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之初
-
2 # 明貞
生存和樂趣是生命的兩大基石,而老年人是走向敗壞和死亡的。能自理有老伴的尚可,以現在之生活水準溫飽是沒多大問題的。至於老年人迫切需要什麼,從根上說是自我的境界。至於兒女是否孝順很重要,但並不是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仍在自身。我逢節日去看望的老人一共有六位加上我父親是七位,都過了八十。我和他們熟識幾十年了,我平常又好觀察人所以對他們的性格和生存狀態有所關注,發現一些資訊。年老的生活質量和身心狀態與他們的性格和志趣息息相關,愈自律而少慾望的人身心愈健康,少慾望更勝自律。過八十後女人大多身體好於男人,這是男女的性格和體質所決定。在這七位老人中有兩位狀態最好,一位八十八一位八十六,都能自理且眼晴好不戴鏡子能看小說,八十八那位醫藥說明書小字亦能看清。他是我的姑夫,不到四十我姑就因病去世,他自己把三個孩子養大成人,至今自己生活。好書法能作畫也好酒,今年始因肚子不好不太喝酒了,下面是他今年的小楷作品,朱子治家格言:說明他的精氣神尚好。八十六的是我的二伯父,年輕時就性格沉穩,幾乎不太出家門。現在八十六了,看書看電視心情尚好。人年紀大的生活質量與兒女的照顧痛愛有關係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態和性格。
-
3 # 青葵青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說|老去不痛苦,痛苦的是老無所依、老無所樂
題主所說的“老人最大的痛苦是缺乏理解關愛後的孤獨寂寞,與金錢無關”從深層次來看這是對生命漸逝的一種恐懼,大部分老人缺失存在著這樣的擔憂,但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看,老年人所體驗和麵臨的最痛苦是狀況,卻不僅僅是這一個方面。
托爾斯泰曾在《復活》說:“我害怕老去,因為我害怕失去尊嚴、自由、害怕寂寞纏繞心扉,孤獨黑暗阻擾呼吸………”老年人數量比重越來越高,老齡人口基數越來越大以60歲以上為標準,中國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老年人數量接近2.5億,預計中國老齡化的高峰將出現在2055年左右,屆時老年人口將接近4.5億。
全球2018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據估計約為9.7億,佔全球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2.8%。
原來以為老年離我很遠,當自己快接近五十歲的時候,突然感覺到了老年離自己很近。
這個時候才真正關注起了老年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切身感受。
老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就全球9.7億、全國2.5億老年人來說,每個老年人的性格特色、情感狀況、興趣愛好、經濟狀況、家庭狀況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老年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痛苦和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比如我們鄰居有幾家老人,一家老人沒了老伴,他感覺到很孤單,經常在想起老伴時候哭,身體眼見著衰老地厲害;一家老人是老兩口,但兩口子,一箇中風,一個腿腳不好,每天都帶著個保姆,兩人坐著輪椅在院裡遛彎;還有一個大爺,老伴也在,身體很好,每天白天約著一幫釣友去海釣,還經常幫著孩子帶孫子,但前幾個星期突然急病,人很快就走了。我和他們幾位都熟,平時嘮嗑時候談起過他們的感受和想法,他們幾個感到痛苦和難過的事情都不一樣,一個是感到孤單,老兩口則感覺病痛給家裡人帶來了負擔,感覺什麼都不缺應該很快樂的大爺,他也有痛苦,就是帶孫子和釣友約的時間總是衝突,兩者有時候很難兼顧。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權威部門對老人的心理狀況,生活情況進行過統計和調查,但根據往年積累的資料和一些地方街道取樣調查的結果顯示,老年人最痛苦的事情有以下這些:
一、老無所依
這裡包括失去伴侶的孤獨,包括兒女不進行贍養和陪伴的恐慌,包括經濟收入不佳的困苦。
二、老無所樂
主要是失去工作關係所建立的人際圈後,缺少新的社會關係圈而產生的孤獨感和沮喪感。
三、老無所用
主要是怕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失去了價值,生命價值缺失感帶來巨大的迷茫和被棄感。李安拍攝的電影《飲食男女》中的老父親就是這樣的情況。
四、老有所病
一方面怕承受身體的痛苦,給家人帶來負擔,另一方面也恐懼治療費用負擔和持續不斷的治療過程。
