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走和跑是人體活動的自然方法,也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技能。作為競技體育專案的競走和跑的技術,與普通走和跑有著密切的聯絡,但競走和跑的技術革新還有嚴格的規則和要求,能更充分地發揮人體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一、競走和跑的動作週期
競走和跑都是人體位移的方法,屬於週期性運動。競走和跑的動作週期是一個復步,即走或跑兩步。無論競走和跑的距離長短,它們都是以同樣程式不斷地重複單個週期動作。
競走的一個週期包括兩個單腿支撐時期和兩個雙腿支撐時期,沒有騰空時期。
跑是單腿支撐與騰空相交替,一個週期有兩個單腿支撐時期和兩個騰空時期。
在競走時,單腿支撐時期佔競走一個動作週期的大部分時間,雙腿支撐佔一個動作週期的較少時間。先進的競走技術應儘量減少雙腿支撐時期的時間。但在不影響步長的情況下,加快兩腿剪角動作,減少單腿支撐時期的時間,更有助於提高競走成績。
在快跑時,騰空時期比支撐時期較長(100除外),為了提高跑的速度,要加強腿部蹬地力量和速度的訓練,減少支撐時期時間,有助於減少騰空時期的時間。因為騰空時期的時間,在適宜後蹬角度的情況下,是由蹬地的力量和速度決定的。
在跑時,就一般而言,又可分為著地緩衝、後蹬、後襬和前擺四個階段。
著地緩衝;
著地緩衝是從腿著地至身體重心移過支撐垂直部位,開始進入後蹬階段時的這一動作過程。由於腳的著地點在身體重心投影點之前,腳著地瞬間對地面的衝擊力很大,它對人體向前移動起阻力作用。因此,腳著地時應接近身體重心投影點,儘量減少制動和阻力。正確的著地方法是擺動腿向前向下,以前腳掌積極“扒地”,腳著地後,踝、膝、髖關節主動彎曲,做“退讓”式動作,同時另一腿積極向前擺,加快身體向前移動速度,縮短緩衝時間。
後蹬;
後蹬是從身體重心移過支撐垂直部位之後開始,至後蹬腿腳掌離地,身體開始騰空為止。後蹬使人體獲得向前運動的動。後蹬過程中,在其它條件相等時,蹬地的力量越大身體的加速度也越大;蹬地角度適當減小,則水平分力相應增大,有助於加快跑速。另外,後蹬動作的速度、蹬地的方向及動作的幅度都對後蹬遙效果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後蹬力量大、速度快、角度適當減小、蹬地動作幅度大,則跑速快,反之則慢。
後襬;
支撐腿後蹬結束即進入後襬,至膝擺動到支撐點的垂直上方時後擺結束。後襬時要放鬆小腿,並隨大腿的積極向前擺動形成大小腿摺疊。良好的摺疊能縮短腿的擺動半徑,對加快擺動速度有很大作用。
前擺;
從擺動腿的膝經過支撐點垂直上方開始至膝擺到體前最高點止(即支撐腿結束後蹬後)。在一腿後蹬的同時,另一腿有力的向前上擺動,是相互協同及不可分割的動作。擺動,腿向前擺動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後蹬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因此,擺動動作的協同配合,對不起增大後蹬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支撐腿結束後蹬,腳掌離地至擺動腿腳掌著地前瞬間為止,人體處於騰空。由於空氣阻力和重力影響,後蹬所獲得的向前加速度有所減小。由於人體慣性作用,身體重心按後蹬決定的拋物線向前移動。騰空時要保持身體沿直線、平穩地以較低大的動作幅度向前運動,併為擺動腿積極下壓著地做好準備。
二、影響競走和跑的力
影響競走和跑的力是多方面的,一般分為內力和外力。
內力是指人各部分之間相互作用進所產生的力,如肌肉的收縮力。
外力是指人體與外界物體相互作用時,外界物體對人體的作用力。
影響競走和跑的外力,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支撐反作用力
支撐反作用力是人體在支撐時,給地面的一個作用力,地在也給人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撐反作用力。支撐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主要是由人體支撐時作用於力的大小和方向決定的。在競走和跑時,支撐反作用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時,便成為推動人體前進的動力;反之便成為前進的阻力。
(二)、重力
