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鄉大哥1

    這字感覺是粗看帖臨的,總體來說就是不好……

    首先是筆尖太細了,可能是用0.5的筆寫的,而且過去自由體寫習慣了,用筆上還是很熟練的,這樣的筆也難寫出效果來的。

    我們練習硬筆字可以用0.7或1.0的筆尖,鋼筆有磨製筆,也可以定製而要求尖多粗。

    這是我買的磨製的鋼筆和中性筆。

    紙是用自己設計的方格紙和豎格紙,格子大小可以根據字的大小去確定,1.5-2.0釐米都可以

    網上也有做好的樣式自己打印出來,也可以買現成的也行。

    先練書法必須用格子,可以限制自己的無端行動,等練到成熟了再用白紙寫才可以。

    臨帖以尊重原帖為主,字的大小形式都象原帖才好。學書法是一生的事情,用心臨幾年帖,然後就搞創作,但也不忘臨帖,可以找到根,行書的帖子挺多的,可以找一個喜歡的帖子臨就行!

  • 2 # 歷史在此築城

    我比較欣賞這種字型。

    書法是門藝術,從基礎開始需要慢慢感悟,絕不是照葫蘆畫瓢。

    領悟字的神比記牢字的形更重要!

    作者的字一入眼,我便產生了好感。顯然有一絲神韻含在其中。

    欣賞下作者的字,只見:

    銀鉤鐵畫,力透紙背。蒼勁有力,下筆如山。

    洋洋灑灑,大氣磅礴。銀針遊走,字字如刻。

    這幅字,每一個字每一筆都可以推敲一下。雖然還欠火候,還有待雕琢,但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個性在裡邊。

    字有個性很重要。字如其人,細看這些字,可以推斷作者手腕有力,運筆沉穩。

    一潭死水絕不是好字,把字寫活也很難,這需要下大功夫,還要用心領悟才行。

    想要練好書法這門藝術的朋友,切記練字時心如止水,不可浮躁。

    練字不求多,但求每多寫一個字便多一點進步就好。

  • 3 # 清揚有儀

    米芾的字是屬於個性特徵突出的類,為了評一下,把這個帖讀了一遍。

    第一幅臨寫基本沒讀帖,或者是抄帖,學書法最忌抄帖,抄帖就是浪費生命。

    第二幅臨寫是描字的多,大概有點意思,讀帖是不夠細的,一筆一畫的讀,最好一個個字過關,這些字都寫平了,米字的險絕給寫沒了,“極變化”寫成“極交化”,臨帖按照原帖的章法佈局臨寫。

    說得有點重,見諒。

    釋文: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米芾《研山銘》

    米友仁跋

  • 4 # 硯邊浮塵

    研山銘。五色水,浮崐崘。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臨寫中,有幾個字還不夠準確,如,痕,爍,震,變。變不是夏。僅供參考

  • 5 # 子衿書法

    用毛筆字帖去練鋼筆字,如果不知道取捨,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

    由於鋼筆的製作特性,不可能達到毛筆表現的意境,毛筆書法中豐滿的點畫,在字的形體中抑揚頓挫,使得形態婀娜變幻。(子衿臨米芾行草書)

    米芾的書法有“刷字”之稱,用筆變化多端,八面出鋒,即使是用毛筆去寫,都很難得其精髓。用鋼筆去寫,就更加難以表現。所以,要用鋼筆去學米芾的字,就不要在筆法上去模仿,這是自討苦吃。應該抓住他的神態,在結構上做文章。在鋼筆受自身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抓住他的結構特徵進行練習,才有可能寫出結構緊湊,形態舒展的鋼筆字。(子衿小楷)

    你所臨寫的字,結構鬆散,主要原因是受鋼筆本身所致。字要有中心點,每個筆畫圍繞著中心點收放,中宮緊湊,外圍舒展,整個字形才不會鬆散。才能把字的神態表現出來。

  • 6 # 魏保良

    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硬筆臨習古人經典法帖,結字第一,用筆第二。那麼為什麼硬筆臨習古人經典法帖要將結字放在第一位?米芾《研山銘》節選一