所以老年人一方面需要家人、朋友和社會的關心,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所面臨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自我進行學習和調整。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每個人都會步入老年,也會面臨生死以及社會、家庭關係變更所帶來的的巨大沖擊。
設身處地的換位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建設一個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用,老有所養的和諧美好社會。
-
4 # 鶴舞蘭天逍遙客
老人最大的痛苦是缺乏理解關愛後的孤獨寂寞,與金錢無關,你認同嗎?答:不認同。為什麼?因為你的觀點和自認為的意識太重。而把自己的擺在了一個自認為正確的位置。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女的責任,還把自己的不是找理由加到了老人身上,而把老人擺在了一個無理錯誤的位置上。為什麼如此說;一,老人不是在老的時候才認識到老了的時候會孤獨寂寞。而是在歡天喜地給兒女們操辦完喜時後,就已經準確的感覺到了。過去的兒女和自己是一家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家人。而在兒女成婚後,這個大家庭,完整的家已經分割成了好幾個家。所以才有了之後的種種語言和說話。我今天在我爸家,我今天在我家裡。而又有了那是我兒子的家,女兒的家,今天我去兒子那,明天我去我閨女那,等等。所以說這時老人在願與不願中,都已意識到家庭在默默的變化。逐漸的兒女在忙碌,為他她們的小家在忙活。而父母只有在過年過節,星期天放假時能和兒孫歡聚一述。所以說老人的最大痛苦不是關愛後的無法理解的孤獨,而最大的痛苦是,老人在為兒女操勞一生後,而得不到兒女從心中的真正的關愛,所以傷心而痛苦。如兒女能從心中對父母有所關愛,不忙時回家看望看望老人,說兩句暖心窩子的話。而工作忙時,人回不來,而打上幾個貼心的電話。我想老人雖然沒有見著兒女的面,但是一個人靜下心來,回想回想兒女的音容,回想回想兒女雖然在外忙碌,還抽時間打來的關切溫暖問候的電話。那都會甜甜的暖暖的,那還會感覺寂寞,會感覺痛苦嗎?回答完畢。
-
5 # 煙花燙
認同。人越老越沒安全感。老人更需要被理解。
人老了,怕自己沒用,怕兒女嫌棄,怕給兒女添負擔,也怕身體每況愈下疾病不斷。
不被理解的孤獨寂寞冷,比沒錢更傷人。老人都是吃苦過來的,再窮再難都不怕,怕的就是看兒女臉色,老無所依。
人老了就跟小孩兒一樣,他們也需要兒女疼愛、關愛,需要被兒女寵。所以兒女孝順的老人,和不被兒女孝順的老人,精氣神都不一樣,他們眼中的光芒,前者充滿希望後者黯淡無光。
所以,當父母老了,我們做兒女的,不需要給他們很多錢,但一定要給他們很多愛。就像我們小時候,被父母寵愛的孩子,Sunny自信快樂成長,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性格孤僻多疑敏感一樣。
愛父母,是做兒女的責任。父母晚年幸福與否,由兒女決定。
-
6 # 農民工九叔
不對,關愛不關愛,與錢有很大關係。如果老人有錢的話,做兒女的不為錢,四處奔波,四處打工。就會守在老人身邊,關愛老人。如果那個家庭不好,做子女的為了各自的家,到處打工,那裡還有時間來關愛老人。因忠孝不能兩全。
我是89年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當時我爸爸已經70歲了,我媽媽在我10歲的時候,那時還是大集體的時候,因為又累又餓,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爸爸只留下點爛房子給我。我在家做了一年的農活,第二年我就到廣東去打工了。先在工地上做事,那時10塊錢一天,還要做11個小時。結果在工地上幹了兩年。在93年的時候進了個臺灣人開的廠,12個小時,兩班倒,才200-300塊錢一個月。在93年,我爸爸死了我都不知道。那時又沒有電話,寫信要7天才能到達。
沒有辦法,因為我要自己抓錢娶老婆,自己抓錢建房子。不可能在家關愛他老人家。如果我家庭條件好,我會出廣東打工嗎?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
我在家選擇孝道,那我娶不了老婆就是不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回覆列表
老人最大的痛苦有幾點:
1.不能像過去一樣強大和為所欲為了。
2.自己想法得不到有效尊重或者實施了,而且自己無能為力了。
3.不能成為家庭的焦點了,被邊緣化了。
4.不接受自己已經老了。
所以,人生沒有成功失敗,只有:
1.天算人算都鬥不過肉身的衰老,在對應的年齡做正確的事情。
2.追求真實的幸福,而不只是簡單的刺激、快樂。
3.提高自身修養,死亡是一種昇華不是結束。
4.及時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