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收割人》鑑賞
1.作者與背景:
華茲華斯生於英國西北部湖區一個律師艦艇,8歲時離家求學,愛好大自然和詩歌。1787年進劍橋大學。1790年暑假徒步遊歷法國、瑞士、義大利。1791年畢業後徒步漫遊了威爾士。他曾多次到蘇格蘭各地遊歷,廣泛接觸大自然和鄉村風土民情。這首詩歌據說是他遊歷時的收穫;另一種說法是,詩人讀了朋友哈金森的一則日記後寫的。哈金森在日記中寫道,在一次遠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蘇格蘭高地農家女在麥田裡一面勞作,一面唱歌。歌聲悠揚哀婉,悽切動人。這些材料經過詩人點化,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
2.讀準字詞,點撥韻律,然後齊讀這首詩。
3.分析賞鑑:
①第一節:“你看!……在深邃的峽谷久久迴盪。”
這一節以祈使句式開頭,突出視覺和聽覺,描繪一位高地姑娘在田野收割的實景,詩人使用“獨自”“淒涼”等字眼,寫出收割女的孤寂。
②第二節:“在荒涼的阿拉伯沙漠裡……也不如這歌聲動人心腸。”
詩人運用反襯手法,一方面寫出了姑娘歌聲的動聽,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聽到歌聲時難以言傳的耐心美感。荒涼的阿拉伯沙漠裡疲乏的旅人突然聽見夜鶯清脆的啼囀,這無異於一杯甘露;遙遠寒冷的赫伯利島在嚴冬過後一朝出現了報春的杜鵑啼聲,這有像是為島上灌注了新的生命。但它們都不如姑娘的歌聲動人心房。
這一節寫抒情主人公對歌詞的內容的猜測。不管是為過去哀傷,還是在悲悼古代戰場,或是在歌唱生活無盡的憂傷,都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餘地。
④第四節:“不論姑娘在唱些什麼吧……卻仍長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4.開創性的詩歌風格:
1798年華茲華斯與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在1800年《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裡,他詳細地闡述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詩歌創作原則。在《孤獨的收割人》中,我們能體會到詩人注重觀察和感受,吸取民歌傳統,運用民間口語,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人類的基本情感等,就是他的創作原則的具體體現。他的詩取代了18世紀平板、矯柔造作的詩風,對雪萊、拜倫、濟慈都有影響,為英國詩歌引進了新的內容和語言,開創了新的風格。
《孤獨的收割人》鑑賞
1.作者與背景:
華茲華斯生於英國西北部湖區一個律師艦艇,8歲時離家求學,愛好大自然和詩歌。1787年進劍橋大學。1790年暑假徒步遊歷法國、瑞士、義大利。1791年畢業後徒步漫遊了威爾士。他曾多次到蘇格蘭各地遊歷,廣泛接觸大自然和鄉村風土民情。這首詩歌據說是他遊歷時的收穫;另一種說法是,詩人讀了朋友哈金森的一則日記後寫的。哈金森在日記中寫道,在一次遠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蘇格蘭高地農家女在麥田裡一面勞作,一面唱歌。歌聲悠揚哀婉,悽切動人。這些材料經過詩人點化,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
2.讀準字詞,點撥韻律,然後齊讀這首詩。
3.分析賞鑑:
①第一節:“你看!……在深邃的峽谷久久迴盪。”
這一節以祈使句式開頭,突出視覺和聽覺,描繪一位高地姑娘在田野收割的實景,詩人使用“獨自”“淒涼”等字眼,寫出收割女的孤寂。
②第二節:“在荒涼的阿拉伯沙漠裡……也不如這歌聲動人心腸。”
詩人運用反襯手法,一方面寫出了姑娘歌聲的動聽,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聽到歌聲時難以言傳的耐心美感。荒涼的阿拉伯沙漠裡疲乏的旅人突然聽見夜鶯清脆的啼囀,這無異於一杯甘露;遙遠寒冷的赫伯利島在嚴冬過後一朝出現了報春的杜鵑啼聲,這有像是為島上灌注了新的生命。但它們都不如姑娘的歌聲動人心房。
這一節寫抒情主人公對歌詞的內容的猜測。不管是為過去哀傷,還是在悲悼古代戰場,或是在歌唱生活無盡的憂傷,都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餘地。
④第四節:“不論姑娘在唱些什麼吧……卻仍長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4.開創性的詩歌風格:
1798年華茲華斯與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在1800年《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裡,他詳細地闡述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詩歌創作原則。在《孤獨的收割人》中,我們能體會到詩人注重觀察和感受,吸取民歌傳統,運用民間口語,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人類的基本情感等,就是他的創作原則的具體體現。他的詩取代了18世紀平板、矯柔造作的詩風,對雪萊、拜倫、濟慈都有影響,為英國詩歌引進了新的內容和語言,開創了新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