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個別化教育的理念在中外教育史上由來已久,但是實施的現狀並不樂觀,比如實施個別化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有深入瞭解,可是具體瞭解什麼,從哪些方面去了解,怎樣瞭解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比較完整的成功的實踐經驗。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個別化教育與個性教育劃等號,過度地誇大並偏向了個別化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個性培養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潛能的開發。還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個別化教育與個別化教學以及個別教學混淆,過多地關注了學生認知角度的實踐與研究。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所謂的個別化教育就是專門針對學困生、心理障礙學生以及品德惡劣學生的教育,從整個理念上對個別化教育產生誤解。

      個別化教育來自國外,東西方文化差異較大,面對中國人口眾多、班級規模過大、以班級授課製為主要上課方式的現實,實施個別化教育,真的是有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確實有點力不從心。但是人的智慧組合是獨特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一點,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個別化教育策略,因此在班級授課制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個別化教育就應該成為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的比較明顯,但是大部分比較隱蔽,這也就決定了被人瞭解的困難。比如我們平時使用的傳統的智力理論和智力測驗,也是不能把人的全部智慧測出,也只是主要關注了語言和邏輯——數學能力,而對個體其它的潛能和表現不能很好地預測。因此,要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作為個體來說,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並且是變化的、發展的。因此,作為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髮展著的全部,不管從精力方面,還是從瞭解的手段等方面來說,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能做的,關鍵就是心中時刻牢記個別化教育的理念,盡我們所能,去關注差異,關注學生個體,抓住教育的契機,充分發揮教育在每個個體全面發展歷程中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演講稿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