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這個叫做負後像,是由於視覺疲勞引起的。

    當外界物體的視覺刺激作用停止以後,在眼睛視網膜上的影像感覺並不會立刻消失,這種視覺現象叫做視覺後像。視覺後像的發生,是由於神經興奮所留下的痕跡作用,也稱為視覺殘像。如果眼睛連續視覺兩個景物,即先看一個後再看另一個時,視覺產生相繼對比,因此又稱為連續對比。視覺後像有兩種:當視覺神經興奮尚未達到高峰,由於視覺慣性作用殘留的後像叫正後像;由於視覺神經興奮過度而產生疲勞並誘匯出相反的結果叫負後像。無論是正後像還是負後像均是發生在眼睛視覺 過程中的感覺,都不是客觀存在的真實景像。

    正後像

    節日之夜的煙花,常常看到條條連續不斷的各種造型的亮線。其實,任意一瞬間,煙火無論

    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個亮點,然而由於視覺殘留的特性,前後的亮 點卻在視網膜上引成線狀。再如你在電燈前閉眼三分鐘,突然睜開注視電燈兩三秒鐘,然後再閉上眼睛,那麼在暗的背景上將出現電燈光的影像。以上現象叫正後像。電視機、日光燈的燈光實際上都是閃動的,因為它閃動的頻率很高,大約100次/秒上,由於正後像作用,我們的眼睛並沒有觀察到。電影技術也是利用這個原理髮明的,在電影膠捲上,當一連串個別動作以16圖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動的時候,人們在銀幕上感覺到的是連續的動作。現代動畫片製作根據以上原理,把動

    作分解繪製成個別動作,再把個別動作續起來放映,即復原成連續的動作。

    負後像

    正後像是神經正在興奮而尚未完成時引起的,負後像則是經興奮疲勞過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與正後像相反。例如:當你長時間(兩分鐘以上)的凝視一個 紅色方塊後,再把目光迅速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時,將會出現一個青色方塊。這種現象在生理學上可解釋為:含紅色素的視錐細胞長時間的興奮引起疲勞,相應的感覺靈敏度也因此而降低,當視線轉移到白紙上時,就相當於白光中減去紅光,出現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覺。由此推理,當你長時間凝視一個紅色方塊後,再將視線 移向黃色背景,那麼,黃色就必然帶有綠味(紅視覺後像為青,青+黃=綠,參見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長時間地(兩分鐘以上)注視一紅色方塊,然後迅速抽去色塊,繼續注視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會呈現青色方塊。這一誘匯出的補色時隱時現多次復現,直至視覺的疲勞恢復以後才完全消失。這種現象也是負後像。明度對比也會產生負後像。

    先看的色彩   後看的色彩   對比後的色彩感覺

    紅       橙        黃味橙

    紅       黃        綠味黃

    紅       綠        藍味綠

    紅       藍       綠味藍

    紅       紫        藍味紫

    橙       紅        紫味紅

    橙       黃        綠味黃

    橙       綠        藍味綠

    橙       紫        藍味紫

    橙       藍        紫味藍

    黃       紅        紫味紅

    黃       橙        紅味橙

    黃       綠        藍味綠

    黃       藍        紫味藍

    黃       紫        藍味紫

    綠       紅        紫味紅

    綠       橙        紅味橙

    綠       黃        橙味黃

    綠       藍        紫味藍

    綠       紫        紅味紫

    藍       紅        橙味紅

    藍       橙        黃味橙

    藍       黃        橙味黃

    藍       綠        黃味綠

    藍       紫        紅味紫

    紫       紅        橙味紅

    紫       橙        黃味橙

    紫       黃        綠味黃

    紫       綠        黃味綠

    紫       藍        綠味藍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視白色(或黑色)方塊,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塊,灰底上上將呈現較暗(或較亮)的方塊。

    視覺負後像的干擾常常使我們在判斷顏色時發生困難。例如,初學色彩者在練習看色時,長時間的色彩刺激會引起視覺疲勞而產生後像,感受色彩的靈敏度不斷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注意觀察與看色的節奏,避免視覺疲勞。

    同時對比

    結果使相鄰之色改變原來的性質,都帶有相鄰色的補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

    同一黑色在紅底上呈綠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紫底上呈黃灰味,在黃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紅、橙、黃、綠、青、紫底上都稍帶有背景色的補色味紅與紫並置,紅傾向於橙,紫傾向於藍。相鄰之色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方向。

    紅與綠並置,紅更覺其紅,綠更覺其綠。

    色彩同時對比,在交界處更為明顯,這種現象又稱為邊緣對比。現將色彩同時對比的規律歸納如下:

    1、亮色與暗色相鄰,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與豔色並置,豔者更豔,灰者更灰;冷色與暖色並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鄰時,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

    3、補色相鄰時,由於對比作用強烈,各自都增加了補色光,色彩的鮮明度也同時增加。

    4、同時對比效果,隨著純度增加而增加,同時以相鄰交界之處即邊緣部分最為明顯。

    5、同時對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能產生,其中以一色包圍另一色時效果最為醒目。

    強化同時對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對比色彩的純度,強化純度對比作用;

    (2)使對比之色建立補色關係,強化色相對比作用;

    (3)擴大面積對比關係,強化面積對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變純度,提高明度,緩和純度對比作用;

    (2)破壞互補關係,避免補色強烈對比;

    (3)採用間隔、漸變的方法,緩衝色彩對比作用;

    (4)縮小面積對比關係,建立面積平衡關係。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強化同時對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黃灰就能抑制同時對比作用。

    伊頓在《色彩藝術》中指出:“連續對比與同時對比說明了人類的眼睛只有在互補關係建立時,才會滿足或處於平衡。”“視覺殘像的現象和同時性的效果,兩 者都表明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實,即視力需要有相應的補色來對任何特定的色彩進行平衡,如果這種補色沒有出現,視力還會自動地產生這種補色。”“互 補色的規則是色彩和諧佈局的基礎,因為遵守這種規則便會在視覺中建立精確的平衡。”伊頓提出的“補色平衡理論”揭示了一條色彩構成的基本規律,對色彩藝術 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色彩構成過分暖昧而缺少生氣時,那麼互補色的選擇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無論是舞臺環境色彩對人物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還是商品廣告及陳列等等,巧妙地運用互補色構成,是提高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補

    色平衡理論”在醫療實踐中已被廣泛採用。根據視覺色彩互補平衡的原理,醫院手術室、手術檯、外科醫生護士的衣服一般都採用綠色,這不僅因為綠色是

    中性的溫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綠色能減輕外科醫生因手術中長時間受到鮮紅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視覺疲勞,避免發生視覺殘像而影響手術正常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分開真的對彼此都好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