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石家莊釋出

    趙雲是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號稱“常勝將軍”。初從公孫瓚,後來歸順劉備,為主騎。公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逃。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衝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幼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從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徵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後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雲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弔、遊覽觀光的場所。

  • 2 # 深藍21064120

    現代人們腦海裡的趙子龍形象多來源於小說《三國演義》,既然是小說,就不能避免對素材的整理加工。也就是普通人所說的添枝加葉東挪西拼,趙雲留給世人的形象多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三國志》裡的對趙雲的記述可能比較真實,但卻和小說《三國演義》相去甚遠。至於這些年來當地掀起的趙雲熱,其背後的功利主義思想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頗有藉助鍾馗為了打鬼的味道。趙雲是真定府(如今歸石家莊管轄)不假,一代名將也是歷史給予了肯定的,但自趙雲誕生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了,為什麼二十多年前沒有幾個人提起呢?更沒有什麼人為他大興土木興修廟宇?但現在趙雲似乎已經不是往事越千年的古人,也和他武將的身份沒多大關係。趙雲最大的功績不在東漢末年而在當代,他肯定想不到自己千多年後會被別人奉為神明,更不會料到自己的名號不過是某些人聚斂財富的工具而已。過分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宣傳,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攝取社會財富,可是沒有歷史文化沉澱的客觀事實,終究還是改變不了的。無論你怎麼鋪墊又如何渲染,心裡的尷尬始終是揮之不去的,反而是大大玷汙了歷史英雄人物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才是根本,劍走偏鋒投機取巧的結果就是害了自己害了社會,還連累了古人。本地經濟的落後跟古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完全全是你沒有謀劃好明天該做的事,更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的必然結果。醒醒吧,我們的官爺們,否則就真的睡死過去了。

