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
【學 名】 Sechium edule Swortz
【別 名】 梨瓜、洋絲瓜、拳頭瓜、合掌瓜、福壽瓜、隼人瓜、菜餚梨等。
【科 屬】 葫蘆科、梨瓜屬
【特徵和特性】為多年生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根為絃線狀鬚根,側根粗長,第2年後可形成肥大塊根;莖為蔓性,長10m以上,分枝性強,節上著生葉片和卷鬚;葉互生,葉片與卷鬚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葉全緣、綠色或深綠色;雌雄同株異花,異花傳粉,蟲媒花;果實梨形,有明顯的縱溝5條,瓜頂有一條縫合線,果色為綠色至乳白色,單瓜重250~500g,果肉白色;種子扁平,紡錘形,無休眠期。
喜溫、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2~25℃,超過30℃生長受到抑制,極端高溫為40℃,低於5℃會產生寒害;適於中等光強,耐蔭;要求空氣溼潤;適於在土質肥沃和保肥保水力強的土壤上生長。
【分佈狀況】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傳入中國。廣泛分佈於熱帶各地,現在栽培區域漸向北移,溫帶溫暖地區亦有栽培。中國南方的浙江、廣東、福建、雲南、貴州等省早有栽培,近幾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栽培逐漸發展。
【主要用途】果實、嫩莖葉、卷鬚、地下塊根均可做菜餚,是名符其實的無公害蔬菜。龐大莖蔓可作飼料;瓜蔓可作為強纖維的來源,用來加工繩。果實含鋅較高,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男女不育症、尤其男性性功能衰退療效明顯,可緩解老年人視力衰退。生長20 d的嫩瓜含鈣比黃瓜、冬瓜和西葫蘆高2倍多,含鐵是南瓜的4倍、黃瓜的12倍,以白色或奶油色品種品質最佳。果型優美,適合庭園種植,可供觀賞和遮蔭綠化。
【品種】佛手瓜根據果實的顏色分為白色種和綠色品種兩種。
1.綠皮種 生長勢強,莖粗蔓長,結瓜多。瓜皮深綠色,瓜形較長也大,果面有剛刺或無,單瓜重0.5公斤左右。豐產性好,但果實風味清淡些,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
2.白皮種 生長勢弱,莖細蔓短,結瓜少。瓜皮白綠色,瓜形較圓也小,表面光滑無刺,肉質緻密,腥味淡,味較佳,產量較低,供生吃。
【營養與食用】佛手瓜肉質細嫩,每100克佛手瓜的果實中含有水分90—92克,蛋白質0.9—1.2克,碳水化合物2.6—7.7克,維生素C12—22毫克,胡蘿蔔素20微克。鉀的含量較高,可達190毫克,核黃素0.1毫克,鈣500毫克、磷320毫克、鐵40毫克、鈉10毫克、銅0.03毫克、鎂7毫克、鋅8.35微克 硒2.3微克。 此外還含有 葉酸 、泛酸、煙酸等。
佛手瓜的苗也是營養豐富的蔬菜,每百克鮮苗含有蛋白質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3克、鈣20毫克,磷10毫克、鐵14毫克,特別是硒的含量每100克含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鮮瓜可切片、切絲,作葷炒、素炒、涼拌,做湯、涮火鍋、優質餃子餡等。還可加工成醃製品或做罐頭。在國外,佛手瓜以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方法食用。除果實外,根莖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風味與土豆相似,含維生素A、C較多。嫩葉和新梢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佛手瓜食用時最好選擇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果皮鮮綠色、細嫩、未硬化為佳。佛手瓜的上市期為秋末,很耐貯藏,常溫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風味基本不變。
【禁忌】由於佛手瓜屬於溫性食物,所以凡屬陰虛體熱和體質虛弱的人應少食。
【藥用價值】
1 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全面豐富,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
2 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
4 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5 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6 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同志性功能衰退有較好的療效。
烹飪指導
[編輯本段]
佛手可作水果生吃,似黃瓜微甜爽口;
也可作蔬菜,撲、熗、醃、炒、煮、做湯,無所不能,常見的家常菜製法如佛手炒雞丁、炸熘佛手肉卷、佛手雞茸湯羹和涼拌佛手裡脊等;
還可加工成醬製品和糖漬品;
由於目前尚未發現有病害,因而噴施的農藥較少,所以生吃無害。
食療作用
佛手瓜性涼味甘,歸肺、胃、脾經;
具有祛風解熱,健脾開胃的功效;
主治風熱犯肺、頭痛、咽乾、咳嗽、脾胃溼熱諸證。
佛手瓜
