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97701602356

    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影響深遠。黃金期在3歲前,之後的十多年時間也是關鍵期。從出生到進入青春期,都可以稱作啟蒙教育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育在這一階段最能表現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從前往後,逐漸遞減。

    啟蒙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智力啟蒙,情感啟蒙。

    智力啟蒙第一要訣是語言輸入

    因為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語言的清晰度和思維清晰度完全呈正相關。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上,其實非常簡單,不外乎就是多和孩子說話,儘早帶著孩子進入閱讀和背誦。

    這項工作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去做。弱小的嬰兒似乎聽不懂語言,有的家長就很少跟孩子說話,這是在誤失良機。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孩子出生第一個月,就要凡事跟他說說。

    比如餵奶時說:“寶寶餓了嗎?媽媽現在給你餵奶。”餵奶過程中還可以隨便嘮叨些話,比如“哦,你昨天吃奶時撒尿了,把媽媽衣服都尿溼了,今天沒尿,乾乾淨淨的”,以此類推,穿衣、睡覺、曬太陽等,都可以成為說話內容。

    嬰幼兒和成人的語言交流有兩種功能,一是刺激大腦發育,二是刺激心理發育。如果早期缺少語言交流,則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和情感發育水平都會出現問題。比如“狼孩”,因為從小沒有獲得人類語言刺激,智力出現永久的損害,即使回到正常人類社會,也不可能恢復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並且壽命也比較短。人的壽命和智商呈正相關,這已是被研究和社會經驗證實的。

    要注意的是,和孩子說話的目的是交流,所以不要過分刻意,以免變成嘮叨和噪音。偶爾不想說也可以不說,否則的話,時間長了自己也嫌煩,而孩子是能體會到母親的情緒的,情緒交流也是啟蒙教育的一部分。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使用“吃飯飯”、“睡覺覺”之類的疊聲詞,總用兒語跟孩子說話並無益處,偶爾以兒語表達情趣即可。同時注意口氣的平和,避免語氣、表情上的誇張,不要動不動就拖長音且高八度地說“是嗎?”“真棒啊!”

    情感啟蒙第一要訣是多和孩子接觸

    這很好理解,無非是父母要儘可能多地和孩子相處,在相處中要多抱抱孩子,多撫摸孩子,避免孩子產生“面板飢餓”。父母溫暖的懷抱是智力發育的東風,是情感發育的沃土,也是肌體發育的營養品。

    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因為勞動的需要,經常把孩子背在身後的筐中或用綁帶綁在身上,孩子的雙腿大部分時間是受束縛的,無法活動,但他們到一歲半左右時,能很自然地像全世界所有的兒童一樣學會走路。

    孤兒院的孩子,他們的雙腿從來不受限制,平均學會走路的時間卻比正常孩子晚一到兩年。原因是媽媽背上的孩子,能和媽媽說話,感覺媽媽的體溫。而孤兒院中缺少語言交流和母愛的孩子,不光智力受損,生理發育也變得遲緩。

    中國當下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寄養兒童”現象導致的兒童學習困難、心理障礙問題,其原因和“孤兒院現象”是同一種。

    當然,並不是父母親自帶孩子,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好的啟蒙教育。從另一個角度說,教育的本質不是由誰來做,而是怎麼做。

    我收到過一位媽媽的來信,她說自己很愛看書,她也知道隔代教養的弊端,有了孩子後,就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但她並沒有意識到母子間早期語言交流對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八九個月時,她發現電視上不停變換的畫面能吸引孩子,孩子看電視時不哭不鬧,坐在嬰兒車中很安靜。

    她覺得把孩子放在電視機前真是照看孩子的好辦法,既有漂亮畫面和標準語言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又省卻了自己體力上的勞累,孩子看電視時,自己還可以安靜地看書,真是一舉幾得。所以孩子只要醒著,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視機前度過,她忙於自己看書以及做家務、給孩子做飯等事,很少跟孩子說話,也很少抱孩子。

    孩子兩歲半以後,才發現情況不妙,孩子能背出天氣預報中所有的地名,也能準確背出許多廣告詞,卻不會語言交流,幾乎不和人進行目光接觸,對一切都很冷漠,只在看電視時專注而興奮,總體智商明顯比同齡孩子低,被診斷為“自閉症”。

