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古代沒有統一普通話,為啥還能做到詩詞押韻?難道僅僅是因為“平上去入”就可以?
5
回覆列表
  • 1 # 一片空白之王某人

    古代也有韻書,比如唐和唐以前的《廣韻》《鏡韻》這些韻書對韻部的劃分比現代漢語還細緻,後來寫詩的人覺得太細碎了宋代又根據唐朝人的用韻習慣編制了《平水韻》,宋人覺得《平水韻》填詞還是不夠靈活,又在《平水韻》的基礎上合併出了《詞林正韻》。

    所以古人寫詩能押韻是因為古人也對發音有所歸納,並且現代所用音韻歸納原理是和古代一脈相承,所以古人寫的詩我們今人也覺得押韻,當然也有些音變,但畢竟少數。

  • 2 # 白日152566566

    這個問題要問古人。現代人只是按照前人的方式去步塵。中華五千年遺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普通人也解釋不了。平上去入四聲的由來,對仗押韻的講究,都是逐步發展形成的。從《詩經》這民間的流傳,到唐詩的鼎盛,宋詞元曲都有講究。期望專業人士做研究,一般也就隨便嘗試,做為喜好,表心達意而已,不必深探究。

  • 3 # 愚公6881

    我以為:古代在沒有統一語言發音時,是沒有較規範的字韻標準。一般是根據先生交教給的文章和詩詞朗讀方法來行韻。甚至還夾帶方言語音,造成現在還存在一些古韻與現行韻不同的情況。(此方面還值得探討,求教於有關專家指點。)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古人給我們留下許多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繼續發揚光大!

  • 4 # 張志康開開心心每一天

    今天講講,第一押韻;韻即韻母,漢字的讀音,一般是由聲母和韻母合成的,如“了”字的讀音“iiao”,就是由聲母“i”和韻母“iao”合成的。律詩的押韻,是指律詩雙句未尾一字須押同一個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三,七兩句不能押)。如《望嶽》一詩中的“了,曉,鳥,小“四個字押的都是“iao”韻。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

  • 5 # 舊城舊夢舊時光369

    古代讀書人都有韻圖韻表。首先,古代從隋朝起除了元朝都有自己的官方韻書,隋朝有《切韻》,唐有《唐韻》,宋有《大宋重修廣韻》,元朝民間有《中原音韻》,明清有《洪武正韻》(實際使用的是古南京話,洪武正韻試圖恢復全濁聲和北方音系消失的入聲而沒人願意去學),清朝1908年後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接著來了一個修訂版北京官話《國音常用字彙》。韻書教的是各個朝代的官方通用語,而讀書人寫詩的韻表一般來自洛陽太學讀書音,所以偶爾會跟當朝官話會有一點點出入。宋朝的《大宋重修廣韻》和《平水韻》就是如此,《平水韻》專門用來指導詩詞用韻,一直到清代都在完善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古代詩詞是如何做到押韻的?

    中國古代沒有統一普通話,為啥還能做到詩詞押韻?難道僅僅是因為“平上去入”就可以?

    ........

    前言

    古代人作詩押韻與平上去入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的因素。古詩的押韻分兩個階段,以隋朝為界限,以前的人作詩以口語發音押韻。以後是根據韻書押韻。

    一、韻書

    隋朝時陸法言等人根據個地方的發音總結出了一套規律,編制了《切韻》。這本韻書直接影響到唐朝和宋朝的官方韻書,特別是唐高宗時期格律詩被納入了科舉考試,韻書成為了考試的標準,因此一直傳到今天,詩人作詩詞都是按照韻書來押韻。

    韻書在隋朝有切韻、唐朝有唐韻、宋朝有集韻、廣韻,後來又合併以前的韻書中的鄰韻,編成有平水韻,清朝的官方韻書佩文詩韻也是平水韻。

    二、四聲 平上去入

    四聲即平上去入,是南北朝時期的齊永明時才總結出來的理論。舉例來說:天子萬福,這四個字就分別是平上去入。但是四聲與齊梁以前古詩的押韻沒有任何關係。

    齊梁永明體以後,詩人們作詩開始注意押平聲韻和押仄聲韻的區別。例如四聲八病中的“ 上尾“就提到,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如果同聲就要押韻,不押韻就不要同聲。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這個規則被應用到了格律詩中,格律詩必須押平聲韻,所以首句平收的格律詩第一句一定要押韻:第一句押韻 間。和山、關,都押韻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首句如果不押韻,一定要是仄收:第一句不押韻,盡,所以必須是仄收。二四句押韻:流、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三、東晉以前古詩的押韻

