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事貓

    這個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在山海關大戰前,李自成的農民軍中間隔著明軍,根本沒有接觸過,怎麼打?明朝夾在中間兩頭死扛。如果不是明朝內憂外患的話,李自成或滿清都未必打得過明朝。而山海關大戰時,李自成憑人多和吳三桂的幾萬關寧鐵騎打的難解難分,被滿清坐山觀虎鬥,再收了漁翁之利。

    論戰鬥力農民軍和當時的清兵相差甚遠。滿清在與明軍多年的戰爭中學習戰爭,鍛煉出異常強悍的戰鬥力,而且有一個軍政一體的強力軍政府。李自成農民軍主要是一些吃不上飯的流民和流寇組成的部隊,戰鬥力和組織能力和滿清無法相比。如不是明朝後期的官僚太過腐敗,李自成早就被消滅。明朝也不會那麼早覆滅。可憐崇禎那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2 # 街頭說評書

    首先得說明戰場上並不一定人多就能勝利,就像淞滬國軍80萬還是被攆鴨子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並不是正規軍,雖然人數多但是沒有經過大的戰爭考驗,基本上都是走到哪哪都有農民響應,類似太平天國跟義和團之類的,而後來的對決農民軍面對的是十多萬的投降清軍明軍精銳與清軍八旗精銳,雖然農民軍人數碾壓,但是更多的是烏合之眾,真正能打的並不多,而對方是成建制有作戰隊形多年作戰經驗的明軍,加上清軍在關鍵時機出兵奇襲,基本上農民軍被衝散了,其實跟李自成比起來更讓人憤怒的是南方軍閥的不作為,只顧自己的地盤,甚至清軍過長江了還在爭明帝的位置,搞不清農民軍與清軍哪個是主要矛盾,不與農民軍合作,在民族大義面前四分五裂,各自建立小國家,就算最後反應過來了,但是為時已晚,在這裡要表揚四川人,真的跟堅強,抵抗了那麼長時間。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李闖王以前是大明驛站一名小官,根本沒有什麼雄才大略,李闖王最大失誤就是沒有大局觀念,自家兄弟打仗,自家的事自己解決,大明和李闖王最大的敵人是山海關外清廷,說出大天來也不要進攻北京城,殺幾個貪官搶點銀子就算了,投靠朝庭封個王就可以了,一些農民組成的起義軍也有個歸宿,可以加緊訓練這五十萬大軍,不然那有什麼戰鬥力,傳說李自成提出封個王給點銀子就撤兵,可是崇禎不答應,李闖王打進北京城,這下好一些農民進城了,開始抓當官的要銀子,據說查抄銀子多達7000萬兩,大明國庫銀子據說也只有幾百萬兩,你說大明能不滅亡嗎?更沒有銀子養精兵強將,李闖王有五十萬人有啥用,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戰鬥力烏合之眾,和清廷鐵騎一交鋒就敗下陣來,精兵強將有多重要。

  • 4 # 森林小草

    謝邀!要了解李自成能打敗明軍為什麼不能打敗清軍,就得了解那時的明軍,清軍,李自成的各種實力:一,先談清軍的成長過程吧,努爾哈赤自明朝萬曆末期就起事,並草創基業,後來經過皇太極的十七年的發展壯大,清軍已是一隻猛虎。在時期清軍不但統一東北全境,還征服了蒙古各部,並臣服北韓,迫使北韓北韓國王的世子入清國為質。蒙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剽悍的民族,也是歷代中原王朝的勁敵,並曾在中原建王朝。劉邦曾被匈奴打敗,後來漢朝和親一策終漢未變,李淵先期也向突厥稱臣。元朝更是世界超級帝國。明朝雖說把元蒙逐出中原,但其殘餘一直是明王朝的邊患,明英宗還被蒙古俘虜的恥辱。唐朝多次東征高麗,從未聽說有世子入朝為質的事。在祟禎年間清軍幾次從蒙古入侵華北,攻城略地,大肆搶掠,如入無人之境,明朝是望風而逃,不敢纓其鋒,清軍還能安全飽載而歸,清軍的幾次入侵中原,搶掠的人口,畜牲,糧食,財物恐怕是難計其數。從以上的史事來看,清軍的軍事素質就是一群猛虎。二,明朝在萬曆後,就是國事糜爛,外有東北女真的崛起壯大,內有各地饑民起義,面對內憂外患明王朝並無良策,反使局面惡化。祟禎後期,朱由檢痛下決心,舉全國之力,勒緊褲帶糾集十二萬之精銳和大量糧餉救錦州,結果被七八萬的清軍打的煙飛雲散。這一戰是明王朝致命的一戰,從此再沒有有生力量來對付清軍和農民軍,只是風雨飄搖的豆油燈了。三,李自成的農民軍起事於崇禎初年,這裡不談他們當時的實力,戰鬥力如何,在這十多年間,李自成的部隊多次被明軍打得所剩無幾,逃匿深山老林蟄伏不出或詐降。只是在崇禎十四年奇襲洛陽成功,才聲勢大振,大量招收那些拖家帶口的饑民,才使人馬猛增幾十萬人。以後李自成就拖著這些人忽東忽西,到處攻城略地,主要應該是為了就食。沒有根據地的李自成的部隊肯定是缺乏訓練的。從破洛陽到佔北京,李自成在四年間,從不足幹人的小毛賊到統領上百萬人的領袖,成就是了不起,但其軍隊的戰鬥力是不言而喻的。加上農民攻佔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從李自成至他的文臣武將包括那些士兵們,人人都認為萬事大吉,再沒有戰爭了,意志渙散。自大順從山海關初遇清軍後,就一直一觸即潰,從北京退山西到陝西,再逃到河南湖北,從來沒有一次象樣的抵抗。而清軍的將領大多都從小就東征西討,在戰鬥中成長起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有許多都是從努爾哈赤時期直到入主中原,可謂是身經百戰,一身是膽。而清軍計程車兵也都不打仗時,不是訓練就是作農活,打仗時全民皆兵。清軍入山海關時十四萬人,後來加上吳三桂的三四萬人馬也不足二十萬人馬,就可橫掃中原無敵手。兵在精而不在多,李自成的大順軍雖多但被戰敗,也是一種必然,並不意外。

