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古典文論其實講究的就是一個發展的社會現象,具體的可以以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古希臘的文藝理論
代表人物最早是畢達哥拉斯,他的基本哲學觀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數”。他認為數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整個天體就體現著數的和諧。並且從數量比例關係上著力探尋藝術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諧統一”這一結論,又提出了音樂有剛柔兩種風格和兩個宇宙的整體觀念。
受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說過“人不能踏入同樣的一條河流”這名言的赫拉克利特接受美是“和諧統一”的觀點,不同的是他提出把“火”看做宇宙萬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藝術模仿說”。
德謨克利特不僅提出了“文藝模仿自然”的論點,而且對自然作了“人生”的解釋,文藝模仿自然,不止模仿人的身體,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為和心靈。
蘇格拉底的文藝思想則認為“美是善”;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是主張理式論的摹仿說,這種模仿說否定了文藝的真實性,但卻天才的覺察到了藝術的感染力在於依靠幻象在人們心目中所造成的錯覺。柏拉圖對理式的模仿所包含的合理性表現在,他認為藝術的物件是感性的現象世界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藝術是透過內在的情感打動人征服人的。柏拉圖理式論的摹仿說還暗含了文藝在表現物件的外觀時也要表現物件的本質,這實際上也是對文藝本質的論述。柏拉圖在否定文藝真實性的悖論中間接的表達了文藝的主要目的是求美而不是表現科學的真理。他還主張哲人之志的理想國,在西方第一個提出文藝要為政治服務,但這個主張也包含了文藝應該對人自身、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生、對青少年有益的合理性。而在柏拉圖的靈感論中,他對靈感的來源和過程的說法是不合理的,但對理感的特徵迷狂的說法卻有很大的合理性。
亞里士多德的文藝思想是文藝本質論,主要表現在《詩學》。同時他又發展了文藝模仿說,“文藝是對人行動的模仿”,他認為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詩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第二階段羅馬古典主義文學理論
羅馬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的核心觀念是向古希臘文學藝術學習的古典主義觀念,但他的三位代表人物賀拉斯和朗吉努斯、普羅提諾的理論走向並不相同。
賀拉斯是古典主義的奠基者,作為奧古斯都時代的宮廷詩人和理論家的賀拉斯,結合他自己的創作體會提出了具有向希臘學習的古典主義原則,他打起古典主義的旗幟的目的並不是復古,而是以古為師,在模仿古希臘藝術的基礎上,創造出可與古希臘相媲美的羅馬藝術。同時又有具有綜合判斷力的理性主義原則,具有作家所寫的人物性格必須同人物年齡相符合,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遭遇,藝術的表現和表演要著眼於整體效果,必須把高貴的內容和優雅的形式結合起來的“合式”原則。
朗迦納斯較多地接受了柏拉圖的影響,從風格的角度提出了“崇高”這一美學範疇,文藝思想體現在《論崇高》中作品的特色、崇高的來源、作家如何創作崇高的作品、天才和社會環境的問題。《論崇高》在西方文藝理論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次對人的尊嚴的肯定和歌頌,他肯定人的思維、想象的無限性,歌頌人類與大自然競賽的偉大氣魄,把人提到神的高度。
普羅提諾哲學美學的核心思想是“流溢說”,他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太一”,它是真善美的統一,它是柏拉圖所說的最高理念,也就是神。由於“太一”是完滿的充溢的,它要流溢,於是依次流溢位宇宙理性、靈魂、感性世界。他認為美大體分兩類:即此岸美和彼岸美。普羅提諾是新柏拉圖主義者,是從柏拉圖文藝理論過渡到中世紀文論的橋樑。
第三個階段是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文藝思想