    距離我們越遠的年代,其發音與今天的不同越多,唐朝和宋朝就有不少字音不同,齊梁以前的詩韻與後來唐詩的詩韻比較,就有很多不同,例如曹操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七個韻字如下:

    1、以下四個字作為鄰韻,在唐朝也是可以用的,在詞韻裡邊就在一個韻部裡。

    峙,志,去聲四寘。裡、起,上聲四紙

    2、以下3個字有待論證

    海,上聲十賄 。茂,去聲二十六宥 。中,去聲一送、上平一東。

    3、聽下專家的話

    王力教授談到漢魏六朝詩押韻的問題時,他認為這6個字押韻:“海,峙,茂,起,裡,志,押韻。”,偶然有押韻處而不用韻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個例子。

    四、唐以後詩詞的押韻

    1、近體詩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剛才舉了兩個例子,近體詩押韻必須是平聲韻。例如: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古體詩

    a、古體詩押韻可以是平聲韻,如靜夜思:光、霜、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b、可以是仄聲韻,例如鹿柴:響、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c、仄聲韻中還有獨用的入聲韻,例如江雪:絕、滅、雪【入聲九屑】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d、可以換韻,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前六句,每兩句一換韻: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結束語

    詞的押韻和古體詩類似,可以用鄰韻通押,可以用仄韻。不過詞的押韻還有叶韻、換韻也需要根據詞牌的要求執行,不像古體詩那麼自由。

    詩韻用平水韻,詞韻用詞林正韻。

    今天詩詞學會推廣新韻,又回到了隋唐以前用口語押韻的時代,降低了押韻的難度,更容易入門學習。

  • 7 # 感動天下

    《詩經》尚有很多無韻文,韻文成熟於西周中晚期,《秦風蒹葭》為證,詩詞的最大功臣是歌女,古代把她們叫商女,但絕非妓女。最早傳唱韻文是樂府詩的祖先,不管字數多少句數多少有韻就能傳唱,後來被文人演化成樂府詩,後來朝庭為了科舉又把樂府詩進化為格律,限制了平仄,是為了增加科舉的難度,不然的話就沒有秀才全成舉人了。唐代的詩依然有傳唱之風,那時侯沒有出版社,象李杜那些人的詩都是寫社牆上,有的景點被人抄錄下來,得以永傳,但人少的地方全靠歌女傳唱,到了宋詞階段把唱詞做了嚴格的限制,什麼詞牌多少行,第幾行幾個字都做了嚴格規定所以叫“填詞”,有些詞牌如《眼兒媚》《醜奴兒》《秋波媚》《相見歡》等多傳唱於煙花柳巷,所以後來有些評論人對宋詞的偏見便由此而生,但是這少人必竟是少數,那麼多高尚慷慨激昂的上品不評論,偏鑽牛角尖怪誰?在唐宋時期有三個城市對詩詞文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就是長安.開封和楊州。後來轍韻設十三大轍和兩道兒話韻小轍,大轍又分為宏量轍,如中東轍.發花轍,江南轍.懷來轍,由求轍;窄轍有一七轍,梭波轍就不一一列舉了。

  • 8 # 詩詞書院

    在音韻學中,習慣上把漢語分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個體系,唐宋詩詞的用韻,則屬於中古音體系。

    現在考證中古音體系依的是《切韻》,故又有人將其稱為《切韻》音系。

    陸法言在《切韻序》中說道:“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

    實際上,《切韻》不單是目前可考最早的韻書,其也是一部“正音”字典。其除了將漢字按平上去入分為193個韻部外,還對文字用反切法進行了注音,並對每字作了釋義。

    《切韻》至隋文帝仁壽元年(邵公元601年)成書後,《切韻》音系便獲得廣泛的認同,其歸納的語音體系,一直是歷代官方認為的正統,雖然如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集韻》等韻書都對其所增補,但至《中華新韻》前,都是一脈相承。

    事實上,唐宋詩人不論說的是官話還是方言,也不論自隋以後歷代的語音變化,格律詩人的用韻都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切韻》在審音時,結合了擬音法,也用反切法對音作了標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30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或者是你到30歲會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