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東風
-
2 # 英子易學文化
劉備乃漢室高貴血統,而孔明乃一介布衣,試想如孔明倒阿斗立自身,勢必天下群而攻之,即便諸葛三頭十六臂,違天意必遭天庭。
-
3 # 土家老向
諸葛亮雖然牛逼但他沒有做皇帝的格局,他只適合做軍師之類的他對戰術上很精通,但是對治理國家戰略上的佈局不擅長。
-
4 # 15395815621
一般三國志與演義都強調諸葛才能,文通古今,才蓋當世,凡讀過三國的人們均被匡定僵化了。其實諸葛為相尚可,但也由前後出師表方見老臣心,至於作為麼?由於坐在相位,自然比人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任意,因為阿斗撐握鼓掌之中。
其實應設感激的苐一位劉備,進蜀時收買民心,把劉璋的臣民變為劉備的臣民是下一定功夫的。二是劉禪接班自始至終以仁厚之相寬容之策統治蜀民,使臣民廣泛認可阿斗的寬仁為懷,民心大服。
諸葛實在由此二條何愁治蜀不平之理。他只要把蜀臣中向異己分子壓下去就行了,再加上軍政大權一人抓,何憂治蜀有又住度乎?實在是得天(天府)獨厚(劍閣)的好地方,如再愛惜國力民情坐待魏吳火併之時以強盛國力對付勝方大事可定也!
-
5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6 # 怵忄
諸葛亮那時想逼阿斗讓位,雖有實力,但是是極為不智的,一個是,劉備雖死,但身邊的文成武將也還是那個時代的,極有可能跟諸葛亮搞事情,再說諸葛年紀以大,孩子還小,搞來又有什麼用呢?還有一個外部勢力,謀權篡位一向是內外所不容的,各種聲勢討伐,可能還會引起東吳和曹魏的聯兵。諸葛亮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這種低階錯誤他還是不至於去犯的,自己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
7 # 漫譚古今
謀士、就是謀士,主公、就是主公。
主公是當家人,是最高領導者,又是決策團隊的協調者,是把各類人才團結在一起共同奮鬥的人。
謀士是出謀劃策的人,為最高領導提供建議的人,但,他不是決策者。
所以諸葛亮就是一個謀士,能不能當一個最高領導者?需要掛一個問號,就像張良與劉邦的關係,張良那麼有韜略,假如張良取代劉邦可以戰勝項羽得天下嗎?不一定!
所以諸葛亮如果取代劉禪當蜀國皇帝,能不能統一天下?是一個未知數,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能不能當一把手,沒經過歷練,不能做確定的回答。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寫的神乎其神,那是小說。史書中對諸葛亮的記載,他就是一個優秀的參謀長而已。
所以諸葛亮當皇帝,不一定是好事。
-
8 # 我不是森林狼
先回答結果,絕無可能,接下來給您分析不可能的原因:
首先就國內而言,諸葛亮逼劉禪退位,自己繼承大統能否讓天下人信服?劉備裝了一輩子的孫子,給誰都一種正人君子的感覺,世人都知道劉備是個好人,當時只當一個縣令的時候,記得百姓多麼愛戴他嗎?這樣一個人來當皇帝,西川人都做不到人人愛戴,諸葛亮行嗎?名不正則言不順,華人內部首先諸葛亮就沒有一個登基的群眾基礎。
其次,大家都知道蜀國後期的話,不管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力資源都是三個國家裡面最弱小的,自身從立國第一天起就在不斷戰爭中,百姓無一刻閒暇,都知道戰爭年代最緊要的是要發展自身,可是諸葛亮是個戰爭狂魔,他不打仗渾身難受,難受的要天天晚上寫出師表來填充內心,難受的天天不吃飯睡不著覺,如果這樣的人當天子,蜀國會更加難過,百姓會更慘。
還有,就算退一萬步講,諸葛亮順利當上天子,百姓官員也都信服了他,以他的才能,能順利幹掉吳國嗎?他的才能一定能勝過陸遜嗎?大家知道陸遜可是在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幾個入選古今64名將的人,國力人力都比蜀國強大,諸葛亮憑啥能戰勝這樣一個牛人?客觀來講這種可能很小。
最後也是關鍵點,魏國的態度。魏國一直都虎視南方,自身本來就是最強大的,如果當年不是孫劉聯合,可能兩家都已經被滅了。曹魏內心無比希望孫劉能反目,這樣他統一天下就有望了。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劉備死後很多年裡,他一直奉行北拒曹操,南和孫權的策略,才使得蜀漢屹立這麼多年,如果他私自破壞孫劉聯盟體系,就算萬分之一的機會,他戰勝了陸遜,那也是慘勝,魏國就像黃雀一樣,撿兩個人頭那麼簡單。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很肯定的答案就是絕無可能。
-
9 # 起居郎雜記
這個假設很好,歷史如果是線性的,看見了開頭就知道了結尾也就沒有歷史愛好者了。
先說我的結論,那就是:沒有一點可能性。我從一下幾個方面解釋。
第一,造反要有班底也就是核心成員,蜀國的核心成員大都是劉備南征北戰,或武力迫降或各人魅力感召而來,而且蜀國的官員構成主要分三部分,早期的關張,簡雍,等等,中期的荊州系官員馬良、馬謖兄弟,包括諸葛亮自己也是荊州系的。到最後的益州官員,張松,法正等一大票文武。諸葛亮以託孤重臣皇帝亞父的身份,自然可以居中號令,甚至可以利用各地官員出身不同天然的矛盾以達到平衡。這都是古代政治家玩爛的手段,可正是因為成份複雜很難形成核心班底,諸葛亮晚年培養武將姜維和文官馬謖的後備幹部,不排除也是手下沒有真正同心同德的一種無奈選擇。
劉備:沒了我劉備這隊伍誰帶都不好使!
