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小夥的出差生活
-
2 # 螳螂扛個黃瓜跑
有可能,很多藥品,飲料,都會有酒精含量,比如夏季常用的藿香正氣水。還有喝酒隔一天有時候也會查出來酒精含量。
-
3 # 伊春美食美客
如何在沒有喝酒的情況下,還會被人家誤認為酒駕。我也是聽別人說的,我也要和大家分享。去那些有經驗的老司機們說,如果說你夏天壞肚子傷風感冒,喝的藿香正氣水,就會被人家誤認為喝酒了。另外還有那種叫做酒心糖的糖果,裡面也有酒味。另外,在百度上還搜到了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就是儲藏時間長的水果發爛的水果。可能會發酵出酒精的味道。這也會讓人誤認為酒駕。還有腐乳,蛋黃派等。如果真是你開車的話儘量還是不要吃這些東西的。畢竟讓警察留住說你是酒駕也不好。出門在外讓警察查你查出問題也不是一件好事吧。所以說為了避免誤會,還是不吃這些食物。
-
4 # 泰山侃球帝
唉!真是一言難盡吶!去年冬天我的一個親戚來我家做客,我依然是熱情招待,結果卻惹了禍,讓我一場虛驚!
原來,妻子買的巧克力糖中含有酒精成份,我的親戚吃了幾塊就惹了禍。回家時遇到了交警查車,一查查出個酒後駕駛來,親戚那個冤枉呀!好話說盡也不管用,幸好我的一位同學路過給解了圍,才算虛驚一場。
所以奉勸司機朋友,駕車時要謹慎吃喝,不要一不小心吃出來一個酒後駕駛,悔恨不及。可是我們怎麼才能判斷是個大問題,做菜加酒作調料的多的是,我們真是防不勝防。
飲酒莫開車,開車莫飲酒!酒後駕駛後患無窮,安全大於天,安全才是硬道理!
-
5 # 我不像壞小孩
因為吃了一些不當的食物或藥品,比如:荔枝、豆腐乳、某種蛋黃派或使用了“藿香正氣水“等,遇有交警臨檢,吹氣時機器可能有反應。但一般含量都不會構成酒駕。
這種誤會經過解釋,基本都會放行。不過一旦超標,有可能會進行抽血化驗等相關程式。因此,開車時儘量避免食用一些可以引起酒駕誤會的食物。
-
6 # 龍興超人
有!!
明明沒有喝酒,為啥偏偏吹出一個酒駕來!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怪事”,在交警叔叔面前一定很崩潰。
在此我們需要明確一個事:酒駕並不是“飲酒”後的“專利”。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酒駕?關於酒駕的判定,交通法將其分為飲酒駕駛(酒駕)和醉酒駕駛(醉駕)兩種,具體則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準:
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不構成飲酒駕車行為(不違法)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飲酒駕駛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醉酒駕駛但,警察叔叔檢驗我們是不是酒駕,並不是直接掏出針管來抽我們的血液…
而是拿著酒精測試儀讓大家吹氣。
通常情況來講,沒飲酒的人,吹出的氣體當然檢測不到什麼酒精含量,而那些飲酒駕使的人,自然就會酒精超標。
但是,有些食品吃了會“被酒駕”
荔枝、葡萄、龍眼等高糖分水果荔枝、葡萄、龍眼等水果的含糖量很高,在一定的存放條件下,會發酵產生乙醇,導致人食用後口腔內乙醇含量陡然升高。
蛋黃派、腐乳等含有食用酒精的食品這些食物看上去和酒精沒有關係,但是在配料表中卻明確寫著含有食用酒精。
製作豆腐乳的乳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而不少蛋黃派都會新增食用酒精,目的是為了保持水分不流失,口感更好。
曾有人測試,吃一小塊豆腐乳,酒精含量檢測顯示為57mg/100ml,已超過酒駕標準;吃下一塊25克的蛋黃派後,酒精含量檢測顯示為88mg/100ml,達到醉駕標準。
醪糟、醉雞、醉蝦、黃酒蒸青蟹等用酒製作的食物這些用酒泡製的菜餚中酒精含量依然很高。另外,有些中國菜的烹調習慣在很多菜的烹調過程中加料酒,加得多的話也可能被測出酒駕。
曾有人吃了5只黃酒泡的醉蝦後測得結果為體內酒精含量44mg/100ml,按飲酒駕駛被罰款計分暫扣駕照。
酒心巧克力酒心巧克力顧名思義,是含酒精成分的巧克力,現在市面上很多酒心巧克力都加的是白蘭地、威士忌等度數比較大的酒。因此,吃多了,檢測出的酒精含量會比較高。
曾有人早上吃了12顆酒心巧克力,後檢測血液酒精含量為41mg/100ml,最後被定性為飲酒駕駛。
這些藥用了也會“被酒駕”也被稱為是“藥駕”,就是指駕駛人員服用了影響安全駕駛行為的藥後仍然駕駛的行為。
因為乙醇(酒精)是藥物製劑工藝中常用的輔料或溶劑,許多藥物在生產過程中都要新增乙醇才能保證藥物達到使用要求,不同藥物中乙醇的含量也不盡相同。而使用這些藥物之後,可能產生嗜睡、睏倦、注意力分散、頭暈、耳鳴、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很容易釀成事故。
這類藥物都有哪些呢?