  • 3 # 小龍龍1580

    (位於臨城縣澄底村西的趙雲墓趙雲祖籍何地?史書記載不詳。 趙雲自己說,“某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何謂常山?戰國時,趙國境內的“北嶽”恆山叫常山,在現在山西境內,秦始皇攻趙後,設恆山郡,治所在現在的石家莊市一帶,古稱東垣縣。西漢時,為避諱文帝劉恆的名字,恆山郡改稱常山郡,漢武帝時東垣縣附近的四個縣劃為真定國,常山郡治南遷至元氏縣一帶,統領18縣,隸屬冀州;東漢時真定國併入常山郡,郡改稱常山國,統領13個縣,治所仍在元氏縣;三國時,常山郡屬魏國,266年司馬炎廢魏稱帝,建立晉朝,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縣。 正定縣古稱真定縣、東垣縣,東垣縣始建於秦代,漢高祖11年改東垣縣為真定縣,雍正元年因避諱世宗胤禛之名,改真定為正定。在真定縣的歷史上,真定曾受常山郡治,做過常山郡所,是常山郡首所在地;真定曾經獨立為國,管轄4縣,從漢武帝元鼎4年開始到東漢建武13年,真定縣脫離常山郡管轄整整150年。 臨城古稱房子縣,始於戰國初,因附近山上有一古房,傳為女媧所住,人稱地名房子,西漢初年在此置縣,稱房子縣,唐朝天寶元年房子縣改名臨城縣,房子之名歷時1217年。從常山郡設立起,房子縣始終是其治縣,改稱常山國治縣減少後,房子縣仍在常山的統領之中。比較而言,能夠代表常山古地域的當屬房子縣,即現在的臨城縣。 4 趙雲強調自己是常山人,是有原因的。 一是房子縣名氣小,不被世人所知。趙雲長期生活在外地,中晚年後轉戰在長江上游的蜀地,蜀地人不知道北方的房子縣在什麼地方,而對常山郡或常山國比較熟悉,所以趙雲以郡籍自居,說自己是常山人。這類似於現代人只講自己的縣籍,而不講具體鄉鎮村社一樣,約定俗成,漸為規矩。常山人的含意中,包括著房子縣。 二是感恩“常山人”。公元188年,東漢王朝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黃巾餘部復起,攻佔太原郡,隨後河南、山東等地紛紛響應,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另一件是朝延改刺史為州牧,州在郡國之上,州牧統領州軍政大權,有權招募軍士,建立地方軍事力量,三國名將袁紹曾任冀州州牧,管轄常山郡。素有一身武藝的趙雲從房子縣澄底村來到郡府元氏,經過鄉試,成為常山郡的吏兵,這一年,趙雲24歲。史書記載:趙雲,袁紹時入仕。入仕指的就是這個時期。 漢獻帝初平2年7月(公元191年),袁紹與公孫瓚發動磐河之戰,戰事危及常山安全,27歲的趙雲,受常山郡郡府和人民的推舉,率領常山郡的志願軍投奔了公孫瓚。此事《三國志•趙雲傳》中有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文中說,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這段話,說明趙雲十分看重這次出征,並把這次出征當作常山父老鄉親對他的重託和極大信任,他從內心深處感激常山人民。趙雲走上歷史舞臺名揚天下後,他深知成就他的是常山,他應感激的是常山,他一生做的要無愧於常山。所以他常將“常山人”掛在嘴上,併成為一句口頭禪。實際上,“常山”是趙雲的郡籍,房子縣是趙雲的縣籍。 5(民國28年版臨城縣誌中臨城四境圖中明顯標示趙雲碑具體位置) 目前已知的趙雲墓有兩個地方。一處在四川省的大邑縣,一處在河北省的臨城縣。 建興六年,年僅64歲的趙雲在漢中附近一個叫箕谷的地方,率領軍隊佯動誘騙魏軍,但兵弱敵強最後失利,被迫退守漢中,為此趙雲自責,請求貶職。之後憂悒成疾,於次年病死成都。 趙雲生於何年,史書上是個問號。趙雲名雲字子龍,子龍之稱,與他生於龍年有關。劉備生於公元161年,干支紀年為辛丑年,屬牛;趙雲比劉備小,牛年之後的龍年,是干支紀年的甲辰年,即公元164年。趙雲小劉備3歲,比劉備晚去世6年,生於164年,卒於229年,享年65歲。 趙雲曾在四川大邑駐守邊防。趙雲死後,劉禪皇帝命華人將其葬於大邑的銀屏山麓,封順平侯。趙雲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依山而建,墓如小丘,四周有石牆、古柏,“漢順平侯趙雲墓” 刻在一方高2.5米、寬1米的石碑上,兩側有“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的對聯。 臨城趙雲墓,是個衣冠墓。趙雲去世的時候,房子縣屬曹氏魏國的領土,魏華人不會同意為自己的仇敵建造陵墓的。村裡人得知趙雲去世的訊息後,將趙雲平時穿用的衣物,收集起來,埋葬在一個地方,悄悄地做了一個墓;另有傳說,趙雲去世後,其子趙統和趙廣剪下一綹父親的鬚髮,派人潛回房子縣澄底村,進行安葬,了卻父親落葉歸根魂歸故里的歹願。 現有的墓在澄底村村西3華里處,墓北東西三面丘陵環抱,南俯泜河,封土東西長35米,南北寬27米,高5米,面積945平方米。墓地的選擇十分考究。修建的時間應當在三國之後,或更晚一些,有傳說修於後趙石勒時期,因石勒敬仰趙雲,石勒建後趙國後,在修建襄都的同時,在趙雲的老家房子縣澄底村重修了趙雲墓,當時距趙雲去世90餘年,距今1680年。 長期以來,臨城趙雲墓保管較好,但隨著媒體對趙雲史蹟的傳播,不法之徒開始打臨城趙雲墓的主意,2006年的時候,曾被盜挖,時至今日仍留有遺痕。

  • 4 # 腳踏一枝梅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一部三國演義,神化捧紅了蜀國五虎將之一的趙雲將軍,長板坡,他白馬銀槍單騎救幼主的精彩橋段,更是將他捧成了戰神的高位,讓吃瓜群眾頂禮膜拜!扯遠了原歸正傳,羅貫中如用現在語言介紹趙雲,應該是過樣的:我是河北石家莊的趙子龍,誰敢與我一戰?!鴉雀無聲繼而轉身狂逃,深恨爹孃只生了兩條腿。人的名樹的影,趙雲一人能頂十萬雄兵。至於元氏縣還是真定縣人,各有說辭,乃現在旅遊開發拉名人揚萬的抄作。我個人傾向真定說,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戴一個就可以聽到,為什麼要戴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