重力是地心對人體的吸引力,因此重力也就是人體本身的體重。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人體向上運動時,重力是阻力;向下運動時,重力是動力,人體直立時,身體重心處在支撐點的正上方,支撐力與重力相平衡。當身體重心投影點處在支撐點之前時,人體在支撐力與重力的作用下,可以獲得一定的向前的助力,如下坡跑時,重力對人體的向前運動起助力作用;當身體重心投影處於在支撐點之後時,重力對人體向前運動起阻力作用,如上坡跑。在競走和跑時,身體與支撐點的位置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利用人體重力的助力和減小重力的阻力作用,是改進競走和跑的技術的重要因素。
(三)、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但人在競走和跑時要有這種力的存在,它保證有牢固的支撐點,使人體肌肉收縮的力透過支撐腿作用於地面,從而獲得人體運動的動力。摩擦力對支撐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穿競走鞋走和穿釘鞋跑時,可以加大後蹬的摩擦力,便於用力;穿平底鞋時,摩擦力相對減小,作用被緩衝了一部分,所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減小。
(四)、空氣阻力
競走和跑時,空氣對人體的作用力一般是阻力。在順風跑時,感到省力,是因為阻力減小的原因;逆風跑時感到費力,是因為阻力加大的原因。
空氣阻力的大小與人體跑進的速度、空氣衝擊面的大小有關。跑速越快、受面越大則阻力越大。所以逆風距時身體適當前傾,減少受阻力的面積,可以減小跑進的阻力。
田徑運動中,除影響人體運動的力的因素外,還應認識慣性對運動的作用。物體保持自身原有的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起跑時,必須擺脫靜止狀態;高速跑中可以利用慣性保持其運動速度。因此在競走和跑的過程中,合理的利用慣性,可以使技術動作自然、放鬆,從而節省體力。
三、決定競走和跑的速度的因素
決定競走和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長與步頻。
步長是指競走和跑時,兩腿著地點之間的距離。
步頻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腿交換的次數。
無論改變步長或步頻,或者兩者同時改變,都將對競走和跑的速度產生影響。如果保持步長不變而提高步頻或保持其步頻不變而加大步長,都能提高競走和跑的速度。根據個人特點,合理調整步長與步頻的比例關係,是提高競和跑的速度的有效途徑。
步長與步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決定步長的因素有:腿長、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髖關節的靈活性,肌肉的柔韌性,擺腿和著地技術等。
決定步尖的因素有:人體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運動器官的協調性,肌肉的力量和收縮速度等。
此外,在競走和跑的過程中,身體重心的軌跡有上下、左右的波動。上下波動的差數稱為身體重心波動差。波動差大,騰空高而時間長,影響競走和跑速度的發揮。身體重心波動差的大小與競走和跑的技術密切相關。因此,應當掌握走和跑的正確技術,力求身體重心移動平穩,儘量減小左右搖晃,縮小身體重心上下波動差。
四、跑的技術組成部分
跑的全過程分為起跑、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四個部分組成。
(一)、起跑
起跑是全過程的開始部分,起跑技術對起跑後的加速跑有直接影響。跑的專案不同,起跑方法也有所不同。短距離跑採用蹲踞式起跑,起時都有使用起跑器。中長跑採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後的加速跑
起跑的加速跑因專案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短跑要求在較短的距離發揮較高的速度較快的過度到途中跑,起跑後的加速跑的步長和步頻隨跑速增大而增大。中長跑的起跑後的加速跑的距離與跑速,由跑的戰術需要決定。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各項跑的主要段落。途中跑的技術、跑的技術、跑的速度和體力分配等對成績起決定性的作用。途中跑的段落比較長,要善於放鬆對抗肌和不參加工作的肌肉群,以節省能量的消耗。
(四)、終點跑
終點跑是全和跑的最後階段。短跑終點跑要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跑過終點(包括撞線)。中長跑的終點跑變化較大,必須根據個人的體力和特點來確定終點跑的距離和戰術。中長跑的終點跑對最後獲取勝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參加者訓練水平十分接近時,跑好終點跑是獲勝的關鍵,而頑強的意志又是跑好終點跑的重要保證。
