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脫肛?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並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脫肛的特點:直腸粘膜及直腸反覆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
3、脫肛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脫肛相當於西醫的直腸脫垂。
4、如何診斷脫肛?根據脫出病史,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脫肛可分為三度:(1)I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覆。(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5、脫肛的鑑別診斷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鑑別,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無環狀粘膜皺襞,黯紅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鑑別,如直腸息肉、肛管直腸癌、肛乳頭瘤、肛管疣、贅皮性外痔等。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 ~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癒。(2)中醫治療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乾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朮、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治脫肛方: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朴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乾擦或麻油調敷。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餘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於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益氣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朮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另外:脫肛,又叫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段的粘膜層或全層腸壁從肛門向外脫出。這種病症多見於兒童,老年人和多次孕產的婦女。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直腸粘膜下層組織和肛門括約肌松馳,或者直腸的發育缺掐和支援松馳無力,加上用力大便等促使腹腔內壓增高而引起脫肛。祖國醫學認為脫肛多由稟賦不足、久洩久痢或老年人長期便秘,慢性咳嗽,婦女分娩過多或產程用力等原因而致。以下介紹几几則成功治癒“脫肛”的秘方、偏方:1)取陳醋(最好用鎮江陳醋)1000毫升,放在痰盂內,舊秤砣1只(或用1塊帶鏽的鐵代替)燒紅後放入醋內,醋即沸騰,患者坐痰盂上10分鐘,1日1次,5日後即可收肛不脫。2)用韭菜250克,水1000毫升。煎開洗肛門,1日2次,洗3天。3)取蝸牛(鮮活)洗淨,用冰片撒在鍋牛的貼地肉上。放洗淨的瓦體中,讓其分秘粘液,加蓋蓋好。用進先用鹽水洗淨患處,將蝸牛粘液塗在脫出的直腸周圍,頃刻後將直腸壓進,貼膠布作丁字形固定。4)用黃芪、黨參各30克,炙甘草、白朮、五味子、訶子、石榴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諮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有脫肛疾患的老人,除積極治療外,平時飲食宜清淡,不要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食物,節制飲酒,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養成按時排便習慣,避免使腹壓增加的動作。如直腸脫垂,應立即予以復位,並保持肛門清潔。
1、什麼是脫肛?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並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脫肛的特點:直腸粘膜及直腸反覆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
3、脫肛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脫肛相當於西醫的直腸脫垂。
4、如何診斷脫肛?根據脫出病史,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脫肛可分為三度:(1)I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覆。(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5、脫肛的鑑別診斷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鑑別,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無環狀粘膜皺襞,黯紅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鑑別,如直腸息肉、肛管直腸癌、肛乳頭瘤、肛管疣、贅皮性外痔等。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 ~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癒。(2)中醫治療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乾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朮、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治脫肛方: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朴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乾擦或麻油調敷。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餘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於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益氣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朮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另外:脫肛,又叫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段的粘膜層或全層腸壁從肛門向外脫出。這種病症多見於兒童,老年人和多次孕產的婦女。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直腸粘膜下層組織和肛門括約肌松馳,或者直腸的發育缺掐和支援松馳無力,加上用力大便等促使腹腔內壓增高而引起脫肛。祖國醫學認為脫肛多由稟賦不足、久洩久痢或老年人長期便秘,慢性咳嗽,婦女分娩過多或產程用力等原因而致。以下介紹几几則成功治癒“脫肛”的秘方、偏方:1)取陳醋(最好用鎮江陳醋)1000毫升,放在痰盂內,舊秤砣1只(或用1塊帶鏽的鐵代替)燒紅後放入醋內,醋即沸騰,患者坐痰盂上10分鐘,1日1次,5日後即可收肛不脫。2)用韭菜250克,水1000毫升。煎開洗肛門,1日2次,洗3天。3)取蝸牛(鮮活)洗淨,用冰片撒在鍋牛的貼地肉上。放洗淨的瓦體中,讓其分秘粘液,加蓋蓋好。用進先用鹽水洗淨患處,將蝸牛粘液塗在脫出的直腸周圍,頃刻後將直腸壓進,貼膠布作丁字形固定。4)用黃芪、黨參各30克,炙甘草、白朮、五味子、訶子、石榴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諮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有脫肛疾患的老人,除積極治療外,平時飲食宜清淡,不要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食物,節制飲酒,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養成按時排便習慣,避免使腹壓增加的動作。如直腸脫垂,應立即予以復位,並保持肛門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