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法華經》。該經基本上是透過與小乘作比較,來論述大乘。該經謂:
“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是名聲聞乘。……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得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論小乘的要點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及“樂獨善寂”;論大乘的要點則是“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對比起來,小乘的舍離世間的精神或態度,與大乘的不捨世間的精神或態度,非常明顯。
以下看《大智度論》。該論基本上亦是透過與小乘作比較,來論述大乘。該論謂:
“佛法皆是一種一味,所謂苦盡解脫味。此解脫味有二種: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是故有大小乘差別。”據《大智度論》,大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標,這即是解脫。但兩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為自身;大乘則是利人,兼為一切眾生。自利是把自身與世間分割開來,這便是舍離。利人則是把自身與世間結合在一起,視利人即是自利,這便是不捨。
另外,《大智度論》又以大慈悲心的有無,來判分大乘與小乘。小乘無大慈悲心,大乘有大慈悲心。這大慈悲心是表現於利人的行為中的。
《大智度論》更就智慧言,說小乘的智慧淺薄,不能深入諸法,故不說“世間即是涅盤”。大乘的智慧則深厚,能深入諸法,故說“世間即是涅盤”。這“世間即是涅盤”的說法,與《心經》的“色即是空”的說法,是同一思路;都是肯定現實的世界即此即是真理之意。世間即此即是涅盤,故不必舍世間以求涅盤,涅盤的理想即在世間中。不捨世間之意,至為明顯。
以下看《大乘莊嚴經論》論大乘佛教。該論謂大乘佛教有七大義:
“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義,建立於大乘。”所謂大義,即不同於小乘的特別殊勝的義理。這七者是緣、行、智、勤、巧、果、事。無著解釋這七大義謂:
“若具足七種大義,說為大乘。一者緣大;由無量修多羅等廣大法為緣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無我一時通達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祗劫無間修故。五者巧大;由不捨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無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數數示現大菩提大涅盤故。”此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行大與巧大。行大是具足自利與利他行;巧大是不捨生死而不染,即是不捨生死煩惱,但亦不為其所染著。生死煩惱實是就世間而言,不捨生死煩惱,其實是不捨世間。故行大與巧大,都是不捨世間之意。
首先看《法華經》。該經基本上是透過與小乘作比較,來論述大乘。該經謂:
“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是名聲聞乘。……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得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論小乘的要點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及“樂獨善寂”;論大乘的要點則是“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對比起來,小乘的舍離世間的精神或態度,與大乘的不捨世間的精神或態度,非常明顯。
以下看《大智度論》。該論基本上亦是透過與小乘作比較,來論述大乘。該論謂:
“佛法皆是一種一味,所謂苦盡解脫味。此解脫味有二種: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是故有大小乘差別。”據《大智度論》,大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標,這即是解脫。但兩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為自身;大乘則是利人,兼為一切眾生。自利是把自身與世間分割開來,這便是舍離。利人則是把自身與世間結合在一起,視利人即是自利,這便是不捨。
另外,《大智度論》又以大慈悲心的有無,來判分大乘與小乘。小乘無大慈悲心,大乘有大慈悲心。這大慈悲心是表現於利人的行為中的。
《大智度論》更就智慧言,說小乘的智慧淺薄,不能深入諸法,故不說“世間即是涅盤”。大乘的智慧則深厚,能深入諸法,故說“世間即是涅盤”。這“世間即是涅盤”的說法,與《心經》的“色即是空”的說法,是同一思路;都是肯定現實的世界即此即是真理之意。世間即此即是涅盤,故不必舍世間以求涅盤,涅盤的理想即在世間中。不捨世間之意,至為明顯。
以下看《大乘莊嚴經論》論大乘佛教。該論謂大乘佛教有七大義:
“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義,建立於大乘。”所謂大義,即不同於小乘的特別殊勝的義理。這七者是緣、行、智、勤、巧、果、事。無著解釋這七大義謂:
“若具足七種大義,說為大乘。一者緣大;由無量修多羅等廣大法為緣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無我一時通達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祗劫無間修故。五者巧大;由不捨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無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數數示現大菩提大涅盤故。”此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行大與巧大。行大是具足自利與利他行;巧大是不捨生死而不染,即是不捨生死煩惱,但亦不為其所染著。生死煩惱實是就世間而言,不捨生死煩惱,其實是不捨世間。故行大與巧大,都是不捨世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