第二,接班人水平一般,難當大任啊。都說諸葛亮不喜放權,事事親力親為,前面我也分析了一種原因,哪些都是猜測。但有一條是肯定的,就是耽誤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啊,以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他是標準的大齡青年,有兒子的時間就更晚了,(要是他在隆中的時候就有個大兒子就好了,那會正閒著可以好好教育——起居郎按)以他和黃月英的基因兒子們應該驚才絕豔的吧,怎麼也不會差過司馬懿那幾個兒子,只是造化弄人啊,不管正史野史諸葛家的這幾個孩子和他那“多智近妖”爸爸比實在是太平庸了,最後蜀國滅亡也沒啥驚豔表現,只佔了一個“忠”字,所以我只能認為是教育沒跟上,至於是諸葛亮有意為之,還是真沒時間不得而知了。
司馬懿父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第三,外部壓力巨大,經不起內耗。三國之中蜀國最弱,這不僅僅是因為失了荊州的領土,人口規模,人才儲備,沒有一條佔優。有荊州時荊州是個人才充足,資源豐富的地方,一失荊州人才兩空,我前面說的荊州系官員傷害一定也是巨大的,導致久經考驗的劉備老大都直接GG了,你們誰行誰上吧!篡位奪權必然要死人的,吳魏的威脅,既得利益家族鬧騰,少數民族叛亂就沒停過(除了孟獲造反的多了——起居郎按),就這樣還讓諸葛丞相逆風上位,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叛軍:跟著丞相沒肉吃,給我躁起來,哈哈
第四,人心散了,隊伍沒法帶。小到一個團體,大到一個國家,組成總有個目的吧?曹魏狹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在時劉備也只是個地方諸侯,家裡有個婚喪嫁娶都要給許昌的正牌天子報備,以示正統,這是他這個團體存在的法理依據,天子被逼下臺劉備作為宗親延續漢祚也說的過去,而且打的旗號就是討伐奸賊,復興漢室。要是諸葛亮繼位他的政治綱領是啥?復興漢室那個肯定是不行了,你諸葛亮跟漢室的關係是啥?一旦另起爐灶,蜀國一下就不能成為一國了,只是個地方割據勢力,也就是蜀國輸了國力連社會輿論也輸了,再跟魏吳起爭鬥就不是國家戰爭而變成叛匪做亂了,這樣如何是好?
劉備:打仗我不行,當皇帝你不行,蜀國能否守住就仰仗諸位愛卿了
綜上所述,時勢造英雄,任何一個歷史人物在歷史中的選擇都會自我修正,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可選擇之外的東西也是歷史最有趣的部分。
-
10 # 9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回答這一題:
這簡直是汙衊諸葛亮。因劉備,諸葛起家就是以漢朝正統的旗號才得到一定的人脈關係及支援,在天時,地利,劉備諸葛亮占人和,而人和極其重要,諸葛一生鞠躬盡瘁,忠於職守,追隨劉備,保蜀漢,怎會逼劉禪禪位呢?
就依出題者的假如,假如諸葛亮逼劉禪禪位,既不能滅吳,也不能抗衡曹魏,更不能滅吳後與曹魏南北對抗,也談不上與司馬懿來爭奇天下了,原因很簡單,蜀漢內部託孤重臣以李嚴為代表計程車族,劉備舊部就會極力反對,內部不穩,後院起火諸葛亮能幹什麼呢?反到是蜀漢提前滅亡。
所以這個假設不成立,以諸葛亮的智慧及為人,不會去做這樣低階的事兒,也不要把這樣的髒事來度君子之腹!個人之見請留評指正!