早期時代的代表人物是聖·奧古斯丁,他的文藝思想表現在:第一,上帝是美的本體,他在《懺悔錄》中說: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無所不能,至仁、至義、至德,無往而不在。上帝的美體現在大千世界中所呈現的美,“生活中不美的東西,是由人缺失所造成的”。上帝之美是體現在整體之中的美,只有在整體之中才能關照到上帝的美,只有愛才能關照到上帝的本體美,而人們追求美就應當追求美本身——上帝。奧古斯丁認為一是美的,整一、相等、相似、秩序、和諧都合而為一,美的形式原則就是寓多於一。第二,重視和強調藝術虛構的思想,如一副畫中的馬,不是虛構的馬,怎麼能算是一副真正的畫呢?只有虛構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藝術。第三,重視“語象”:象徵語言中的形象。有了象徵的語言,才有了形象性。人們常藉助於生動的形象去領悟語言的含義,從而產生樂趣。例如:滋生、繁衍芸芸眾生。
後期以托馬斯·阿奎那為代表的經院哲學:把傳統的教文哲學更理論化、系統化、精緻化了的神學哲學。他的觀點: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靈魂,他認為真理就是思想和事物的符合,人的理性是靠感覺的來的,他不能全面的認識上帝而只能說明上帝的存在。人的終極目的是求真不是善,道德是人理性的創造,現實生活中人的本性構成主要是自我儲存和種族延續,國家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個人,君主的統治必須服從民意,而人的最高目的在於求真,真理在上帝那裡,因此宗教生活高於現實生活。
第四個階段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文藝理論的建樹是多方面的。這個時代是藝術實踐的時代,它的理論成就都是在文學藝術家在解決藝術實踐過程中的成果。
但丁提出關於文學語言的重要理論“四議說”,認為《聖經》的語言有四種含義:字面義、譬喻義、道德義、寓言義。揭示了語言藝術意義的多層次性,為文學批評以及語言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啟示。但丁還提出民族語言理論,認為新的民族語言必須建立在“俗語”這個堅實的基礎上。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但丁、薄伽丘等許多理論家都從“詩即神學”的理論出發,為詩進行了辯護;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文藝理論家的理論,但是有根據古人和自己的文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新的文學理論。西班牙和英國的文藝復興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理想很深。
塞萬提斯提出“自然是小說的唯一範本”他以平易生動的筆調,談到了自己對模模擬實才情以及文學的社會作用等問題的看法。對當時小說創作的經驗和理論作了一次概括。
培根論詩是“虛構的歷史”並提出與柏拉圖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修辭的目的只是要鼓動想象,以便助成理性,並不是要壓迫理性。“文辭之用多半在於善行,很少文飾惡德”。莎士比亞他在劇本和十四行詩集涉及文學創作的理論問題主要有:藝術的目的是反應自然;藝術真實與藝術想象。
第五個階段是新古典主義文論
新古典主義文論是歐洲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形成的文藝理論。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我思故我在”在人的心智活動中感覺是騙人的,想象是重要的,思想也象夢幻一樣不可靠,所以一個人要對自己認為確信的東西進行懷疑、考察,“但我在懷疑,這是不能在懷疑的了。因為我在思想這是確實的,”這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布瓦洛的文藝思想體現在他的作品《詩的藝術》中:
一、理性主義原則,在哲學上是笛卡兒哲學的普遍的人性,在政治和倫理上是當時官方要求臣民所盡的義務,即對君主的絕對服從,在創作上要求情感服從理性,藝術形式也要服從理性。
二、自然主義原則,文藝創作合乎常情常理,即主要是帶有封建貴族色彩的情和理,在人物描寫上強調某種性格型別不變的特點。
三、古典原則,要求法國王朝的文藝要以羅馬的文學為典範,法國文藝實踐要創作出像希臘羅馬的作品中《維吉爾》那樣優秀的作品。
四、道德原則,理性應和真善美統一。從道德上講藝術者,不要貪戀金錢,而作品不能對人造成不良的引導,不能腐蝕人心。
參考文獻:
上面文章內容,主要參考《西方古典文藝論》。 百度上能搜的到。
以下可作為輔助參考,
《西方古代哲學》 這個網上找不到。是我2003年的時候買的
《西方藝術史》 這個網上的不全,我也是以前買的
《文藝復興》 這上學的時候學的
《歌德》 我的是1979年上海出的版本 作為德國浪漫主義情與古典文化藝術發展的總結。
《柏拉圖》這到處都有。網上的我沒找,不知道有沒有更精闢的見解。
《尼采的生存哲學》主要參考尼采對自然科學的認知,總結髮展規律。
《老子》順帶看了看,很重要。
