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尚凝寒
-
2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這個問題問的就奇怪了,古時候部落可就多去了。軒轅黃帝,收服別的部落,尤其是南方部落,主要是靠蚩尤旗,典型的狐假虎威!
商未,周姬發繼位的第九年,他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軍事演習,這次軍事演習就有800多個諸侯前往盟津參加演習的。
就可以想下,還在上古時候的軒轅黃帝時有多少個部落,至少不下幾千個。
當時一塊小地方就是一個部落,一個城市就是一個諸侯。幾十個人,也可能是個部落,也許,上萬個,上百萬個都有可能!
而炎帝部落也是無數個小部落組成的。
蚩尤的部落就更多了,蚩尤本就是九黎的首領。
三苗,東夷都是屬於蚩尤部落的,而蚩尤逐鹿中原只是一部分兵力,在涿鹿之戰裡面失敗了,而支援他的部落並沒有投降。
據說後來皇帝為了征服南方部落南方部落特地畫了蚩尤畫像去威懾南方各部落,蚩尤在民間,更當做一個三頭六臂的戰神來看待。在南方,他是南方土族人的先祖!
雖然蚩尤的部落被收服以後,但是並沒有服氣。
蚩尤的九黎部落,在此後不停的鬧事。
鬧事主要是為了宗教。
北方中原文明,雖然也有神論者,但是無論是天神,地神,還是山神,水神都不是人格化的神。
更重要的是以神溝通的權利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只有透過他們和神溝通,才能解釋上天深奧難測的質疑。封禪大典,祭祀山川鬼神,這都不是普通人隨便可以做的事情。
而對於九黎南方人來說,神並不遙遠,形形色色的神靈就在身邊,而且每家都可以透過祭祀祭祀,巫史與神溝通,這種多神宗教的存在,大大消弱了中原政權在南方的統治。
對於北方人來說,南方人不亞於是一群異教徒。
九黎叛亂了,為了掙脫對北方統治,此時離黃帝和蚩尤的那一場戰爭並不算遙遠,顯然,九黎部落對於上一次戰爭的失敗耿耿於懷,他們把失敗更多的歸於運氣,而非武力不及。
多神教的興起,實際是為政治上的反叛奠定意識形態上的基礎!
為此顓頊大帝進行了一次異教徒的大掃蕩。絕地天通(就是要斷絕塵世間以上天的交流),掃盡南方的巫師們。
從此後南北方,只有天子才有權與上天溝通,天學是不可以私加相授的學問,只有天子才能設立天學及研究機構,這一觀點影響中國數千年之久,因此不能理解,何以曆書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說曆法源自於黃帝,但是黃帝的歷法比較粗糙。
到了顓頊大帝,出了顓頊歷,而顓頊影響很長,然後各個朝代新朝當地就必須要修曆法。
為什麼要修曆法呢?
因為當時人們不懂,以為是皇帝和上天在溝通,才讓他們聽上天的去按時播種按時收穫。
什麼時候什麼節氣播什麼種,這都有皇帝來認定,這就是讓皇者成為那個和天溝通天子的形象。這才是讓中國大地上南北各個部落慢慢的團結在了一個皇帝的周圍。
姐總結一下。所以靠武力想統治一個民族和一塊地方,當時也許可以,一段時間可以,時間長了一樣都會反。統治,必須要用文化來統治要用精神力量去統治,這是王者之道。
而我們的中國,中國為什麼能幾千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還是這麼這地方還是這麼人呢?