普通的走和跑是人體活動的自然方法,也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技能。作為競技體育專案的競走和跑的技術,與普通走和跑有著密切的聯絡,但競走和跑的技術革新還有嚴格的規則和要求,能更充分地發揮人體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一、競走和跑的動作週期
競走和跑都是人體位移的方法,屬於週期性運動。競走和跑的動作週期是一個復步,即走或跑兩步。無論競走和跑的距離長短,它們都是以同樣程式不斷地重複單個週期動作。
競走的一個週期包括兩個單腿支撐時期和兩個雙腿支撐時期,沒有騰空時期。
跑是單腿支撐與騰空相交替,一個週期有兩個單腿支撐時期和兩個騰空時期。
在競走時,單腿支撐時期佔競走一個動作週期的大部分時間,雙腿支撐佔一個動作週期的較少時間。先進的競走技術應儘量減少雙腿支撐時期的時間。但在不影響步長的情況下,加快兩腿剪角動作,減少單腿支撐時期的時間,更有助於提高競走成績。
在快跑時,騰空時期比支撐時期較長(100除外),為了提高跑的速度,要加強腿部蹬地力量和速度的訓練,減少支撐時期時間,有助於減少騰空時期的時間。因為騰空時期的時間,在適宜後蹬角度的情況下,是由蹬地的力量和速度決定的。
在跑時,就一般而言,又可分為著地緩衝、後蹬、後襬和前擺四個階段。
著地緩衝;
著地緩衝是從腿著地至身體重心移過支撐垂直部位,開始進入後蹬階段時的這一動作過程。由於腳的著地點在身體重心投影點之前,腳著地瞬間對地面的衝擊力很大,它對人體向前移動起阻力作用。因此,腳著地時應接近身體重心投影點,儘量減少制動和阻力。正確的著地方法是擺動腿向前向下,以前腳掌積極“扒地”,腳著地後,踝、膝、髖關節主動彎曲,做“退讓”式動作,同時另一腿積極向前擺,加快身體向前移動速度,縮短緩衝時間。
後蹬;
後蹬是從身體重心移過支撐垂直部位之後開始,至後蹬腿腳掌離地,身體開始騰空為止。後蹬使人體獲得向前運動的動。後蹬過程中,在其它條件相等時,蹬地的力量越大身體的加速度也越大;蹬地角度適當減小,則水平分力相應增大,有助於加快跑速。另外,後蹬動作的速度、蹬地的方向及動作的幅度都對後蹬遙效果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後蹬力量大、速度快、角度適當減小、蹬地動作幅度大,則跑速快,反之則慢。
後襬;
支撐腿後蹬結束即進入後襬,至膝擺動到支撐點的垂直上方時後擺結束。後襬時要放鬆小腿,並隨大腿的積極向前擺動形成大小腿摺疊。良好的摺疊能縮短腿的擺動半徑,對加快擺動速度有很大作用。
前擺;
從擺動腿的膝經過支撐點垂直上方開始至膝擺到體前最高點止(即支撐腿結束後蹬後)。在一腿後蹬的同時,另一腿有力的向前上擺動,是相互協同及不可分割的動作。擺動,腿向前擺動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後蹬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因此,擺動動作的協同配合,對不起增大後蹬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支撐腿結束後蹬,腳掌離地至擺動腿腳掌著地前瞬間為止,人體處於騰空。由於空氣阻力和重力影響,後蹬所獲得的向前加速度有所減小。由於人體慣性作用,身體重心按後蹬決定的拋物線向前移動。騰空時要保持身體沿直線、平穩地以較低大的動作幅度向前運動,併為擺動腿積極下壓著地做好準備。
二、影響競走和跑的力
影響競走和跑的力是多方面的,一般分為內力和外力。
內力是指人各部分之間相互作用進所產生的力,如肌肉的收縮力。
外力是指人體與外界物體相互作用時,外界物體對人體的作用力。
影響競走和跑的外力,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支撐反作用力
支撐反作用力是人體在支撐時,給地面的一個作用力,地在也給人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撐反作用力。支撐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主要是由人體支撐時作用於力的大小和方向決定的。在競走和跑時,支撐反作用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時,便成為推動人體前進的動力;反之便成為前進的阻力。
(二)、重力
重力是地心對人體的吸引力,因此重力也就是人體本身的體重。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人體向上運動時,重力是阻力;向下運動時,重力是動力,人體直立時,身體重心處在支撐點的正上方,支撐力與重力相平衡。當身體重心投影點處在支撐點之前時,人體在支撐力與重力的作用下,可以獲得一定的向前的助力,如下坡跑時,重力對人體的向前運動起助力作用;當身體重心投影處於在支撐點之後時,重力對人體向前運動起阻力作用,如上坡跑。在競走和跑時,身體與支撐點的位置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利用人體重力的助力和減小重力的阻力作用,是改進競走和跑的技術的重要因素。