  • 5 # 孤舟蓑笠雁南飛

    闖王李自成,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由於受不了官府與地主的盤剝,加上參將王國扣發軍餉 ,李自成於崇禎二年(1629年)冬,聚眾殺了參將王國與金縣縣令。後來隨著農民起義隊伍愈發壯大,李自成率先打出“迎闖王,不納糧”的政治口號,贏的民心。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同時東征大明京師。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城門,崇禎皇帝於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

    為什麼闖王李自成坐擁五十萬人馬卻打不過清軍了?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闖王約束不了自己的部下。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過數萬,李自成雖然下令:諸將不準騷擾百姓。但手下將領多為農民,沒有享過富貴,一入北京這繁華世界便受不了。於是手下將領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闖王大將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朝中大臣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多不聽闖王號令,軍紀散漫,軍心潰散,一心只想掠財,導致戰力直下。

    2清軍實力強大。自從努爾哈赤開始,八旗軍力逐步發展成遼東地區最為強大的力量,又擊敗了林丹汗,聯合了科爾沁等蒙古部落,實力大增,擁兵十數萬,皇太極坐佔瀋陽,已開國建號了。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發兵十數萬攻打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雙方進行一片石戰役,吳三桂獨木不支,於是吳三桂寫信給清朝攝政王多爾袞,邀請多爾袞剿滅農民軍,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李自成急令撤退。

    3李自成不佔大義。由於李自成東征明朝京師,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自殺,雖不是李自成親手所為,但是天下人都認為他是罪魁禍首,多爾袞討伐李自成也是打著為明朝皇帝報仇的旗號。大義上已經不佔優勢,天下的讀書人不幫助他,在古代地主是統治者的基礎,沒有得到地主階級支援的李自成自然已經輸了。

    4多線作戰,軍事壓力大。闖王李自成擁有關陝 中原一帶,幅員千里,可是由於連年征戰,這些地方十室九空,人少稅少,後方補給困難。遼東要和清軍和吳三桂交戰;在南方,福王朱由崧在群臣的擁立下已經在南京稱帝,南明江北四鎮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高傑等擁兵數萬,對闖王政權虎視眈眈;在四川的張獻忠和李自成的關係也不好,李自成還得防備當年的老兄弟在背後捅刀。

    這些都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

  • 6 # 眯眯鼠

    大順軍與清軍到底誰厲害,僅憑一場大戰無法下結論,因為雙方不對等。

    當時的情況是,兩軍在山海關大戰前從沒交過手,彼此戰鬥力強弱雙方都沒個底。多爾袞頭一天才站在歡喜嶺上觀戰遲遲不動手,也是想透過大順軍與吳三桂開戰,看看大順軍戰鬥力,評估一下清軍勝算能有幾分把握。從這一點來看,多爾袞謹慎行事,皆因對手實力很強大,才不會貿然進擊。等到了第二天,多爾袞率大軍進關後,仍在戰場右側觀戰,看兩方來回廝殺。直到雙方殺的精疲力盡吳三桂眼看支撐不住了,才命清軍突然乘勢殺出,實乃乘人之危。早已疲憊不堪的大順軍哪裡抵得住兵強馬壯精力充沛的清軍呢,頓時潰敗下來死傷無數,李自成率殘兵敗將逃回北京。

    所以,僅有的一場大戰是在不對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能就此得出打不過清軍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中的田野是怎樣的用詩句來表達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