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讀書A

    第一“巧言”,就是花言巧語。“令色”,“令”是善,就是偽善的神色,巴結人的神色。朱熹說:“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悅人,則人慾肆而本心之德亡矣。”滿臉堆笑,滿嘴塗蜜,只是裝飾表面,討對方歡心。這時候,就人慾放肆,而本心之德沒了。誰的人慾放肆呢?一是那被巴結的人;二是那溜鬚巴結的人,他的人慾藏著等機會放肆。這樣的人,“鮮矣仁!”仁德是不會多的。巧言令色的奸臣自然不是好東西,而那種因為心中懦弱、患得患失、怕對不上領導意思,領導就不喜歡我,我的地位利益就受影響了,而順著領導意思說話的人,也是不仁之人。第二張居正說:“其喪德於己耳。若究其害,則又足以喪人之德。”他首先是自己的仁德沒了,而禍害在於足以讓對方也喪失仁德。張居正說,說話的語氣和神色,都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最可以觀察人。有德的人,語氣神色都很正。如果善為甘美之辭,遷就是非,阿諛奉承,讓聽的人高興,那就是巧言。刻意為謙卑諂媚之色,“柔順側媚”,迎合對方的意思,那就是令色。人之常情,都喜歡別人順著自己,見到甜言蜜語的人,就很容易喜歡他、親近他。喜歡他,就察覺不到他的奸猾,由此變亂是非,中傷好人,以至於傾家破國,這樣的事有很多,所以用人不可不察也。第三那麼聖人君子是怎樣呢?朱熹說:“聖人辭不迫切。”聖人說話,不著急,不急於去引導對方,更沒有私藏不可告人的目的,也不為自己的利益。他只是說出自己的觀點,你聽,他很高興,你不聽,他有耐心。前面學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以程頤說:“知巧言令色之鮮仁,則知仁矣!”懂得巧言令色之不仁,就懂得什麼是仁了。

  • 2 # 陳廣逵

    1.3.[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②。”

    [原文通釋]

    孔子說:“花言巧語面孔偽善,仁就少了。”

    [註釋]

    ①令色:偽善的面容,討好的表情。令,善。

    ②鮮矣仁:仁就少了。“鮮矣仁”是“仁鮮矣”的倒裝。

    [解讀與點評]

    “巧言令色”出自《尚書·皋陶謨》。

    虛偽的人是沒有真“仁”的。曾子曾說:“脅肩諂笑,病於夏畦(聳起兩個肩頭,做出討好人的笑臉,比頂著夏天的毒日頭在菜地裡幹活還要難受)。”這可以說是對此的很好詮釋。本章一句話,儒者對偽君子的鄙棄之情溢於言表。僅孔子對“巧言令色”的斥責,在《論語》中就出現了三次(其他兩次見於《公冶長》第25章和《陽貨》第15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維碼軟體掃描商品二維碼或條碼是不是能掃出價位就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