西方的古典文論其實講究的就是一個發展的社會現象,具體的可以以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古希臘的文藝理論
代表人物最早是畢達哥拉斯,他的基本哲學觀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數”。他認為數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整個天體就體現著數的和諧。並且從數量比例關係上著力探尋藝術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諧統一”這一結論,又提出了音樂有剛柔兩種風格和兩個宇宙的整體觀念。
受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說過“人不能踏入同樣的一條河流”這名言的赫拉克利特接受美是“和諧統一”的觀點,不同的是他提出把“火”看做宇宙萬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藝術模仿說”。
德謨克利特不僅提出了“文藝模仿自然”的論點,而且對自然作了“人生”的解釋,文藝模仿自然,不止模仿人的身體,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為和心靈。
蘇格拉底的文藝思想則認為“美是善”;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是主張理式論的摹仿說,這種模仿說否定了文藝的真實性,但卻天才的覺察到了藝術的感染力在於依靠幻象在人們心目中所造成的錯覺。柏拉圖對理式的模仿所包含的合理性表現在,他認為藝術的物件是感性的現象世界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藝術是透過內在的情感打動人征服人的。柏拉圖理式論的摹仿說還暗含了文藝在表現物件的外觀時也要表現物件的本質,這實際上也是對文藝本質的論述。柏拉圖在否定文藝真實性的悖論中間接的表達了文藝的主要目的是求美而不是表現科學的真理。他還主張哲人之志的理想國,在西方第一個提出文藝要為政治服務,但這個主張也包含了文藝應該對人自身、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生、對青少年有益的合理性。而在柏拉圖的靈感論中,他對靈感的來源和過程的說法是不合理的,但對理感的特徵迷狂的說法卻有很大的合理性。
亞里士多德的文藝思想是文藝本質論,主要表現在《詩學》。同時他又發展了文藝模仿說,“文藝是對人行動的模仿”,他認為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詩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第二階段羅馬古典主義文學理論
羅馬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的核心觀念是向古希臘文學藝術學習的古典主義觀念,但他的三位代表人物賀拉斯和朗吉努斯、普羅提諾的理論走向並不相同。
賀拉斯是古典主義的奠基者,作為奧古斯都時代的宮廷詩人和理論家的賀拉斯,結合他自己的創作體會提出了具有向希臘學習的古典主義原則,他打起古典主義的旗幟的目的並不是復古,而是以古為師,在模仿古希臘藝術的基礎上,創造出可與古希臘相媲美的羅馬藝術。同時又有具有綜合判斷力的理性主義原則,具有作家所寫的人物性格必須同人物年齡相符合,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遭遇,藝術的表現和表演要著眼於整體效果,必須把高貴的內容和優雅的形式結合起來的“合式”原則。
朗迦納斯較多地接受了柏拉圖的影響,從風格的角度提出了“崇高”這一美學範疇,文藝思想體現在《論崇高》中作品的特色、崇高的來源、作家如何創作崇高的作品、天才和社會環境的問題。《論崇高》在西方文藝理論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次對人的尊嚴的肯定和歌頌,他肯定人的思維、想象的無限性,歌頌人類與大自然競賽的偉大氣魄,把人提到神的高度。
普羅提諾哲學美學的核心思想是“流溢說”,他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太一”,它是真善美的統一,它是柏拉圖所說的最高理念,也就是神。由於“太一”是完滿的充溢的,它要流溢,於是依次流溢位宇宙理性、靈魂、感性世界。他認為美大體分兩類:即此岸美和彼岸美。普羅提諾是新柏拉圖主義者,是從柏拉圖文藝理論過渡到中世紀文論的橋樑。
第三個階段是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文藝思想