    第一,毛筆性軟,所以毛筆字多提按頓挫,用筆豐富;硬筆性硬,所以無法表達毛筆與用筆處的種種變化。米芾《研山銘》節選二

    第二,硬筆臨習古人經典法帖,用筆無法表現,但可取其形似,這是我們可以做的。另外,其法帖原有氣息,應儘量做到。結字、氣息這兩點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米芾《研山銘》節選三

    關於作者的這兩幅臨作,我們也講從這兩點展開論述。作者臨作

    首先,作者書法功底大概有限,臨帖卻出現錯字,第一幅“震”字漏寫筆畫,兩幅同樣將“變”字寫成了“交”,第二幅“道”字走之旁寫法也是錯誤的,可對照字帖。

    其次,結字與原帖相去甚遠,基本每一個字把握均不準確,如兩幅“痕”“澤”均過寬。

    最後,無氣息可言,兩幅臨作章法雜亂無章,無視原帖行氣。

  • 7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我是江上人感謝您邀請還是兩個人邀請的!謝謝!我簡單說一下。拿中性筆寫毛筆結構書法。用毛筆能寫出筆鋒來。而用中性筆來寫毛筆字,筆鋒是寫不出來的。你用中性筆寫的結構鬆散,也不見筆法。其實中性筆可以練毛筆字帖,只不過要變化一下。中性筆永遠寫不出毛筆筆鋒來。中性筆按中性筆鋒走要按毛筆筆鋒走怎麼也寫不好。這兩幅字,稍微該一下可能會更好,中性筆幾乎沒有粗細變化,所以寫的不要凌亂。大小反差太誇張了。

    其實我就是拿毛筆字帖練鋼筆字的。因為鋼筆也寫不出毛筆筆鋒來。我稍微將它變一下。中性筆練毛筆字,雖然寫不出毛筆筆鋒來,但可以學習它的結構造型,學它技法技巧。這些營養還是可以吸收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我用鋼筆寫王羲之書法,我感覺效果不錯的。

  • 8 # 使志安寧之秋

    米南宮《研山銘》,行書,紙本手卷縱36釐米、橫138釐米(分三段),第一段行書大字39個: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此兩幅硬筆臨《研山銘》區域性,跟原帖的佈局不一樣,也沒有原帖的沉頓雄快、跌宕多姿,就像臨習其它人的臨本一樣,不像米字。上面這幅基礎好些,臨時自己的元素也多些,前部分較好,後部分寫急了,“極變”交待不清楚,“闔道門”臨不像。下面這幅基礎差些,雖然寫得很使勁(其實寫字用的是巧勁),像是認真臨寫的,有些米字味道,“變”字寫錯成“交”字。兩位書者,還需多讀帖、多作比較,取長補短,多加練習。硬筆字雖然沒有毛筆字那樣筆畫粗細、虛實的豐富變化,可是依然可以“以形寫神”,以形似為主來臨帖。這是我第二次臨習此帖的圓珠筆字,佈局處理不夠好,像還是有一點,交待也算較清楚,因少寫難免有不足之處。

    臨帖時先讀帖,每字交待清楚,儘量寫得像點,多加練習,合理佈局這些是臨帖的基本要求。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 9 # 愛思記憶

    首先不論你臨的什麼帖子,你根本沒有用心,不管你是用什麼筆,你這樣怎能叫做臨摹?點評不敢,就說下我的感受,字型寫的不好看,沒有章法可言,沒有根基可言,太隨意。

    有以下建議:

    1.用筆 既然是想要臨摹古帖,就應該用毛筆,而不是用中性筆。你覺得中性筆能寫出古帖那種韻味嗎?有那種筆法嗎?能寫出筆鋒嗎?不能,所以建議用軟筆。

    2.用心 看完題主的,題主應該想要練出一些成績,那就用心去練,認真的揣摩每一個字的寫法,筆畫走勢。

    3.堅持 書法歷史源遠流長,在短時間裡想要練出成效肯定不可能,切記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10 # 墨緣書藝

    米芾的風格,相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度比較大。手頭上沒有筆,臨時用筆芯,臨摹了一篇。順便ps一下。最後把米芾的原帖也發了一下,做個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舞臺燈光的設計過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