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家之女

    其實螞蟻此次事件的背後,形象的揭示了“天道”下的世界財富變化規律!

    《道德經》裡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意思是說:“天道”的特點是減少富足人手裡的東西,而去補給那些貧困的人。而“人道”則是相反的,是逆天道而行的:大家都去巴結富貴的,都去踩擠那些貧窮的人。

    因此人都在逆天而行,比如著名的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幸虧我們還有“天道”,唯有天道才是最公平的。它冥冥之中,才掌控了人類執行的大規律,維護了世界的公平。

    下面我們就來相信闡述這個規律,這也將幫助你對整個商業邏輯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樣的道理,商品也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的商品,指的是各種有形的產品或者服務,屬於物質層面。

    這個維度的東西是處於最低層次,最容易發生變化,比如某一領域一旦發生創新,該領域的產品就會受到很大沖擊。

    比如由於科技創新而帶來的產品迭代,每一代蘋果手機總會附帶著新科技成果;新能源汽車總是會對傳統汽車造成衝擊;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總革掉某一個傳統行業的命,等待。

    第二個維度的商品,指的是能夠給我們提供空間價值的產品,講究的場景感,這個領域的產品不會受第一維度創新的衝擊,只有第二維度的創新才能帶來改變,也就是說只有發生空間變化,才能使它受到衝擊。它屬於空間層面。

    比如房子,房子的價值只跟它的位置和大小有關,而位置和大小就是空間的兩大尺度,房子的價值和建築材料幾乎沒有關係,也就是無論建築材料怎麼創新,但是和房子價值的關係不大。

    只有當一個城市的格局發生位置轉移的時候,房子的價值才受影響,比如老城區被新城區取代,於是新城區的房子比老城區的房子升值的更快了。也就是說只有空間的轉移,才能影響房子的價值。

    第三維度的產品,指的是能夠產生出“時間”的產品,比如近年來美國矽谷的一些大佬不斷的鑽研各種延長生命的方法,他們透過人工智慧,基因科學等方式,不斷修改生命密碼,企圖延長壽命。它屬於時間層面。

    再比如金融產業,首先它和一維商業(物質創新)無關,它其實屬於介於二維和三維之間的產業,就像二維和三維的夾層,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金融的本質就是用二維的“空間”去交換三維的“時間”,

    舉個例子:假如有個專案,你如果自己幹,需要5年才能做成。你如果採用金融的手段,先融資再去幹,兩年就就能幹成,時間加速了三年,但是同時你也釋放了一部分股份出去,也就是說你自己的盈利空間分了出去,成功時間縮短了,賺的錢分出去了,這就叫用“空間”換“時間”。

    這就是金融的本質,是處於二維(空間)和三維(時間)的過度產業。

    人類的競爭,其實就是以上三個維度的競爭:

    第一維度的競爭是科技競爭,我們每天都在思考科技創新,然後發明出各種產品;

    第二維度的競爭是空間競爭,搶房子只是初級階段,搭建優勢路徑(渠道或社交)才是根本。

    第三維度的競爭是時間競爭。全球最富裕的那幫人早就開心行動了,他們已經開始和時間賽跑,去”搶生命“了。

    人類自古以來,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人都是在搶時間,比如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就是典型的代表。未來,能夠承載人類終極寄託的,只有時間。

    這個世界看似渾然一體,實際卻可以分為不同維度。不同維度的世界,就像一條條平行線,下一個維度的人只能是上一個維度人的意識投射。“高緯人”對低“緯人”的操控,就像“上帝”操控“人類”一樣。

    下面重點來了:

    讀懂了商業的維度,我們再看看什麼才叫“迴圈補貼“。

    這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下一維度的人總是在補貼上一維度的人,瞭解完下面這個邏輯之後,你就會明白什麼叫“一物降一物”,什麼叫因果輪迴。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需要把一維的傳統產業再做一個細分,傳統產業還可以再細分成兩個維度,那就是低階的農業和高階的工業。

    第一輪:農業補貼工業(一維的高階對低階)

    現在很多實體產業都在叫喊說網際網路革了它們的命,被網際網路收割了,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都是因果輪迴。想當年,實體產業也是這樣收割農業的!

