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統聖
-
2 # 巫山曾尚貴
相傳,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活動和習俗。春節還要辭舊迎新,以示永珍更新、生機勃勃的新面貌。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
3 # 風之逐者
對於為什麼會有過年的傳統?從故事的角度看那是起源於一個傳說,至於傳說的內容我就不多重複,因為我想大家應該聽過,甚至看過許多遍。如果從時間的規律來看呢,代表的是一年一年的更替,辭別舊歲迎接新年,所以一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而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叫新年!如果從精神層面講,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和新的願景……
-
4 # 堰北本聖散人
這是黃河文明板塊的文化精粹!
年,是中華文明圈認識太陽、地球、月亮三者關係及對人類影響的總結概括的大成之點!
-
5 # 筆下文墨
關於過年民間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直到某一年除夕時,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而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
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要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嚇的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6 # 梧桐雨82920412
這是華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人類不同於動物就是因為有自己的文化,有了文化才有認同和大規模的協作,從而形成社會。西方人過聖誕,華人過年,都是人類生存繁衍中形成的一種文化,應當傳承下去!
-
7 # 3山人
中國為什麼會有過年的習俗?
新的一年又來了。又該回家看父母親戚了。現在的年越來越沒年味了。城裡人少了很多,除了每年的春運沒,沒什麼新鮮勁。我小時候,放鞭炮,舞龍舞獅,舞採蓮船,那才熱鬧。那時候,我村舞9條龍燈,一條舞獅,一條舞採蓮船,氣勢浩瀚,陣勢強大。這些人只有坐船的是當年新娶的媳婦,其他都是是青中年男性完成。每條龍燈9個青壯年,一個兒童舞龍珠,一個親年敲鑼,大鑼大鼓由帶頭人敲打,不是大村是聚集不了這麼多人的。我村就是大村,舞的就是9條龍燈。在老家老屋,我家還有一條龍身骨架,和龍頭是分開放的。每年從小年開始,舞到正月十三,十四則燦燈。人們早早吃過早飯開始集結,天黑了才能回來,在四里八鄉舞。大家都把舞龍舞獅舞採蓮船當做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就像沾了喜氣一樣興奮。龍燈先在村子繞行一圈,大人們早就擺出神臺,魚肉貢品,點起香蠟。龍吃鞭炮,任何人放一掛鞭炮,龍燈必停下霧一陣 ,待鞭炮炸完才離開。那時候人們都不是很富有,炸的鞭炮大都是一百響兩百響。最後在放神臺的稻場依次停下,全村老幼都集中看舞燈。兩邊管事的先說一些祝賀的話,接著捲起龍鬚說彩。只可惜那時候小,大人們都說了些什麼不知道。只記得,說彩的人每說一句,下面就一起喊下(嚇)。說完大鑼大鼓敲起,龍燈向左向右排開,鞭炮響起,小鑼敲起,龍燈舞起,龍珠轉起。龍燈是吃鞭炮的,舞龍燈期間鞭炮是不能斷的,鞭炮聲挺了,舞龍燈也停了。鞭炮炸得越響,舞的也越起勁。舞龍燈時間長短是隨著鞭炮聲長短而定的。那場面,那陣勢,……用一句宋丹丹的話“那傢伙,真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這詞用這一點都不誇張。舞龍燈是個體力活,一段舞完,個個身上流汗。最累的是跪下舞,邊舞邊跪,從龍頭至龍尾,依次下跪。跪下時,耗費體力更多。特別是舞龍頭的,他必須帶動整條龍舞動。龍舞得好不好,就看龍頭,至於龍尾,擺動幅度不宜像龍頭,否則觀看一方會認為龍尾會攪動他們村不安寧。舞龍者拿著舞龍棍向左向右有規律舞動。這些年也看到城市裡舞龍燈的,總感覺少了一份雄壯有力,還有陣勢。還有就是城裡居然有女人舞龍,這在我們村是亂了規矩,亂了方寸,是大忌。
寫了這麼多,好像和中國為什麼會有過年的習俗不相干。相傳,年是一頭非常兇猛的神獸,每近過關就出來吃人。人們就四處躲避。等年獸離開後,活著的人就慶祝,相互問候。貼上紅紙表示喜慶,平安。放鞭炮表示慶祝。在我們那,過年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到正月十五結束。每年三十剛起床,每家主人就要在神龕(我們那音神案)上擺上魚肉,點上紅蠟燭和香,化表(燃燒一種特殊的黃紙),磕頭,告慰家神,窗神,灶神。每家都有一張大桌子,平時是插在神龕下的,這時才抬出大桌子,直到真月十五又插進神龕下。大門虛掩,女主人開始做年飯。雖然每家人不多,但都做十幾二十個菜,擺到剛抬出來的大桌子。炸過鞭炮,一家人開始吃年飯。年飯等於是年三十和正月十五早飯。這時必須煮一大鍋米飯,煨一大鍋湯,三十,初一,初二都得吃這一鍋米飯,米飯裡有黃豆。有親戚來不能給米飯吃。吃完飯,要去祭祖。這時大家見面的問候語是,XX你年過的豐盛嗎?回答一般是,豐盛豐盛,帶過帶過。下午家家戶戶貼春聯。晚上要守戲,十二點過後才能睡覺。半夜一家人在一起喝雞湯。第一次聽見過年吃餃子的時候感到很新鮮,意外。我們那裡,從沒聽說過過年吃餃子。可能各地風俗不一樣吧!晚上十二點,每家主人要上香,磕頭,化表。神龕,窗戶,灶都要上香。然後在門外上香,點蠟燭。接著炸鞭炮。這時家家戶戶放鞭炮,好不熱鬧。這時的放鞭炮叫出行。年初一一大早,向爺爺奶奶,叔伯拜年。這時家家戶戶只有女主人和老人在家,其餘都在拜年。主人會用香菸,瓜子花生,糖果招待拜年者。如果那家過去一年內有去世的人,則要在初一去拜新年。主人家會擺靈堂或畫像。你進門,不和任何人講話,在靈堂前磕三個頭,逝者兒子要面向來者跪下,你磕完頭要去把別人牽起來,然後再問候。初二,向外公外婆舅舅拜年。在我們那,初一孫子坐一席,初二外孫坐一席。初三舅舅表兄還年,初四新女婿上門拜年。初五初六至十四朋友間相互拜年,相約看戲,相約遊玩。正月十五一大早,男主人又要上香化表。女主人做年飯,炸過鞭炮才開始吃飯。吃完飯,大桌子抬進神龕下。去哪家拜年,主人家煮一碗肉元子或雞蛋或湯給來拜年的人,叫燒茶。吃茶的人把大部分挑出來,只留一點點吃,稱講理。有親戚多的吃過茶就去下家。有留下的喝年酒。主人家會做一大桌子菜和好煙好酒招待拜年的人。到了正月十六,大人們會說年過月近,打算活命。我小時候就這樣過年。
過年,拜年是中國幾千年的習俗。活著的人相互問候告慰平安喜慶,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並慰問逝者。
回覆列表
謝邀。過年是中華傳承了數千年的隆重節日。這裡面應該包含了幾層意義。第一是辭舊迎新,為了過去一年付出,得到了物質豐收財富。定當以過年表示慶賀。第二點就是農民在臘月天寒地凍,萬物生息,趁著這個閒時對身體加以調理,在春節買些好的食品把自己身體補一補,為明年繼續生產打下基礎。還有一點就是春節既然大家清閒,彼此可以走動,一來為節日增加熱鬧氣氛,還有就是親人之間感情加深。更是人又添了一歲,只有透過這樣節日,讓人在新一年有好的展望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