口服藥物類如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不在此列之中)、十滴水、複方甘草口服溶液、環孢素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地高辛口服溶液等,其中藿香正氣水的乙醇含量達到了40%~50%。
很多治療及保健的藥酒乙醇含量都非常高,如舒筋活絡酒,乙醇含量為50%~57%。
注射藥物類如氫化潑尼松注射液(含50%乙醇、去乙醯毛花苷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含無水乙醇)等。
除口服藥物、注射藥物外,還有很多噴/氣霧劑、外用搽劑(如酊劑)甚至是食物、飲品、漱口水中都含有乙醇,我們同樣需要注意。
為了保證安全,建議在使用涉及“乙醇”的藥物後儘量不要駕車,若確需駕車,最好休息半小時以上。
萬一碰上了怎麼辦?
自己確實沒有飲酒,吹出的氣體超標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被冤枉的,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為避免誤查,駕駛員可請交警讓自己休息一會兒再測。醪糟、豆腐乳等食品的假性醉駕時間在5分鐘左右,藿香正氣水假性醉駕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
要知道,吃這些食品或者藥品,酒精僅僅是在口腔或者胃裡停留一段時間,不會進入血液,而交警最終判斷是否屬於酒駕還是會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準,吹氣測試只做初步的判斷,大家也不必太緊張,一般可以請求交警過15分鐘再測,或者是抽血複查。
回覆列表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對酒精的分解程度有差異,宿醉或頭天酒喝得比較多的駕駛員,第二天最好不要開車上路。
不少司機認為晚上喝了酒,只要當時不開車,次日開車就不屬於酒後駕駛了。殊不知,這完全是對酒後駕駛的誤解。其實,交巡警在對酒後駕駛的認定,是根據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來決定的,具體什麼時間喝的酒,對認定不構成影響。
酒駕標準:
交巡警在對酒後駕駛的認定是根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10)國家標準相關規定作出的,即:
①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的為飲酒駕駛;
②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為醉酒駕駛;
關於喝酒那點事
1.喝急酒更容易醉
喝酒之後,酒精透過口腔到胃再到小腸,被吸收入血液,此時才能對人體全身產生影響。因此有些人怕喝醉,喝酒前吃點主食,把胃填住,對酒精吸收入血液的速度有一定減緩作用。
2.酒精代謝過程需24-48小時
所謂的醒酒”就是酒精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這一過程中,起最大作用的便是肝臟中的酶。當酒精(即乙醇)入血液後,在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酸,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喝酒後8-12小時,酒精在體內含量將大大降低,24-48小時會完全揮發,達到正常。
3.不同的人喝同樣的酒後,酒精濃度及其降幅會不同
因為不同人的酶的活性不同,而酶的活性很大程度取決於遺傳基因,存在個體差異。人的“解酒酶”和人的年齡、性別、體重等等都有關。但人的“解酒酶”並非一成不變,有人在年輕時喝1兩白酒就醉了,但幾年後或許喝1斤白酒還不會醉,因為在人體誘導下,酶的活性會慢慢增強。
呼氣式酒精測試儀,測試的是乙醇含量。雖然6小時後乙醇含量降低了,可以勝任開車,但這意味著乙醇已經轉化成了乙醛,而乙醛對人體的傷害比乙醇大10倍。但酒的副作用仍在持續,此時駕車仍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