(三)、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但人在競走和跑時要有這種力的存在,它保證有牢固的支撐點,使人體肌肉收縮的力透過支撐腿作用於地面,從而獲得人體運動的動力。摩擦力對支撐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穿競走鞋走和穿釘鞋跑時,可以加大後蹬的摩擦力,便於用力;穿平底鞋時,摩擦力相對減小,作用被緩衝了一部分,所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減小。
(四)、空氣阻力
競走和跑時,空氣對人體的作用力一般是阻力。在順風跑時,感到省力,是因為阻力減小的原因;逆風跑時感到費力,是因為阻力加大的原因。
空氣阻力的大小與人體跑進的速度、空氣衝擊面的大小有關。跑速越快、受面越大則阻力越大。所以逆風距時身體適當前傾,減少受阻力的面積,可以減小跑進的阻力。
田徑運動中,除影響人體運動的力的因素外,還應認識慣性對運動的作用。物體保持自身原有的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起跑時,必須擺脫靜止狀態;高速跑中可以利用慣性保持其運動速度。因此在競走和跑的過程中,合理的利用慣性,可以使技術動作自然、放鬆,從而節省體力。
三、決定競走和跑的速度的因素
決定競走和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長與步頻。
步長是指競走和跑時,兩腿著地點之間的距離。
步頻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腿交換的次數。
無論改變步長或步頻,或者兩者同時改變,都將對競走和跑的速度產生影響。如果保持步長不變而提高步頻或保持其步頻不變而加大步長,都能提高競走和跑的速度。根據個人特點,合理調整步長與步頻的比例關係,是提高競和跑的速度的有效途徑。
步長與步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決定步長的因素有:腿長、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髖關節的靈活性,肌肉的柔韌性,擺腿和著地技術等。
決定步尖的因素有:人體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運動器官的協調性,肌肉的力量和收縮速度等。
此外,在競走和跑的過程中,身體重心的軌跡有上下、左右的波動。上下波動的差數稱為身體重心波動差。波動差大,騰空高而時間長,影響競走和跑速度的發揮。身體重心波動差的大小與競走和跑的技術密切相關。因此,應當掌握走和跑的正確技術,力求身體重心移動平穩,儘量減小左右搖晃,縮小身體重心上下波動差。
四、跑的技術組成部分
跑的全過程分為起跑、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四個部分組成。
(一)、起跑
起跑是全過程的開始部分,起跑技術對起跑後的加速跑有直接影響。跑的專案不同,起跑方法也有所不同。短距離跑採用蹲踞式起跑,起時都有使用起跑器。中長跑採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後的加速跑
起跑的加速跑因專案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短跑要求在較短的距離發揮較高的速度較快的過度到途中跑,起跑後的加速跑的步長和步頻隨跑速增大而增大。中長跑的起跑後的加速跑的距離與跑速,由跑的戰術需要決定。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各項跑的主要段落。途中跑的技術、跑的技術、跑的速度和體力分配等對成績起決定性的作用。途中跑的段落比較長,要善於放鬆對抗肌和不參加工作的肌肉群,以節省能量的消耗。
(四)、終點跑
終點跑是全和跑的最後階段。短跑終點跑要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跑過終點(包括撞線)。中長跑的終點跑變化較大,必須根據個人的體力和特點來確定終點跑的距離和戰術。中長跑的終點跑對最後獲取勝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參加者訓練水平十分接近時,跑好終點跑是獲勝的關鍵,而頑強的意志又是跑好終點跑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