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東先生
-
2 # 太陽雨47155173
我記得這種問法王陽明回答過,但是被罵的,王陽明認為不能這樣問。
王陽明的意思是,這個東西是好東西,就不能像商品一樣論價值。比如說金子,一萬克也是金子,一克也是金子,如果它們都是金子,只能比純度不能比重量。有的東西雖然價錢高,但是它如果不是金子,就不能比。
金子和金子比,對金子也是一種侮辱,金子和其它東西比是更大的侮辱。如果非要給他們一個價值,《易經》是萬兩黃金,《道德經》9000兩,《論語》是8000兩。
-
3 # 臥龍村116
日常的言行可借鑑《論語》,如要精進思維,正確判斷面臨的事勢,則《道德經》打底,《易經》出面。
其實,有了《道德經》作底蘊的話,取捨行藏可以效法《論語》。
總之,看三書,得其意要因人而論,從無執一之度。
-
4 # 實用風水1314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 》、《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四書五經,易經是群經之首、 大道之源,當然論語、道德經都是非常好的,三部典籍都值得現代人去了解和研 究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 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 則等。核心思想是仁
《周易》即《易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周易》是中國傳統 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易經指的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三部易書,其中連山 歸藏 流傳了幾千年已經失傳, 從本質上講易經是闡述 關於變化的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著作,易經是中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 經典。是華夏5000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稱為群經之首,堪稱中國文化的總源 頭,諸子百家的開始,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 ,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它的內容及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 ,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學習易經能夠幫助企業家 幫助個人從宇宙的角度認識自己,從而指導企業家指導個人趨利弊害,揚長避短 ,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規劃好企業、個人的發展方向。
關於易經是什麼1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四書五經它排在首位 2 是規律學, 研究自然發展、宇宙發展變化規律的學問 3 它是氣場學 4 它也是預測學,被稱 為卜筮之書 5 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
我們中國第一名牌大學 是哪一所大學呢,大家都知道是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 校訓用的是什麼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講的 是易經中的乾卦和坤卦,是64卦中的門戶卦。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 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 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 《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 德經》,並分為81章 。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 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 涵廣博。道德,無為而為,道法自然是核心
論語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易經成書是經過上古時期人 文始祖伏羲氏,再到中古時期周文王,周公,下古時期孔子,成書經過四千五百 年,經過四位聖人智慧接力而成
易經、道德經、論語都是難得的經典,都是聖人、古聖先賢所作,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學習
-
5 # 丙丁82152336
