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胡說三農

    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那麼,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如何誕生的呢?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所有藝術院校的學生都要定期抽出時間下基層演出。當時,何佔豪老師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何佔豪老師在下鄉演出的過程中發現,普通老百姓根本聽不懂外國樂曲,農民要求藝術院團演奏滬劇、越劇音樂。

    尤其是有一次下鄉演出,剛開始,現場人山人海,等演出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人已走了一半,到了最後只有一個老媽媽堅持聽完了音樂會。何佔豪老師跑去問,老媽媽您為什麼一直聽了下來?老媽媽回答:“你們坐的是我們家的凳子。”

    透過這次演出,何佔豪老師決心創作一首中國老百姓愛聽的樂曲。於是,他開始探索。

    何佔豪老師在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之前是在越劇團工作的。越劇團曾經有一個劇目也叫《梁祝》。忽然有一天,他突然有了靈感,他想,是不是可以藉助越劇《梁祝》進行改良和再創造創作出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呢?經過再三思考,他認為這個想法可行。於是,他開始了一遍遍地創作和否定修改。最終使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了。

    當然,這首名曲的誕生按照何佔豪老師的說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其他人的努力,譬如陳鋼老師等。

    以上就是這首名曲誕生的大概過程。

  • 2 # 劍飛齋主人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於1959年。

    最初由:何佔豪,丁芷諾負責創作,俞麗拿、沈西蒂負責演奏,張欣、朱英負責理論,成立實驗小組,後來陳剛加入。

    上海音樂學院慶祝建國10週年的校刊上,何佔豪、陳鋼合寫的《“梁祝”的誕生》一文, 提到孟波“是我們最敬愛的導師”,“劉品同志常和我們一起務虛,和我們共憂樂,不斷給我們鼓勵”。孟波則認為:“沒有丁善德,就沒有《梁祝》。

    一、介紹下主要人物

    作曲:何佔豪 1933年生(時年26歲,大一學生)

    作曲:丁芷諾 1938年生(時年21歲,大一學生)

    作曲:陳 剛 1935年生(時年24歲,大四學生)

    演奏:俞麗拿 1940年生(時年18-9歲,大一學生)

    孟波當時是為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

    賀綠汀任院長

    丁善德也就是丁芷諾的父親任副院長

    劉品是管絃系黨支部書記、長笛教師

    二、《梁祝》的誕生是由“你們坐的是我們家的凳子”開始的。

    五十年代的時候,各大藝術院校的學生都要定期抽出一定時間為工農大眾演出。

    據作曲何佔豪先生說:

    有一次下鄉,演出的外國樂曲,剛開始現場人山人海,一會兒觀眾就越來越少了。

    最後只有一個老媽媽堅持聽完了音樂會。

    他就跑去問原由,老媽媽回答說:“你們坐的是我們家的凳子。”

    下鄉演出老百姓根本聽不懂,要求演奏滬劇、越劇音樂。

    何佔豪當時是浙江越劇團一名小提琴兼揚琴演奏員,對越劇《梁祝》的音樂十分熟悉。這為之後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打下了基礎。

    何佔豪這樣概括“這是寫給農民的,是農民教會我創作。”

    成立了實驗小組,《梁祝》的誕生也便順其自然了。

    恰逢國慶十年,小組成員在先前創作的小《梁祝》上進行改編。

    由於小組成員都很年輕,經驗不足。於是他們爭取到了作曲系陳鋼的加盟,同時他們丁善德的班上去補習作曲,丁善德就是丁芷諾的父親,當時的學院副院長。

    經過探索,一遍遍的嘗試,終於獲得了成功,成就了現在的《梁祝》。

    三、《梁祝》第一次公演,就引起轟動。

    1959年5月27日,何佔豪、陳鋼以及俞麗拿來到南京大戲院進行演出。

    俞麗拿獨奏並且領奏,演出結束的尾音很輕,場下的氣氛如同尾音一樣很安靜。

    突然之間,觀眾中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好多人都激動地留下了淚水,要求“再來一遍”。

    於是,《梁祝》轟動了。

    這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誕生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便溏稀,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