叫水巷子,一起形成了取水、儲水、供水配套體系。千廝門外以前有一條小巷就叫水碼頭巷,一直通往江邊,小巷裡曾居住有幾十戶人家,1996年修建濱江路的時候,該巷子拆除了。

    後來,在這附近修建的嘉陵江大橋就命名為千廝門大橋。

    與其遙遙相對的另一座長江大橋,因修建在東水門一帶,也命名為東水門大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蟲聲新透綠窗紗是什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