【學 名】 Sechium edule Swortz
【別 名】 梨瓜、洋絲瓜、拳頭瓜、合掌瓜、福壽瓜、隼人瓜、菜餚梨等。
【科 屬】 葫蘆科、梨瓜屬
【特徵和特性】為多年生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根為絃線狀鬚根,側根粗長,第2年後可形成肥大塊根;莖為蔓性,長10m以上,分枝性強,節上著生葉片和卷鬚;葉互生,葉片與卷鬚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葉全緣、綠色或深綠色;雌雄同株異花,異花傳粉,蟲媒花;果實梨形,有明顯的縱溝5條,瓜頂有一條縫合線,果色為綠色至乳白色,單瓜重250~500g,果肉白色;種子扁平,紡錘形,無休眠期。
喜溫、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2~25℃,超過30℃生長受到抑制,極端高溫為40℃,低於5℃會產生寒害;適於中等光強,耐蔭;要求空氣溼潤;適於在土質肥沃和保肥保水力強的土壤上生長。
【分佈狀況】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傳入中國。廣泛分佈於熱帶各地,現在栽培區域漸向北移,溫帶溫暖地區亦有栽培。中國南方的浙江、廣東、福建、雲南、貴州等省早有栽培,近幾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栽培逐漸發展。
【主要用途】果實、嫩莖葉、卷鬚、地下塊根均可做菜餚,是名符其實的無公害蔬菜。龐大莖蔓可作飼料;瓜蔓可作為強纖維的來源,用來加工繩。果實含鋅較高,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男女不育症、尤其男性性功能衰退療效明顯,可緩解老年人視力衰退。生長20 d的嫩瓜含鈣比黃瓜、冬瓜和西葫蘆高2倍多,含鐵是南瓜的4倍、黃瓜的12倍,以白色或奶油色品種品質最佳。果型優美,適合庭園種植,可供觀賞和遮蔭綠化。
【品種】佛手瓜根據果實的顏色分為白色種和綠色品種兩種。
1.綠皮種 生長勢強,莖粗蔓長,結瓜多。瓜皮深綠色,瓜形較長也大,果面有剛刺或無,單瓜重0.5公斤左右。豐產性好,但果實風味清淡些,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
2.白皮種 生長勢弱,莖細蔓短,結瓜少。瓜皮白綠色,瓜形較圓也小,表面光滑無刺,肉質緻密,腥味淡,味較佳,產量較低,供生吃。
【營養與食用】佛手瓜肉質細嫩,每100克佛手瓜的果實中含有水分90—92克,蛋白質0.9—1.2克,碳水化合物2.6—7.7克,維生素C12—22毫克,胡蘿蔔素20微克。鉀的含量較高,可達190毫克,核黃素0.1毫克,鈣500毫克、磷320毫克、鐵40毫克、鈉10毫克、銅0.03毫克、鎂7毫克、鋅8.35微克 硒2.3微克。 此外還含有 葉酸 、泛酸、煙酸等。
佛手瓜的苗也是營養豐富的蔬菜,每百克鮮苗含有蛋白質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3克、鈣20毫克,磷10毫克、鐵14毫克,特別是硒的含量每100克含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鮮瓜可切片、切絲,作葷炒、素炒、涼拌,做湯、涮火鍋、優質餃子餡等。還可加工成醃製品或做罐頭。在國外,佛手瓜以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方法食用。除果實外,根莖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風味與土豆相似,含維生素A、C較多。嫩葉和新梢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佛手瓜食用時最好選擇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果皮鮮綠色、細嫩、未硬化為佳。佛手瓜的上市期為秋末,很耐貯藏,常溫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風味基本不變。
【禁忌】由於佛手瓜屬於溫性食物,所以凡屬陰虛體熱和體質虛弱的人應少食。
【藥用價值】
1 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全面豐富,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
2 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
4 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5 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6 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同志性功能衰退有較好的療效。
烹飪指導
[編輯本段]
佛手可作水果生吃,似黃瓜微甜爽口;
也可作蔬菜,撲、熗、醃、炒、煮、做湯,無所不能,常見的家常菜製法如佛手炒雞丁、炸熘佛手肉卷、佛手雞茸湯羹和涼拌佛手裡脊等;
還可加工成醬製品和糖漬品;
由於目前尚未發現有病害,因而噴施的農藥較少,所以生吃無害。
食療作用
[編輯本段]
佛手瓜性涼味甘,歸肺、胃、脾經;
具有祛風解熱,健脾開胃的功效;
主治風熱犯肺、頭痛、咽乾、咳嗽、脾胃溼熱諸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