早期時代的代表人物是聖·奧古斯丁,他的文藝思想表現在:第一,上帝是美的本體,他在《懺悔錄》中說: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無所不能,至仁、至義、至德,無往而不在。上帝的美體現在大千世界中所呈現的美,“生活中不美的東西,是由人缺失所造成的”。上帝之美是體現在整體之中的美,只有在整體之中才能關照到上帝的美,只有愛才能關照到上帝的本體美,而人們追求美就應當追求美本身——上帝。奧古斯丁認為一是美的,整一、相等、相似、秩序、和諧都合而為一,美的形式原則就是寓多於一。第二,重視和強調藝術虛構的思想,如一副畫中的馬,不是虛構的馬,怎麼能算是一副真正的畫呢?只有虛構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藝術。第三,重視“語象”:象徵語言中的形象。有了象徵的語言,才有了形象性。人們常藉助於生動的形象去領悟語言的含義,從而產生樂趣。例如:滋生、繁衍芸芸眾生。
後期以托馬斯·阿奎那為代表的經院哲學:把傳統的教文哲學更理論化、系統化、精緻化了的神學哲學。他的觀點: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靈魂,他認為真理就是思想和事物的符合,人的理性是靠感覺的來的,他不能全面的認識上帝而只能說明上帝的存在。人的終極目的是求真不是善,道德是人理性的創造,現實生活中人的本性構成主要是自我儲存和種族延續,國家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個人,君主的統治必須服從民意,而人的最高目的在於求真,真理在上帝那裡,因此宗教生活高於現實生活。
第四個階段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文藝理論的建樹是多方面的。這個時代是藝術實踐的時代,它的理論成就都是在文學藝術家在解決藝術實踐過程中的成果。
但丁提出關於文學語言的重要理論“四議說”,認為《聖經》的語言有四種含義:字面義、譬喻義、道德義、寓言義。揭示了語言藝術意義的多層次性,為文學批評以及語言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啟示。但丁還提出民族語言理論,認為新的民族語言必須建立在“俗語”這個堅實的基礎上。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但丁、薄伽丘等許多理論家都從“詩即神學”的理論出發,為詩進行了辯護;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文藝理論家的理論,但是有根據古人和自己的文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新的文學理論。西班牙和英國的文藝復興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理想很深。
塞萬提斯提出“自然是小說的唯一範本”他以平易生動的筆調,談到了自己對模模擬實才情以及文學的社會作用等問題的看法。對當時小說創作的經驗和理論作了一次概括。
培根論詩是“虛構的歷史”並提出與柏拉圖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修辭的目的只是要鼓動想象,以便助成理性,並不是要壓迫理性。“文辭之用多半在於善行,很少文飾惡德”。莎士比亞他在劇本和十四行詩集涉及文學創作的理論問題主要有:藝術的目的是反應自然;藝術真實與藝術想象。
第五個階段是新古典主義文論
新古典主義文論是歐洲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形成的文藝理論。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我思故我在”在人的心智活動中感覺是騙人的,想象是重要的,思想也象夢幻一樣不可靠,所以一個人要對自己認為確信的東西進行懷疑、考察,“但我在懷疑,這是不能在懷疑的了。因為我在思想這是確實的,”這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布瓦洛的文藝思想體現在他的作品《詩的藝術》中:
一、理性主義原則,在哲學上是笛卡兒哲學的普遍的人性,在政治和倫理上是當時官方要求臣民所盡的義務,即對君主的絕對服從,在創作上要求情感服從理性,藝術形式也要服從理性。
二、自然主義原則,文藝創作合乎常情常理,即主要是帶有封建貴族色彩的情和理,在人物描寫上強調某種性格型別不變的特點。
三、古典原則,要求法國王朝的文藝要以羅馬的文學為典範,法國文藝實踐要創作出像希臘羅馬的作品中《維吉爾》那樣優秀的作品。
四、道德原則,理性應和真善美統一。從道德上講藝術者,不要貪戀金錢,而作品不能對人造成不良的引導,不能腐蝕人心。
參考文獻:
上面文章內容,主要參考《西方古典文藝論》。 百度上能搜的到。
以下可作為輔助參考,
《西方古代哲學》 這個網上找不到。是我2003年的時候買的
《西方藝術史》 這個網上的不全,我也是以前買的
《文藝復興》 這上學的時候學的
《歌德》 我的是1979年上海出的版本 作為德國浪漫主義情與古典文化藝術發展的總結。
《柏拉圖》這到處都有。網上的我沒找,不知道有沒有更精闢的見解。
《尼采的生存哲學》主要參考尼采對自然科學的認知,總結髮展規律。
《老子》順帶看了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