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北vlog阿寶

    有一次孔子出遊,看到有一個捕鳥者從樹林裡走出來,手裡面提的都是一些抓來的黃口小鳥。

    孔子走上前去,很奇怪地問道:“你為什麼沒有捕到大鳥呢?”

    捕鳥人笑了笑回答說:“大鳥一般都很警覺,而且眼睛也看得遠,很不容易捕捉,可是這些黃口小鳥卻十分貪食,只要在地上撒上一小片穀粒,它們看到後就會喜不自禁,低頭就啄;也有一些開始時心存疑慮,只是遠遠地、小心翼翼地在邊上挑著吃,吃著吃著膽子大起來,眼睛裡就只剩下食物而看不到危險了,因此都很容易落網。”

    孔子點點頭:“原來如此。”

    捕烏人接著又補充說:“但是,如果這些黃口小鳥跟隨大鳥行動,一般來說也不容易捕到;可是反過來,如果大鳥跟隨黃口小鳥,那麼也能捕捉到一些大鳥。”

    捕鳥人向孔子所描述的情形,對於我們現在的“股民”來說可能並不陌生,有些人甚至有一些切身的感觸。實際上,小鳥跟著大鳥覓食的模式,是每一位普通投資者跟隨主力選股的形象比喻。

    股票投資中有一個術語專門來描述這種現象。那就是“羊群效應”。

    所謂羊群效應,就是說市場中的投資者像羊群一樣,散亂地在一片草地上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更好的青草地。

    投資者行為與此相類似,在交易過程中往往學習與模仿別人,特別是主力的做法,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所謂的“主力”是訊息靈通者,處以“頭羊”的地位,他們聞風掉頭時,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就會與他們有趨同性。比如恐慌性“跳水”現象的形成,一般是主力先知先覺藉助加息或升值的傳聞,大量瘋狂拋售,散戶也緊接著跟隨拋售,導致瞬間沉重壓積聚,價格如同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其形勢往往不可阻攔。

    由於每天的股票投資都以資料形式進行保留,因此“羊群效應”的特徵非常明顯。反觀其他領域,也存在著羊群效應,但由於資料的匱乏,長期以來,這種效應只是為少數人所掌握。但是隨著這一領域的不斷髮展,資料開始逐漸積累,人們對此也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比如說在一些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中,多數企業的市場行為就經常表現出“羊群效應”的傾向。

    一般來說,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中都會有一隻或者幾隻頭羊,被廣大的羊群所注意,模仿這個頭羊的一舉一動,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裡吃草。

    對於眾多的跟風者來說,羊群效應是一種減少研發和市場調研的策略,也叫做“複製原則”。當一個公司調研和開發出新技術新產品。它們就可以輕易地複製而免去前期的研發成本,這是行業加劇競爭的一個因素,但同時也是市場熱點得以形成和延續的前提所在。

    巴菲特在貝克夏·哈斯維公司1985年的年報中,曾經用下面的故事來說明這種現象,並且啟發自己的聽眾從中發現“真實的東西”。

    一個石油大亨正在向他的天堂走去,但聖彼得對他說:“你有資格住進來,作為石油商人保留的大院已經滿員了,沒辦法把你擠去。”

    這位大亨想了一會兒後,請求對大院裡的居住者說上一句話。這對聖彼得來說似乎沒什麼壞處,於是聖彼得同意了大亨的請求。這位大亨走到門前,攏起嘴來向裡面大喊了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

    大院的門很快就打開了,裡面的石油商人蜂擁而出。

    聖彼得非常驚訝,於是請這位大亨進入大院並要他自己照顧自己。

    但是這位大亨遲疑了一下說:“不,我認為我應跟著那些人,這個謠言中可能會有一些真實的東西。”

    但是。在一些產業週期相對比較長的行業裡,羊群效應帶來的則可能是一哄而上的專案,這些專案盲目上馬,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前景十分模糊,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拿下一大批。

    而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羊群效應則揭示出一個很有益的生存發展之道。正如在開頭的那個故事中,孔子最後對弟子們說:“人也是一樣啊,如果能謹慎警覺,就可以遠離禍害,如果只看到眼前利益,就會忘掉危險。再者,君子與人交往是很慎重的,與大人物相隨,聽取他們的意見,就可以保全自己;而與一些沒有見識的小人在一起混,就會有身敗名裂的危險。”

  • 2 # old劉老師

    “羊群效應”,盲從、隨眾、不會獨立思考、數量決定真理、偏執大於智商。也被稱為“從眾效應”(一群愚昧的烏合之眾)即便頭羊去的是屠宰場,後面的也會尾隨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影樓拍個人寫真自帶衣服穿什麼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