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是北宋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全文如下: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白話文意思是: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汙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揹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裡用溼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 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都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詩的內容飽含著生活悽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通篇書法卻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寒食帖》是北宋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全文如下: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白話文意思是: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汙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揹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裡用溼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 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都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詩的內容飽含著生活悽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通篇書法卻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