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71356101758

    麥哲倫是歷史上首次環繞地球航行的探險家,1480年他出生於葡萄牙一個貧窮、沒落的貴族家庭,取名叫馬加利揚斯。12歲那年,被國王選為侍童,常常隨國王、王后出訪。16歲進入國家航行事務廳工作,親自接觸日益興旺的遠洋航運事業。25歲時,他到過印度和馬六甲。在印度時,為爭奪地盤,曾與阿拉伯商人發生衝突,三次受傷,便決定離開印度。途中,船隻觸礁,船員們被困在一個荒島上,淡水和糧食奇缺,幾乎死亡。後來,幸而得到救援船幫助,才脫險回國。透過這次遠航,使麥哲倫萌生了環球航行的念頭。此時,他已經有八年的海上航行經驗。後來,他向國王稟報了環球航行計劃。他說,如果從西歐向西航行,繞過南美洲,進入“南海”(現今的太平洋),便可直通東方盛產香料的馬魯古群島。因為當時的香料價格高出黃金幾倍,是貴族使用的豪華奢侈品,也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但是這個計劃遭到了國王的拒絕。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計劃雖然在自己的祖國裡沒被採用,但卻得到了鄰國西班牙國王的支援。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召見麥哲倫,答應他動用國庫資金裝備五艘船隻,提供探險隊兩年用的糧食和給養。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的船隊終於從西班牙的聖羅卡出發,登上了環球航行的征途。

    船隊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了整整70天,抵達南美洲的東岸海角。身著鸚鵡羽毛服的棕色土著人,親善地接待了他們。船隊在這裡歇息13天,帶著充飢的食物,再驅船沿岸南下。

    船隊駛抵一個大海灣,船員們以為這是一個可以縮短航程通往“南海”的海峽,個個高興得歡呼起來。可是,當他們駛進海灣時,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條河流的出口處(在現今烏拉圭附近)。船隊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風寒雪緊,船舷上都結了冰,水手們凍得瑟瑟發抖。3月,船隊抵達聖胡利安港。這時,南半球冬天將要來臨,麥哲倫決定在此停泊過冬。不料船隊發生譁變,形勢十分危急。在這樣嚴峻時刻,麥哲倫憑他的足智多謀,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將計就計,表示接受談判,一面作好了戰鬥準備,趁敵不備,突然襲擊,迅速平息了叛亂,穩定了局勢。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風暴過後,兩艘探路船張帆返航,向麥哲倫報告喜訊。焦急地等候著的船員們以隆隆炮聲向他們表示慶賀。船隊進入海峽,順風而行。不料,在前方出現兩條分叉水道:一條朝向東南,還有一條朝向西南。麥哲倫派“聖安東尼奧”號和“康塞普松”號向東南探航,一隻小船向西南探航。幾天以後,乘小船的人回來了,他們說看見了一個海角和一片海洋。麥哲倫聽了高興得熱淚盈眶,便把這個海角命名為希望角(現今的皮拉爾)。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麥哲倫高興極了,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終於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

    歷經100多天平安無事的航行,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鬆,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只有麵包幹充飢,後來連麵包幹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麵包幹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尿一樣的臭氣。船艙裡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混濁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裡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吃了木頭的鋸末粉。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面板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當這些島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隻救生小艇後,麥哲倫生氣極了,他帶領一隊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燬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表現出殖民者的兇殘面目,在麥哲倫的航行日記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一天,麥哲倫船隊來到薩馬島附近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以便在那裡補充一些淡水,並讓海員們休整一下。鄰近小島上的居民前來觀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果、棕櫚酒等換取西班牙人的紅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幾天以後,船隊向西南航行,在棉蘭老島北面的小島停泊下來。當地土著人的一隻小船向“特立尼達”號船駛來,麥哲倫的一個奴僕恩利基用馬來語向小船的槳手們喊話,他們立刻聽懂了恩利基的意思。恩利基出生在蘇門答臘島,是12年前麥哲倫從馬六甲帶到歐洲去的。兩個小時後,駛來了兩隻大船,船上坐滿了人,當地的頭人也來了。恩利基與他們自由地交談。這時,麥哲倫才恍然大悟,現在又來到了說馬來語的人們中間,離“香料群島”已經不遠了,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

    島上的頭人來到麥哲倫的指揮船上,把船隊帶到菲律賓中部的宿務大港口。麥哲倫表示願意同宿務島的首領和好,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西班牙國王的屬臣,還準備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為了使首領信服西班牙人,麥哲倫在附近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宿務島的首領接受了這個建議,一星期後,他攜帶全家大小和數百名臣民作了洗禮,在短時期內。這個島和附近島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禮。麥哲倫成了這些新基督教徒的靠山。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夜間,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小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燬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鬥中被砍死。

    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

    1521年11月8日,他們在馬魯古群島的蒂多雷小島一個香料市場拋錨停泊。在那裡他們以廉價的物品換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滿了船倉。

    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這段航程中,船員減少到只剩35人。後來到了非洲西海岸外面的維德角群島,他們把一包丁香帶上岸去換取食物,被葡萄牙人發現,又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

    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如今當我們翻閱世界地圖時,或者凝視著地球儀時,腦海裡總不時浮現起麥哲倫的身影和他們經歷千辛萬苦,完成歷史性的環球航行的創舉。在地理學史上,留下了他們應有的功績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豬八戒被唐僧收為徒弟前在哪裡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