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識小錄

    簡而言之,大概可以歸納為“弱國無外交”,弱國中無實權的君主更無外交的權力。

    我們知道,魯國的三桓,在魯昭公的父親魯襄公時代,就已經掌握並瓜分了魯國的軍政大權了。到了昭公時代,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更是牢牢掌控了魯國,魯昭公在國內的權力被三桓所瓜分,國君軍政大權旁落。魯昭公在這種形勢下,幾乎成了一個空有其名的國君。

    不僅如此,魯國在春秋後期,本就淪落為一個二流小國,夾處於齊、楚、晉等大國之中,自然不為他們所重視。魯昭公去晉國朝見,不被以禮相待也是正常現象。

    其實何止是題主所說的這兩次而已。昭公五年,昭公去晉國,晉人慾止公。昭公七年,昭公去楚國朝見,受楚君之辱。昭公十三年,昭公去晉國朝見,晉君直接不接見他。昭公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八年,昭公也先後不厭其煩地去晉國朝見,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其實昭公多次朝見晉國被拒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因為春秋後期各國權力下移,卿大夫們都相繼掌握了國內的軍政大權。卿大夫們屢屢成為國際外交中的主角,頻頻以臣子的身份主持會盟儀式。倘若晉國想要和魯國有什麼外交往來,直接和魯國的三桓交涉就行了。和魯昭公外交,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我們應該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魯昭公屢次受辱,仍然還不厭其煩地去朝見晉國呢?

    我猜想,晉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也是各國的盟主,昭公想要改變國內的形勢,為自己重新掌控魯國國政爭取一點機會,自然就需要盟主的支援。昭公朝見晉國,其根本目的大概也在於此。可惜弱國無外交,更不用說是弱國裡毫無實權的空頭國君了。

  • 2 # 歷史倪說

    魯襄公去世,不久太子也隨之去世,魯國只好在魯襄公的眾多兒子中選擇一位做魯國國君,經過一番認真篩選之後,庶子姬裯被選中,史稱魯昭公。

    魯昭公名字叫姬裯,他做國君的時候都已經十九歲了,但是仍然童心不改,舉止行為透漏出滿身的幼稚。在他父親大喪期間,他不但不悲傷,反而喜形於色。

    這位魯昭公確實是一位活寶,僅僅在魯襄公和先太子大喪期間,這個夥計就換了三套喪服,頑皮程度可想而知。魯昭公在國內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在國際舞臺上也常常被羞辱。

    魯昭公三年,魯昭公帶領魯國外交使團浩浩蕩蕩出使晉國,也算魯國新政府對老大哥晉國的禮節性拜訪。可是當魯昭公剛剛來到黃河邊上,晉平公派人阻止魯昭公率領的訪問團,婉言謝絕了此次友好訪問。國君訪問途中被阻止入境,在當時是一件非常令人羞愧的事情,魯華人對此次被羞辱痛恨不已。

    魯昭公八年,楚靈王好大喜功築造了豪華無比的章華臺。為了慶祝章華臺落成,也為了彰顯楚國的實力,同時也為了讓諸侯列國恭賀此次喬遷之喜,楚靈王廣發請帖,魯昭公就在此次邀請之列。魯昭公收到請帖之後興奮不已,正好趁此次訪問楚國也散散心,暫時離開麻煩不斷的魯國。楚靈王高興之餘,也賞賜了魯昭公一件寶貝,可是,事後楚靈王就後悔了,又想辦法將寶貝騙了回來。這件事對沒心沒肺的魯昭公來說無傷大雅,可是卻讓魯國上下心痛不已。

    魯昭公十五年,魯昭公又一次出訪晉國。這一次挺順利的,很快就到了晉國的國都,等待晉昭公接見。不巧的是就在這個時候晉昭公去世了,魯國方面就提出打道回府。沒想到的是晉國不放魯昭公他們回國,讓他們留下來為晉昭公送葬,就像當年魯昭公的爺爺魯成公為晉景公送葬一樣。

    終魯昭公一世,魯昭公四次出訪晉國,三次被婉拒禁止入境,一次順利入境還趕上為晉昭公送葬。

    魯昭公僅僅是魯襄公庶子之中的一位,既無才,也不具有較高的德行,他被選中做國君之後魯國上下反對聲浪一波高過一波,但是季武子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讓姬裯做國君。我們不難猜測,姬裯傻里傻氣正是權臣理想的傀儡之君,比較容易控制,減少了不少麻煩。說到底還是權臣自私自利的考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第三回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