如若想標新立異,首推易經。因為她是百家共吮的母典,群哲同依玄宗。易宗面前無聖人,卦陣之內皆同人。故而,易以簡思,學易,應放下自心內的偶像所崇。只憑一顆本原的心,歸原入卦,從筒單處做人,從無字句處讀書。便會演玩出屬於你的,獨具風格的象義見解。貞養丹浸,縱思橫幻,彪炳史冊的門派學風。
《道德經》元悟於易經,易化為玄,元化為道。暗蘊易風,不見易卦之象。是忘象開義之獨誨之理,是與易經聯絡最近的首開之經典著作。客觀講,道德經反映的是老子的宏闊的大宇宙觀,有一定的哲學性的概念,又有原始性的樸素的唯物主義的屬性。在易經陰陽理論的基礎上,首創一分為二的、兩點論的辯證思維方法。有一個系統的羅輯思維方式。但仍採用的是和易卦一樣的歸納方式為重,是一個模糊的渾括的大概念。其內含括有,宇宙理論,修身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的事情,這是老子智慧所見,是為了使自的思想所創,能夠盡用於所有人,所有事。所以,他給人的是認識事物的辯證法,和方法論。讀懂了老子,也有助與瞭解其他門派的思想和著作。而實質上,他的思想,也普遍被其他門派所借用。這也體現出他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用,而無所不用的思想理念。
而儒家講盡用,積極進取。這也是各個學派最終都要服務社會的目標。是實用性的思想理論。而做為積極務實的孔子,也有失意的時候。而正是在其命運的低谷處時,他拜會了老子。他們之間的互動,最終使孔子走出迷茫,走向教育明世濟人的道路。而儒學與老子的道學思想,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從每有分開過。他們是相輔共存的。當儒家成為政治主流時,老子的天道學思想也沒有被社遺忘。並且被廣大的低層勞動者所崇仰,和那些最高層的統治者所利用。儒家是明流,道學是暗流,暗流坤勢為眾,其勢要大於儒家。明進多艱,多用多是非,也多敗,多興衰。所以,中華文化是包容性的概念,不是一個門派所能獨立支撐起來的門面。各家共煒我們的大文華,又共為借重,又相以為別。合容共用,才會便我們的文華更豐富,也才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
-
6 # 知秋770532
讀過於丹解讀的《論語》,從我個人的感覺講,這本書讓我獲益匪淺,不愧為傳世之作。
淺淺細讀,令人從內到外散發一種力量,即使你自卑,也可讓你煥發光彩,重新獲得自信。即使你迷茫,也可讓你重新獲得方向,繼續努力前行。即使你無法慧眼識珠,也可讓你修已身以正確方式看待朋友。即使你被生活暴擊,也能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因為它教會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一些真摯且簡單的道理,在不斷修身養性中更舒適的生活下去。
也讀過名人解說的《道德經》,這個自己理解淺薄些。我個人感覺,道德經的書名也很有意思,道是一條道路,德是一種德行,經是某種經過、經歷。它與自然規律相輔相成。
小麥的成長。土地肥沃是關鍵,農民先施肥(家畜糞好些)讓其與土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有機肥料,然後播種,鋤地,澆水,到最後收穫。這是麥子這種作物成長的道,德是農民的勤勞,麥子經歷了一系列的勤勞的汗水,最終收穫看天意。
事的規律。親身經歷之事,有次在鄭州坐地鐵,忘記了帶錢,當時還不能手機刷碼,幸與一大姐給買了票,我要支付寶轉給她,她不要,她說她也曾被這樣幫助過,隨後我透過支付寶捐給了有需要的人。這是這件事的道,德是大姐的愛心,“被幫助的經歷”之餘溫讓大姐伸出援手。
人,也如此麼?有位朋友,她0幾年在山東青島玩具廠工作過,當時她的老闆是個很好的人,員工生病他親自買藥送去,並細心囑託。朋友說這裡都是老員工,生意也很好,工作也舒心。這是這家玩具公司的道,德是老闆的善良、品格和風度,留住人脈,他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的。
從物、事、人、三個層面,我覺得道德經所說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道可道,非常道。”也就不難理解了。這是我的淺薄認知。
至於《易經》我並未讀過,不過空來會讀讀,再來分享吧。至於那本書更有價值,只要讀它對我們生活、工作有益,都是有價值的書,不區分對待。
-
7 # 使用者明孺
易經用符號歸納,總結了萬有演化規律。道德經用文字說明自然界的執行法則,而論語多是孔子及弟子們的談話記錄,多傾向了歷史人文。
回覆列表
情感類作者來提文化的問題顯然風馬牛不相及。非要把三部經典說哪個更有價值那怎麼回答啊?還是去搞情感問題吧,這些問題不適合你。不過我還是回答一下吧。
三部經典都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構成部分,缺一不可,各有各的的特點。
易經取自上古至周,易經包含的不止是儒家思想,從伏羲的八卦,還有諸子百家的精髓,涵蓋多個領域,為群經之首,經孔子整理後又衍生出易經繫辭,完整的傳承了中華民族上古至春秋戰國時的智慧。
論語是孔子及弟子們的言行錄。講君子和小人的及行為規範的。
道德經是道家創始人老子口述中國唯一稱得上經的典籍。講無為而治最後成仙的。
三部經典可點化不同層級的人,可治國,又可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