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析如下: “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兩句寫董傳粗絲綁發,粗布披身。“裹生涯”詞語搭配新穎巧妙。本應是“生涯裹麤繒大布”,但詞序一顛倒變成“麤繒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畫面感,而且表示這種生活已是常態。這兩句詩讚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於讀書,因此精神氣質非同常人。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這兩句是說董傳的志向,不甘心過貧苦的日子,希望透過科舉出人頭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學人。“烹瓠葉”是用典。《詩經·小雅·瓠葉》,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採之亨之”。瓠葉味苦,詩中以瓠葉言其宴席上菜餚的粗陋和簡約,但主人並沒有以其微薄而廢禮,而是情真意摯地“採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尋春馬”是暗用孟郊《登科後》的典故。這裡蘇軾是說董傳即便登科也沒錢置辦馬匹,像孟郊那樣“一日看盡長安花”。“擇婿車”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所載唐進士放榜日公卿家傾城選取佳婿,“鈿車珠鞍,櫛比而至”的典故。蘇軾的意思是說,董傳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這兩句詩是蘇軾鼓勵董傳的話,有錢沒錢不是問題,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時什麼都會有。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這兩句詩是承接上兩句,繼續對董傳給予鼓勵,希冀董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以誇世俗。蘇軾寫到這裡,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詩開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剩下的就只有對一個不得意書生的一點祝福了。 這首詩的特點是巧於用典,蘊藉含蓄。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至今讓人傳誦於口的名句。“詩書”在這裡泛指書籍;“氣”是指氣質風度;“華”指有光彩,與眾不同。脫開詩中讚揚董傳的語境,單獨來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就是:那些勤於讀書的人身上總會一種儒雅之氣自然地流露出來,使他們看起來與眾不同。正因為它概括出了讀書人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所以才成為了有關讀書學習方面的詩詞名句,被廣泛引用。 創作背景: 《和董傳留別》這首詩是蘇軾罷官鳳翔籤判赴汴京,途經長安時,與朋友董傳話聚臨別留贈董傳的。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董傳時與之相隨。董傳當時在鳳翔窮困潦倒,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次年蘇軾回長安後作此詩。
詳細解析如下: “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兩句寫董傳粗絲綁發,粗布披身。“裹生涯”詞語搭配新穎巧妙。本應是“生涯裹麤繒大布”,但詞序一顛倒變成“麤繒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畫面感,而且表示這種生活已是常態。這兩句詩讚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於讀書,因此精神氣質非同常人。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這兩句是說董傳的志向,不甘心過貧苦的日子,希望透過科舉出人頭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學人。“烹瓠葉”是用典。《詩經·小雅·瓠葉》,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採之亨之”。瓠葉味苦,詩中以瓠葉言其宴席上菜餚的粗陋和簡約,但主人並沒有以其微薄而廢禮,而是情真意摯地“採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尋春馬”是暗用孟郊《登科後》的典故。這裡蘇軾是說董傳即便登科也沒錢置辦馬匹,像孟郊那樣“一日看盡長安花”。“擇婿車”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所載唐進士放榜日公卿家傾城選取佳婿,“鈿車珠鞍,櫛比而至”的典故。蘇軾的意思是說,董傳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這兩句詩是蘇軾鼓勵董傳的話,有錢沒錢不是問題,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時什麼都會有。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這兩句詩是承接上兩句,繼續對董傳給予鼓勵,希冀董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以誇世俗。蘇軾寫到這裡,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詩開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剩下的就只有對一個不得意書生的一點祝福了。 這首詩的特點是巧於用典,蘊藉含蓄。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至今讓人傳誦於口的名句。“詩書”在這裡泛指書籍;“氣”是指氣質風度;“華”指有光彩,與眾不同。脫開詩中讚揚董傳的語境,單獨來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就是:那些勤於讀書的人身上總會一種儒雅之氣自然地流露出來,使他們看起來與眾不同。正因為它概括出了讀書人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所以才成為了有關讀書學習方面的詩詞名句,被廣泛引用。 創作背景: 《和董傳留別》這首詩是蘇軾罷官鳳翔籤判赴汴京,途經長安時,與朋友董傳話聚臨別留贈董傳的。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董傳時與之相隨。董傳當時在鳳翔窮困潦倒,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次年蘇軾回長安後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