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月光,驚起在樹上棲息的烏鵲,從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陣微風吹來,蟬聲也在半夜裡響了起來。稻田裡的蛙聲叫得更響,連成一片,伴著陣陣稻花香傳到遠處,似乎在向人們報告豐收在望的喜訊。 夜空裡,只有數得清的幾顆亮星,在天邊閃爍,微風送來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趕路的腳步。真巧,社林邊一座當年的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這首詞,上闋寫農村的夏夜,月白風清,送來陣陣稻花香味,處處蛙聲相應,一片豐年景象,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迴路轉,茅店忽現。筆調靈活,輕快,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釋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本篇是作者閒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絡和因果關係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髮。因為夜裡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裡,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資訊。 下片,說明烏雲四起,透過雲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資訊。既然,雨滴已經灑向山前,那麼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後的。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於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裡,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在眼前,這該叫人多麼高興阿!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明亮的月光,驚起在樹上棲息的烏鵲,從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陣微風吹來,蟬聲也在半夜裡響了起來。稻田裡的蛙聲叫得更響,連成一片,伴著陣陣稻花香傳到遠處,似乎在向人們報告豐收在望的喜訊。 夜空裡,只有數得清的幾顆亮星,在天邊閃爍,微風送來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趕路的腳步。真巧,社林邊一座當年的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這首詞,上闋寫農村的夏夜,月白風清,送來陣陣稻花香味,處處蛙聲相應,一片豐年景象,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迴路轉,茅店忽現。筆調靈活,輕快,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釋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本篇是作者閒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絡和因果關係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髮。因為夜裡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裡,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資訊。 下片,說明烏雲四起,透過雲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資訊。既然,雨滴已經灑向山前,那麼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後的。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於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裡,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在眼前,這該叫人多麼高興阿!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