    美國電視機大普及時代到來後,緊接著出現“自閉症”大流行,究其原因,電視保姆“功不可沒”。電視雖然也“說話”,也有一定的知識內容,且能讓孩子安靜地坐著,但它跟孩子之間不存在語言互動,孩子只是被動接受,沒有任何交流。電視也沒有體溫,不會向孩子傳達任何感情。所以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智力不會太出色,心理也容易出問題。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幾千個家庭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關係。尤其在3歲前,如果母親和孩子交流得少,交流內容簡單,孩子是在情感和智力活動都比較貧乏的狀態中長大,那麼孩子的智商就會偏低,行為也容易出現偏差。

    儘早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發展其智力,讓其智力不單以加法增長,而是以乘法遞增的最好、最簡單的辦法。

    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可以嘗試幫孩子建立語言和文字間的聯絡。儘早認字並進入閱讀,這對兒童早慧作用十分明顯。傳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其象徵意義十分深刻。文字的出現於人類來說是件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人從此不再矇昧,開始有了洞悉世界、俯仰乾坤的能力——文字的力量,於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在各類傑出人物中,你可以找出不少學歷不高的,但你幾乎找不到不愛閱讀的。

    電子時代資訊太多,吸引孩子的東西也太多,如果孩子基礎識字任務完成得太晚,閱讀興趣沒有在早期建立,很可能孩子會一直停留在不愛閱讀、淺閱讀的水平上。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培養起了閱讀興趣,長大後博覽群書,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智力啟蒙就不僅是合格,而是令人羨慕了。

    家長不要強行讓孩子安靜地聽故事,也不要開啟一本書就必須從前往後講,孩子翻哪頁就講哪頁,或感覺他不想聽就不再講,來日方長,順其自然,不要讓孩子覺得講故事是件令人厭倦的事,孩子和家長的互動始終愉快就好。至於撕書,就讓他撕幾本,他在用小手感覺世界,“撕”也是閱讀的一種。

    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

    在早期教育中,還應該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就像運動可以促進肌肉骨骼生長一樣,運動也可以促進大腦新細胞的生長,促進智力發育。這方面興趣的培養和其他興趣的培養一樣,要注意這幾個方面:家長的表率做得如何,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內容,是遊戲還是任務,孩子從中感覺到的是快樂還是壓力。

    智力啟蒙的分支還有數理啟蒙、藝術啟蒙等,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最好在愉快的遊戲中進行。圓圓小時候,我們和她玩“開小賣部”遊戲,鍛鍊她的數學計算能力,後來有些家長也採用類似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啟蒙教育的幾個誤區

    首先,不要輕易把啟蒙教育委託給早教機構。

    把孩子送早教機構的目的也許不一樣。如果是為了讓孩子到早教機構找小朋友玩,這沒什麼說的;如果是為了孩子的智力開發或情感開發,真的寄託了一個“早教”的期望,則需要家長想一下,早教機構的從業人員真的是一群懂教育的人嗎?他們的課程設計真的合理嗎?花錢真的能買來教育嗎?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這些條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補習班或才藝班,他的大腦都會健全地發展。”②換個思路,把上課外班的時間用來讓孩子玩耍,把家長在課外班等候的時間用來進行親子閱讀,把省下的錢用來重新購置被孩子損壞的杯、碗、電腦、手機等,收穫是否更多?

    不少家長送孩子進早教機構,可能是出於攀比心理,這種心理盲目而有害。應該明白什麼叫啟蒙教育,知道給孩子什麼是最好的,內心就會有定力,就不會為了虛榮去折騰孩子。

    其次,不要把啟蒙教育和“提前學習”混為一談。

    否則會導致走兩個極端:早早逼孩子學習功課,令孩子厭學和大腦遲鈍;或什麼也不讓孩子學習,誤失啟蒙教育的良機。

    第三,不要相信任何測試,不要試圖提前預知你的孩子智商如何、有哪方面天賦、適合從事什麼職業,等等。

    人的每一種才能都是多方面協作的結果,每一種命運都是千百種因素共同造就。量表或儀器不是上帝,不能完成這樣複雜的任務。而且,這些測試往往並不能給孩子以正面激勵,卻會給他們很多不良暗示,對他的發展形成束縛和限制。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好的智力基礎和心理基礎,剩下的,交給未來吧。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外國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