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符號
直線度(-)——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直與不直的一項指標。
平面度——符號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圓度(○)——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圓柱度(/○/)——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線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精度要求。
面輪廓度——符號是用一短線將線輪廓度的符號下面封閉,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平行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垂直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
傾斜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軸度、對稱度和位置度。
同軸度(◎)——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對稱度——符號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號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迴轉一週或連續迴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跳動公差包括圓跳動和全跳動。
圓跳動——符號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一週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全跳動——符號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 主引數在圖樣上的表達方法
內容 表達方法控制方法
形狀 一組檢視形狀公差
大小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
方西 線性尺寸及角度線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狀與位置公差的分類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 ——形狀
?? ?? 線輪廓度、面輪廓度 ?? ——輪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軸度、對稱度??——定位
圓跳動、全跳動 ?? ??——跳動
3. 標註中的規定
1) 是否標註基準:形狀公差,一般無標註基準;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線(含基準代號連線)是否與尺寸線相連:當被測要素為圓柱或圓錐的軸線時,指引線與尺寸線相連;否則一般不相連。
3) 如果允許一次標註多個被測要素時,帶箭頭的指引線必須必須都從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圓錐的圓柱度注法必須使指引線與軸線垂直。
5) 在標註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註文字說明,比如可以對公差檢測的儀器或標準進行要求,或者對公差的範圍進行解釋性說明。
6) 當螺紋軸線為被測要素或基準要素時,如果框格下方無任何說明,則指的是螺紋中徑;如果有字母“MD”,則是螺紋大徑;如果是“LD”,則是螺紋小徑。
7) 如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為基準時,則用粗點劃線表示其範圍,粗點劃線離開要素一定距離,並對範圍加註尺寸。
8) 為不致引起誤解,基準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帶形狀說明:
1) 直線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給定平面內
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給定方向上
直徑為Фt的圓柱面內區域。 ?? ——給定區域內
2) 平面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3) 圓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4) 圓柱度:半徑差為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5) 線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線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6) 面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面上。
面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7) 平行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於基準線,並位於給定方向上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平行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平面或軸線):平行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8) 垂直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於基準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垂直度(基準為平面,被測要素為軸線):垂直於基準,距離為t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垂直度(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垂直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9) 傾斜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線成一給定角度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傾斜度(基準為平面或直線,被測要素為軸線或平面):與基準成一定給定角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10) 位置度(相對於兩平面或三平面,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以公差值t為直徑的圓內(或球內)區域。
位置度(相對於直線或平面,線的位置度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11) 同軸度(基準與被測要素均為軸線):與基準同軸,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區域。
12) 對稱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兩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的中心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13) 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旋轉一週過程中,相對於某一固定點允許的最大變動量t。圓跳動誤差可能包括圓度、同軸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誤差,這些誤差的總值不能超過給定的圓跳動公差。
徑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任一垂直於基準且半徑差為t的兩個同心圓。
端面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
斜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錐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另有規定,其測量方向(即標註箭頭方向)與被測面垂直。
14) 徑向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Φ50H8解釋基本尺寸Φ50基孔制公差等級8級極限尺寸標舉例說Φ50±0.5解釋孔基本尺寸Φ50極限尺寸50.5極限尺寸49.54
標註符號
直線度(-)——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直與不直的一項指標。
平面度——符號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圓度(○)——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圓柱度(/○/)——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線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精度要求。
面輪廓度——符號是用一短線將線輪廓度的符號下面封閉,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平行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垂直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
傾斜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軸度、對稱度和位置度。
同軸度(◎)——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對稱度——符號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號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迴轉一週或連續迴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跳動公差包括圓跳動和全跳動。
圓跳動——符號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一週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全跳動——符號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 主引數在圖樣上的表達方法
內容 表達方法控制方法
形狀 一組檢視形狀公差
大小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
方西 線性尺寸及角度線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狀與位置公差的分類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 ——形狀
?? ?? 線輪廓度、面輪廓度 ?? ——輪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軸度、對稱度??——定位
圓跳動、全跳動 ?? ??——跳動
3. 標註中的規定
1) 是否標註基準:形狀公差,一般無標註基準;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線(含基準代號連線)是否與尺寸線相連:當被測要素為圓柱或圓錐的軸線時,指引線與尺寸線相連;否則一般不相連。
3) 如果允許一次標註多個被測要素時,帶箭頭的指引線必須必須都從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圓錐的圓柱度注法必須使指引線與軸線垂直。
5) 在標註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註文字說明,比如可以對公差檢測的儀器或標準進行要求,或者對公差的範圍進行解釋性說明。
6) 當螺紋軸線為被測要素或基準要素時,如果框格下方無任何說明,則指的是螺紋中徑;如果有字母“MD”,則是螺紋大徑;如果是“LD”,則是螺紋小徑。
7) 如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為基準時,則用粗點劃線表示其範圍,粗點劃線離開要素一定距離,並對範圍加註尺寸。
8) 為不致引起誤解,基準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帶形狀說明:
1) 直線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給定平面內
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給定方向上
直徑為Фt的圓柱面內區域。 ?? ——給定區域內
2) 平面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3) 圓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4) 圓柱度:半徑差為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5) 線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線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6) 面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面上。
面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7) 平行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於基準線,並位於給定方向上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平行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平面或軸線):平行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8) 垂直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於基準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垂直度(基準為平面,被測要素為軸線):垂直於基準,距離為t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垂直度(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垂直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9) 傾斜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線成一給定角度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傾斜度(基準為平面或直線,被測要素為軸線或平面):與基準成一定給定角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10) 位置度(相對於兩平面或三平面,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以公差值t為直徑的圓內(或球內)區域。
位置度(相對於直線或平面,線的位置度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11) 同軸度(基準與被測要素均為軸線):與基準同軸,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區域。
12) 對稱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兩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的中心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13) 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旋轉一週過程中,相對於某一固定點允許的最大變動量t。圓跳動誤差可能包括圓度、同軸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誤差,這些誤差的總值不能超過給定的圓跳動公差。
徑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任一垂直於基準且半徑差為t的兩個同心圓。
端面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
斜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錐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另有規定,其測量方向(即標註箭頭方向)與被測面垂直。
14) 徑向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