-
11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若這樣更難統一 ,而諸葛亮也將要花費精力鞏固自己的政權,哪裡有心去北伐曹魏 ,蜀國也失去戰鬥力。
劉禪好歹也是一個正常的皇帝 ,能夠守住漢中的江山,諸葛亮也無後顧之憂,大膽去伐魏。
-
12 # 潯陽鹹魚
打個比方,你和領導一起出去吃飯,到了桌前,領導說你功勞大,可以坐首席,他這是跟你客氣呢,你還真的坐上去了?
如果你坐上去後,你覺得這頓飯還能吃得愉快不?
所以,劉備託孤時的客氣話,諸葛亮是個聰明人,怎麼會不明白做這個道理呢?
進入正題諸葛亮是人不是神。
諸葛亮輔政時,可以說,劉禪基本上是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了諸葛亮來處理的,《魏略》上說,劉禪曾經說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樣的話來,不論是否真實,至少反應出,曹魏帝國都知道,諸葛亮已經是蜀漢帝國的實際操控者。
諸葛亮在北伐時,被李嚴(原名李平)擺了一道(他騙諸葛亮班師,然後又推卸責任),然後諸葛亮把證據拿出來,李嚴只能認罪伏法。
《三國志·李嚴傳》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諸葛亮死後,“大噴子”李邈揣測聖意,以為劉禪一直對諸葛亮專政不滿,於是上書給劉禪,痛斥諸葛亮專權的行為。他滿以為自己這是替劉禪出氣,劉禪會感到開心,甚至對自己刮目相看。
結果呢,劉禪下詔,把李邈下獄處死。
結論綜上所述,既然大家知道,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操控蜀漢帝國的全部軍政大事,權力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那麼諸葛亮就根本不需要進位當什麼皇帝,多此一舉!更何況是劉備的客氣話,當不得真。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在北伐戰事中與曹魏帝國作戰,有得有失,已經很不容易了,甚至進軍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時,司馬懿都不敢出戰,被魏人嘲諷“畏蜀如虎”。可見,諸葛亮已經很強了,但也只能這樣了。
只可惜諸葛亮壽命太短,沒有司馬懿活得長啊!不然,諸葛亮能否有進一步的戰績,也不好說。
諸葛亮能否滅魏吞吳?我看,這只是靠想象力才能實現的吧。畢竟孫權稱帝時,吳蜀雙方還約定滅魏後“以函谷關為界,二分天下”呢!
-
13 # 歷史鑑春秋
假如諸葛亮取代劉禪而成為蜀國國主的話 ,也不見得能統一天下 原因如下:
首先眾所周知三國中蜀國國力是最弱的 ,九州中僅佔一州的土地,而且人口稀少 ,沒有統一天下的硬性條件,即使諸葛亮當政也無法扭轉危局。
其次如果諸葛亮坐上劉禪的位置,不可能事必躬親,那麼有什麼人去替代他呢?他在丞相的位置屢伐中原都沒有取勝,蜀國還能有比他更高明的人去伐魏吳嗎?