    20年前,有個詞恨流行,叫“工農剪刀差”,就是工業產品和農產品的定價機制,當一般物價上漲時,雖然農產品價格也同時上漲,但它上漲的幅度往往低於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幅度;而當一般物價下跌時,雖然工業品的價格也同時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於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這就造成了工業對農業的收割,所以農民是被工業收割的的。

    第二輪:製造業補貼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誕生改變和優化了空間路徑,從此社會運作邏輯全變了:人、貨物、現金、資訊等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東西都被“連線”起來,完全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滴滴對計程車,淘寶對實體店都形成了巨大沖擊等等。

    二維商業的另一個產業就是房地產,也對實體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就像我們前面所言,房子屬於空間產品,無論第一維度的發生怎樣的創新,都衝擊不到房子的價值,相反它卻還可以吸納一維創新的成果,成為一種金融產品,不斷增值……

    第三輪收割:網際網路補貼金融

    (2.5維對二維)

    金融是嗜血如魔的,專門尋找價值窪地和最大化增值空間,當它嗅到其中的增長空間後之後,當然會插足進來,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其實都被一股無形的資本力量操控……

    當資本得到他們預期的利潤之後就會撤出,留下一個空虛的軀殼,它遇佛殺佛,遇魔殺魔,很多產業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所有的新興產業,到最後一定是被金融收割,一個也逃不了……

    那麼,金融又在補貼誰呢?

    當資本變的越來越大,幾乎能吸納整個社會的財富,貧富會越來越大,大眾消費越來越疲軟,這就讓社會感到窒息,當資本試圖一手遮天的時候,就會有政府出面調控和干涉,瓦解資本的擴張性,進行嚴格資本。

    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就是天道。這些年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金融大鱷倒下,這是歷史的必然。

    再來思考一個問題:企業和政府,究竟是哪一個在為社會支援公道?

    我選擇相信政府,儘管他可能做的還不夠好,但是無論跟多麼厲害的企業相比,我選擇相信政府。

    的確,企業可以有所創新和突破,但企業的最終責任是謀利和自我發展,我始終不敢對它有過分期待。

    企業可以帶動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但是唯有政府才能做到共同富裕,兼顧全社會的利益。

    政府就是食物鏈的最頂端了嗎?並不是。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平衡,它必須及時的汲取財富用於各種民生保障體系的建設:包括精準扶貧、新基建、公租房、社保、教育、醫療、交通、等等,確保大家能過上安定的生活,政府要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一小撮人一直富裕。

    所以到了最後,人民成了最頂端的供養者。

    人民是誰?人民就是在上面第一輪補貼中處於最弱勢地位的農民啊!

    所以啊,物極必反,這就是一個迴圈,也是一個輪迴。

    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一物降一物,一茬接一茬,這和農民趁麥子成熟的時候就去割麥沒什麼區別。

    衡量一個企業或者國家能不能做大做強,就看它有沒有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就是中國的完整閉環,生生不息的運轉。

    而美國就沒有完整的閉環,因為美國生物鏈的最頂端就是資本家和金融財團,沒有任何人能動的了它們,所以發展到這裡就遇到了瓶頸,無法繼續迴圈下去。

    明白了這個迴圈補貼的道理,我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每個人都有機會致富,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貧窮,輪不到你也能輪到你孫子,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絕對公平的,只是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一樣而已。

    我們還必須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個人的成功,只有時代的成功。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也枉然。大部分英雄的成功,都是時代助推的結果,是時代週期造就了一個個英雄,時代和平臺,是最好的放大器,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成功了沾沾自喜,貪天功為己功,忘乎所以。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結果都是因果輪迴,都是上天在平衡。

    懂得了天地之間的大道,再大的風浪,再大的變遷,也大抵不過如此。

    暮然回首,中國才是一個真正公平的社會,因為總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維護著社會的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抽菸會導致耳朵聽力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