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就形態來說,星雲可以分為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和超新星爆發後的剩餘物質雲(超新星遺蹟)。  瀰漫星雲  指具有不規則形狀,沒有明確邊界的星雲。這類星雲比行星狀星雲大得多,延伸範圍平均大小為幾十光年,但是要闇弱的多,而且密度也要稀薄得多,每立方厘米只有幾個質子和電子。質量大小也不一,一般為太陽質量的10倍。大的可達太陽質量的數千倍,小的只有太陽質量幾分之一,一般由氣體和塵埃組成。在銀河系裡,瀰漫星雲分佈很不均勻,有的也有成群結構的現象。這種星雲種類很多,形態也不一樣,大致可分為亮星雲、暗星雲、發射星雲、反射星雲以及球狀體等。  行星狀星雲 是指外形呈圓盤狀或環狀的並且帶有闇弱延伸視面的星雲,屬於發射星雲的一種。在望遠鏡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樣略帶綠色而有明晰邊緣的圓面。1977年,F.W.赫歇爾發現這類天體後,稱它們為行星狀星雲。其中央部分有一個很小的核心,是溫度很高的中心星。行星狀星雲的氣殼在膨脹,速度為每秒10公里到50公里。其化學組成和恆星差不多,質量一般在0.1到1個太陽質量之間,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0到10,000個原子[離子]之間,溫度為6000K到10,000K,中心星的溫度高達30,000K以上。據估計,行星狀星雲的壽命平均約為30,000左右。這類星雲出現,象徵著恆星已到晚年。在銀河系存在期間[大約10--100億年],將近有10億到100億個恆星,經歷過行星狀星雲階段。因此,這種天體很可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天體。銀河系中大部分恆星,很可能都要經過行星狀星雲而後才"死亡"。  超新星遺蹟 是超新星爆發時,星體的外層向空間迅猛地丟擲大量物質,它們與星際物質作用,形成遺留在空間的絲狀氣體雲和氣殼。射電天文學問世以來,發現超新星遺蹟都是很強的射電源。目前,銀河系內已找到一百多個,其中,蟹狀星雲是很重要而又進行了比較詳細研究的一個超新星遺蹟。大多數超新星遺蹟都具有絲狀的亮雲或殼層。這些絲狀物都在向外膨脹,不同的絲狀物又不同的膨脹速度,超新星遺蹟發出的光很強,蟹狀星雲雖然在將近1000年前的宋代發現它的爆發,但現在以及所發出的光度竟比太Sunny還要強10,000倍。普遍認為,遺蹟的發光機制是同步加速輻射,即高能電子繞著磁場高速旋轉所發出的輻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地質不好的條件下旋挖鑽孔灌注樁的泥漿比重應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