第三即使他當政,五虎將早已作古,剩下的將領和謀士各存異心 ,蜀國除過他再也沒有獨當一面的人才;而司馬懿的勢力已經在魏國做大做強,他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所以蜀國敗亡是歷史的必然 ,暫時的和平存在也是曇花一現,退出歷史舞臺是遲早的事。
-
14 # 孤舟獨釣大龍蝦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蜀漢是一個“外來政權”,是劉備帶領一批親信,奪了劉璋在益州的政權。這樣蜀漢政權就有了三個利益組成部分,一部分是劉備親信,一部分是劉璋舊部,還有一部分是益州的本土士族。而劉備和諸葛亮的治國方針是“親信第一,劉璋舊部第二,益州士族第三”,這就侵犯了益州本土士族的利益。而且諸葛亮的治國理念是依法治國,對蜀漢進行變革,這也同樣危害了士族階級的利益。
士族是什麼?士族就是世代做官計程車人家族。
由於歷史的發展,在周代還是最低一級貴族計程車,到了漢代變成了最高一級的平民。平民又分為士農工商,士排在最前面。士以讀書為業,也就是從事腦力勞動,也就是“勞心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所以在漢代,這群讀書人幾乎壟斷了官位。
這群士人世代讀書,世代做官,慢慢就變成了世族,成為了“世族大家”、“名門望族”。士族變成世族,他們掌握了做官權,控制了仕途,擁有了政治資源和政治優勢,慢慢變成了稱霸一方的豪強,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
危害了士族的利益,士族肯定會起而反抗的。
而且也是由於蜀漢內部的這種三方矛盾,諸葛亮為了轉移這種矛盾,才會北伐的。所以即使諸葛亮自己上位,實行法制,也很難能剝奪士族的地位。而且就算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壽命終究有限。
強勢如曹操,都沒能做到拿下士族階級的政權。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成為魏王,就接受了陳群的“九品中正之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這樣又變成了由士族壟斷做官權。當然曹丕也得到了好處,就是得到了士人的支援,坐上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可不是好做的,當曹丕當上皇帝的那一刻,可以說也就是曹魏即將滅亡的時候。因為你曹操畢竟是非士族人士,你們家族肯定不會太考慮我們的利益,等我們掌握了足夠的主權,肯定是要推翻你的。我們要找一個士族階級的領頭人來坐這個皇位,這個時候最合適的就是司馬氏。
所以在當時那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進行改革很難,所以只能隨著歷史的潮流,進入到士族階級統治的時代。
-
15 # 火煮水壺84501
三國是個爾虞我詐的年代。
劉備白帝託孤之時,病榻之上,手握諸葛亮之手說:阿斗若不作為,臣相可取而代之。
此一句一出,嚇得孔明汗出浹背,立刻跪倒明志:我待阿斗如待主公一般,必將以死報效,豈敢有覬覦之心。
這是劉備試探孔明之語。劉備也是高明,臨死也要給阿斗弄個好幫手,並絕了其上位皇位之心。你想吧,你面對了你的主人賭咒發誓,說要輔佐阿斗,作為一個名人怎能夠食言呢?
所以劉備放心而去,撒手人囊。
然而諸葛亮輔佐劉禪,實際上已控制了蜀國的軍事及政治大權,百分之九十歸諸葛亮管,阿斗只管的幾個太監宮女及幾罐蛐蛐,幾籠鳥雀而已。
三國中有言:
司馬懿問蜀國使者:孔明忙乎?
使者日:事無鉅細,必將親問。
意思是,大小事諸葛亮說了算。阿斗對諸葛亮稱為相父。
實際上就是阿斗的乾爹。
諸葛亮在朝堂上有話語權及決策權。
如第N次北伐時,阿斗說了:
連年北伐,國庫空虛,要不等等再伐吧。
那諸葛乾爹不依呀,連夜寫下《出師表》,以先帝囑託要挾。
實際就是給乾兒子阿斗一個面子,我要乾的事一定幹成,你想攔我,沒門。這樣,諸葛亮雖沒逼阿斗禪位於己,但當了皇帝的爹,就是太上皇,並掌握了全國的軍事以及政治大權,實際就是蜀國名義上的皇帝。
為什麼諸葛亮一味北伐呢,也是想滅魏伐吳,一統天下。
如若成功,那時再廢劉禪,成為一代開國皇帝。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這樣寫,可能把大家心中的請葛亮的英雄形象盡毀,可是人天完人,誰不想成就一番偉業,當個皇帝玩玩,人心最可怕,你又沒生在三國時代,也不是諸葛亮肚中的蛔蟲。他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
但即使孔明逼劉禪讓位於己,結果只會更壞。本來就弱的蜀國,再搞個內亂。恐怕那時諸葛亮忙於應付國事,已無力北伐,只等得司馬懿掌握了魏國,大兵壓境時,奮力抵抗。
但那時人心已亂,諸葛亮還背上篡國篡黨的罵名,誰肯使力。
一時間大臣武將為了活命,全投魏去。剩下孔明孤家寡人,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事你我能想到,作為三國時的智謀家孔明比你我想的更全。
時機不到,是不可能篡黨奪權的,不知水壺想法對嗎,毀了你們心目中的英雄,只有等噴的份了。
然而人心深如海,確實可怕,這樣想想,也坦然了。
-
16 # 青梅煮酒品三國
諸葛亮逼劉禪禪位,也沒有能力滅掉曹魏和東吳,三分歸晉已經是必然的結果了。
諸葛亮篡位會面臨很尷尬的局勢蜀漢政權下,有兩個大派系互相制衡著。一個是劉備的嫡系荊州派,另一個是劉璋舊部益州派。荊州派不可能跟隨諸葛亮易幟,這些荊州派系的元老大多都是劉備提拔起來的,對劉備及劉禪不說誓死效忠也差不多;而益州派更不會跟隨諸葛亮造反了,他們一直把諸葛亮當做荊州派的代表人物,和諸葛亮造反不是打自己臉嘛!
