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哥SSA
-
2 # 咚巴啦咚巴啦
陳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又字圓庵,漢族,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中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在20世紀中國史學的發展程序中,陳垣既受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史學變革的影響,又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化史學。他在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堅持以中華文化為本,揭示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和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史學研究方法上,他注意總結中國古代的考史之法,推陳出新,為新史學考證建立範式。他建設民族化史學的成果,影響和鼓舞了20世紀中國史學的本土化發展。在20世紀新史料大發現的潮流激勵下,陳垣形成了重視史料、擴充史料,蒐集、整理、考辨史料的系列思想和方法,其創立的史源學尤為突出。他以近代科學精神指導歷史考證,透過縝密精審的考證過程解決大量歷史疑案;他在《通鑑胡注表微》中總結考證方法,推動新歷史考證學的發展。他在總結中國傳統史學精華、借鑑西方近現代史學成果的基礎上,為中國史學開闢了宗教史、中外交通史、年代學、歷史文獻學等新的學科領域。他還身體力行,倡導刻苦治學、實事求是、力求創新、謙虛謹慎等優良學風,垂範影響了20世紀幾代學人。
-
3 # 寧可秀
關於陳垣對史學的貢獻本人一無所知,華人民對史學貢獻的大學問家從古至今太多了,每個人學到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人一輩子也學不完繁如星海的知識。到是齊白石,徐志摩,毛澤東選集知道一二!
-
4 # 林蔭樹下1
陳垣先生是中國20世紀著名的史學家。他不僅以豐富的考據研究成果解決了歷史領域中的諸多“疑難雜症”,而且憑藉開創性的分析研究,延伸了歷史文獻學、宗教史以及其他輔助性歷史學科的探究領域,為中國歷史文獻學的科學化發展,以及中國歷史文獻學的世界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5 # 趣多音樂
我覺得陳垣很厲害,他沒有受過正規的史學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奮,著作宏富,成就斐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最讓我欽佩的是他一生從事教學74年,教過私塾、小學、中學、大學。他任大學校長46年,為祖國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桃李滿天下。他對教學極端負責,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創立了不少新課程,沿用至今。
-
6 # 光頭美食記
陳恆(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藥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陳垣先後建立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曾歷任第一、二、三屆全華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鑑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中文名 陳垣
出生日期 1880年11月12日
性別 男
出生地 廣東新會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去世日期 1971年6月21日
職業 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
畢業院校 光華醫學院
代表作品 《時事畫報》《震旦日報》
主要成就 1912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
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
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所長
陳垣在元史、歷史文獻學、宗教史等領域皆有精深研究,給我們留下了十幾種專著、百餘篇論文的豐富遺產
陳垣在研究歷史文獻的時候,非常注重於研究目錄校勘和工具書的使用。
目錄學是搞學問的門徑,是掌握書目、書的內容、版本以及相關書目的一門學問。一個人要搞學問,必須掌握目錄學。
陳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熟讀了《四庫全書提要》與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四庫提要》對清朝搞學問的人來說,確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它對每本書都作了介紹,對初學者幫助很大,今天也還要好好利用。張之洞《書目答問》寫於光緒元年(1875年),陳先生把這兩本書讀得很熟、很精,而且也要學生好好去讀。
陳先生辛亥革命後到了北京,曾花很長時間研究《四庫全書》。他寫過兩本書。一是《四庫書名錄》,一是《四庫撰人錄》。他研究《四庫》與別人不同,別人只是要看什麼書到《四庫》中去找,他卻是研究《四庫全書》收編的書是如何寫成的,它有哪些版本。
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由於資料特別豐富,頭緒也特別多,單靠腦子記不行,必須依靠工具書,學會利用工具書。陳先生對這方面很重視,作出不少成績。
陳先生髮表的重要工具書是《中西回史日曆》和《二十史朔閏表》。陳先生這兩本工具書解決了中國史上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是我們學習和研究歷史所不可缺少的。
陳先生編寫這本書,花費很多精力,他後來有二十多年不能正常吃飯,就是因為當時一天到晚坐在那裡廢寢忘食地算曆法搞成了胃病。
陳先生還著有《史諱舉例》。
避諱,是中國歷史上的特點,每一朝有每一朝的避諱。陳先生精心研究,總結出幾種方法,弄清了在什麼情況下是如何避諱的。在該書第八卷中列出了中國曆代的避諱表,每一朝避什麼,如何避。這是每一箇中國史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知識。
文獻學在陳垣的學術生涯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為現代歷史文獻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在版本、目錄、校勘等領域的著作,成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文史的重要參考書目。
清朝校勘學家很多,《書目答間》後面就列有校勘學家類目。但清代的校勘學家只是一般地校一校,對一對,只有像王念孫、段玉裁這些人才算得上是比較高明的校勘學家。
校勘學到陳垣先生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把校勘學總結出一些經驗和規律,寫了一部《元典章校補釋例》,1959年中華書局重印,改名為《校勘學釋例》。《元典章》是一部研究元代歷史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原是用蒙古白話寫的,很難懂,《四庫全書》沒有收人。但它是研究元史不可缺少的一本書,由於它錯誤很多,而且錯得離奇,陳先生就以故宮中發現的元刻《元典章》,再根據其他書籍,來校對流行的沈刻《元典章》,發現錯誤一萬二千多條。他將其中的一千多條加以歸納、整理,找出錯誤原因,著成《元典章校補釋例》一書。他使學校勘的人知道在校勘中可能遇見哪些情況,如何分辨是非。他不是簡單羅列若干條,而是附有說明,最後總結出四種方法,加以綜合運用。
元史研究
清朝學者研究元史的人很多,多少是看到清朝很像元朝。康熙年間,邵遠平著《元史類編》,要把元史重新改編。乾隆間,錢大昕編撰《元史氏族表》與《元史藝文志》,對元史很有研究。鴉片戰爭前後,魏源編了《元史新編》,以後,搞元史的人很多,直到清末,柯劭忞編著《新元史》,集清一代元史研究之大成。清朝一代研究元史,是先後繼續的,到後來更發展到對西北史地的研究。
陳垣先生研究元史與前人不同,他著重蒐集有關元朝民族的歷史與元朝宗教的歷史的資料,進行研究,參考了二百多種書,寫成《元西域人華化考》一書。
元朝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陳先生所指的西域人主要是色目人。他研究這些人在元朝進入中國後,如何被漢族同化了的。
陳先生撰《元西域人華化考》用力很大,他採用新的方法,集中問題,深入研究,作為舊史學家進行考證工作,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
陳先生也肯定了《元史》,認為它儲存了原來的材料,沒有擅自改動,所以把它作為史料來看還是有用的。當然,研究元史,不能僅靠它,還要利用元朝六十家的文集。我們研究歷史,不能只用史部的書,經部、子部、集部的著作都應加以利用。
陳先生著作目錄年表第一部著作是《元也裡可溫教考》,雖然這是研究宗教的,但實際上也是一部元史著作。
日本研究元史的學者,對陳先生很欽佩,他們承認《元西域人華化考》、《元也裡可溫教考》這兩本書日本人是搞不出的。
毛主席稱之為“國寶”
回覆列表
他是廣東人,是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1910年畢業於光華醫學院。一生經歷中華民族大災難和大動盪,但矢志於治學,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在中國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歷史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陳垣與王國維齊名,又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陳垣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培養了啟功、柴德賡、容肇祖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學者。現今北京師範大學東門的勵耘學苑,“勵耘”二字取自該校原校長陳垣的“勵耘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