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338748178

    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賞析

      第二首時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寫夔府秋夜北望京華。

      首聯承上首末聯,由薄暮入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點明北望的地點“夔府”,“落日斜”點明時間。

      夔州地處群山之間,又值落日斜照,這深秋黃昏的景色對於一個命運坎坷、淪落天涯的人來說,更會引起落寞思鄉之情。是每當金烏西墜、玉兔東昇時,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句,是組詩八章的綱領和眼目,錢注云:“依鬥望京,此句為八章之骨。”長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無夕不然也。京華亦即故園所在,望而不見,焉能不悲?以下抒發箇中深悲。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雖告結束,但邊患並未消弭,吐蕃、回紇、党項羌等族乘虛而入,在北方和西方不斷侵擾。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大唐王朝再也無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頹勢。杜甫飽嘗戰亂之苦,歷經艱辛,輾轉入蜀,依好友嚴武居於成都。孰料嚴武不久去世,杜甫難以存身,於是離開成都沿江東下,於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到達州,滯留於此。詩人長期漂泊,備嘗艱辛,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壯志難酬,慨叢生,遂在孤城的暮色中,他循著北斗遙望那使他魂牽夢縈的長安,長安是唐王朝的首都,是國家的象徵,詩人憂國憂民,詩人雖然暮年多病、身世飄零卻時刻關切國家安危。

      “每依北斗望京華”,不但寫出長安的方向,寫出夔州與長安遙遠的距離,而且更能表達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對故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以北斗來比喻長安,實際上是借北極星在天空中的永恆位置來表達詩人對唐王朝的堅貞之意,詩人始終情繫國家,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把懷念京華與身世之感緊密交織。槎指木筏。

      《水經注》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舊日知道在巫峽聽猿聲使人哀傷落淚,現在身在夔州,親自聽到猿聲而不禁淚下,故云“實下”,“實”,實實在在,真的。即“聽猿三聲實下淚。”金聖嘆認為“實”字用得好,《選批唐詩》卷三:“此是身歷苦境,故下一‘實’字。”詩人杜甫在現實生活中可謂歷盡艱難:參加科舉應試不第,長安十載幹求奔波,又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生計無著,妻離子喪於蕭瑟晚秋之際,獨坐孤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拓部的職責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