諸葛亮逼劉禪禪位,自己稱帝會有一場內戰爆發諸葛亮要是自己扛大旗,那麼蜀漢政權肯定會有一場內亂,而這場內亂會讓蜀漢直接走向覆滅。
如果諸葛亮決定篡位後,原有的荊州派會有部分武將脫離諸葛亮的掌控,而益州方面也會以討逆的名義起兵平叛。這樣內戰就爆發了,增加了蜀漢的消耗。
經歷了丟失荊州、漢中之戰、夷陵之戰三次大戰蜀國國力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在爆發一場內戰會加速蜀漢滅亡的速度。最主要的,蜀漢發生內戰曹魏要是趁機摻和進來,蜀漢會毫無還手之力。
假設諸葛亮兵不血刃順利取代劉禪即使假設成立,諸葛亮成為蜀漢掌權者,一樣沒有統一的希望。劉禪在位的時候益州不會有人造反,因為帶著大軍在外造反就是找死。但是諸葛亮可以信任誰,把益州老家留給誰坐鎮,信任的人裡誰有這個資歷可以壓住這些大臣。如果自己坐鎮益州,那麼拜誰為帥北伐曹魏。
總結:蜀漢是一個爛攤子,無論誰坐東家都無力遠征,更不用談統一了。
-
17 # 歷史不太冷
如果諸葛亮逼劉禪禪位!能不能滅吳跟曹魏家族一決高下?
答案顯然不可能的。
三國之所以無法一統,就是因為三國鼎立的存在,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實力一起吃掉其他兩個國家,這裡強調的一個詞是“一起”
奠定三國基礎戰役的是“赤壁之戰”,奠定三國格局戰役的是“江陵之戰”“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展開決戰,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江陵之戰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當時關羽擁兵屯踞南郡,位於東吳上游,對東吳是個極大的威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征討關羽,指揮漢昌太守呂蒙襲取江陵,殲滅蜀前將軍關羽的奇襲作戰,最終蜀漢將關羽敗走麥城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
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若兩方對敵一方做大,另一方必然會襲擾,對其形成掣肘,無法形成絕對的優勢,從而假設諸葛亮成功逼迫劉禪禪位,並且在軍事上對吳國取得優勢,這時的魏國必定不會眼看吳國被殲滅,吳魏兩國就會聯手,所以在無法一起消滅兩國的基礎上,即使諸葛亮取得帝位也沒有可能有機會與曹魏家族一決高下。
-
18 # 張鐵軍158
改變名目,實質沒變,結局當然一樣,贏不了!
諸葛亮自領益州牧已經篡權,架空劉禪,劉禪已經就是擺設!
-
19 # 真正鱷魚不哭
主觀客觀條件決定了諸葛亮不可能篡位。
https://www.toutiao.com/i6762492217878643213/
諸葛亮只是名分上的一人之下,卻是實實在在的萬人之上。
劉禪常被稱為幼主,但即位時已經十七歲,年紀不算很小。如果說他年紀尚輕經驗不足,一時不能很好履行皇帝職責;那麼應該讓後主在丞相指導下參與政務,儘快熟悉政治工作流程透過“見習期”成為合格皇帝。
實際情況卻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諸葛亮一手包辦代替執政,一直到死都牢牢掌握著蜀漢軍政大權。他的所作所為就是權臣做派,與“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孟德並無本質區別。
但權臣地位是非常危險的,絕大多數權臣沒有好下場。
諸葛亮熟知史事,不會不知道霍光生前恪守臣節死後遭清算乃至族滅的慘禍,他在世時可以控制局面,難道不顧身後幼子如何自存嗎?
關鍵就在這個幼子上,建興十二年,諸葛瞻才八歲,肯定不能繼承父親事業,而諸葛亮家宗族凋零沒有人可以託付大事;所以即使丞相強行跨出那一步,最終還要便宜別人,不僅禍及子孫,還要白白留下罵名。
另一方面,諸葛亮得劉備知遇之恩,又於劉禪有師友之誼,真要篡逆在感情上過不了關。
如果諸葛亮能夠多活二十年,這種事還真不好說。
-
20 # 第聶伯河畔的水獺
不能,三國爭鬥,本質打得是國力和綜合實力,蜀國最差,換個人,一樣做得不會比劉禪好多少。諸葛亮是舉輕若重的人,事必躬親,不是當皇帝的料,他當了皇帝,操心的事更多,死得更早。
回覆列表
不能!首先論智與壽他不及仲達,論戰略位置蜀不及吳,雖未稱帝但獨攬蜀漢大權。他的所做所為已違背了他與先主的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