因為是我們的神,是幫助我們種田種地,幫助我們生存的,我們是實際的。而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也是相同的。
真心要感謝我們的祖先,先用武力,然後思想精神,再用實際,讓我們這個民族融在一起,團結在一起。
回覆列表
黃帝時期大的部落聯盟只有炎帝部落聯盟、黃帝部落聯盟和蚩尤部落聯盟。
在封建方國出現之前,類似於這種小方國的叫氏族部落。史書記載西周初期有八百諸侯方國,名字見於《春秋左氏傳》的就有一百七十多個。成吉思汗及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前,蒙古族和女真族內部就有很多小部落。
《國語》稱“炎帝以姜水成”,史界基本認定姜水在今天陝西寶雞之渭水流域。“姜水”,在歷史文獻中有兩處記載:一是酈道元在《水經注·渭水》裡所說:“吱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即姜水在今岐山、扶風境內,為今渭河北邊的湋水。第二種說法出現在明嘉靖《陝西通志》、清順治年間到民國十一年所修的各《寶雞縣誌》上:“姜水”和“姜氏城”在今寶雞市區渭河南邊。
而“黃帝以姬水成”的姬水,爭論很大,地域不定。但史界公認的黃帝故里,在今天河南新鄭,今新鄭一帶為古“有熊國”。太昊伏羲氏在今日河南周口淮陽。少典有蟜氏《山海經》稱在平逢山(今洛陽嵩縣),或言即女媧氏,在今周口西華縣。總之,從華胥氏到女媧氏伏義氏到少典到軒轅都在中原。
蚩尤公認為東夷。東夷部落,有認為居黃河下游,有認為居淮河下游或長江下游,反正是在東南沿海。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即良渚遺址的一個“都城”,面積近3平方千米,對應炎黃時期,或認為是蚩尤或九黎部落聯盟首領都城。而炎帝、黃帝的都城已不可見。
石峁遺址中的都城,面積最大,4平方千米,時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毀於夏朝立國。陶寺遺址都城,面積約2.8平方千米,時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900年,在夏朝建立後仍延續100年左右。夏朝之前有虞朝,同期有陶唐國。陶唐國、唐堯對應陶寺遺址,堯傳舜,陶寺也稱舜帝都城。舜傳禹,這就是為什麼夏朝建立後陶寺古城沒有像石峁古城被毀。舜是虞朝野民,後娶堯帝之女,繼承唐國。虞國、唐國本來就相距不遠,那時和平相處,沒有戰爭。
再說三星堆遺址,時代跨度最長,也能對應到炎黃蚩尤時期,但相比良渚要小許多,也沒有“都城”,青銅器主要對應商朝時期。良諸古城毀於夏朝前約一千年,考古界一般認為毀於海嘯,今曰錢塘潮仍很壯觀。
文明只能產生於大河流城之平原地帶。中國三大平原,東北平原太冷,雖有文化,但無文明。長江上游四川盆地,產生三星堆文化、文明。長江中游多崇山峻嶺,下游產生良渚文明。黃河中上流河套平原,產生炎帝部落文明。黃河中下游(古黃河注入渤海)黃淮海平原,又稱華北平原,產生黃帝部落文明。史書皆稱黃帝居天下之中,為土德,故曰黃帝。黃帝部落聯盟位置是中國最好的,炎帝次之,蚩尤更次之(沿海一帶多受季風影響)。故炎帝部落向中原發展,黃帝擊敗他,二大聯盟合併為一更強大聯盟,以炎帝族神龍為圖騰原形,融合各部落圖騰,創造出“中國龍”圖形。神龍嘗百草,農耕文明優於中原,故合稱“炎黃”,炎在黃先。神龍部落聯盟中一些小部落不肯歸順的,遷往長江中游今湖北湖南一帶,仍以神龍為名,故有“神龍架”,但釆用新的圖騰,神龍改為“牛首”。
黃淮海平原本來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線,蚩尤率九黎向中原遷徙,必然與黃帝發生衝突。蚩尤部落聯盟強大(傳說中有九九八十一位兄弟部落),開始炎黃部落打不贏,就引敵深入,把蚩尤引誘到河北涿州決戰。蚩尤部落聯盟的後勤保障必然困難,結果被一舉殲滅,餘眾仍逃回到長江中下游一帶。直到商朝、西周,仍持續對東夷、南蠻作戰。周昭王死於漢水,直到楚吳越興起。楚吳越一直不在中原文化圈,也不宗周,周天子稱號為王,楚吳越國君亦稱王。
有人說商朝是東夷人建立的“中國”,包括一度奪取夏王朝政權的后羿、寒浞都是東夷,但這個東夷是黃河下游的東夷,不是淮夷或長江下游東夷。周武王第一次會盟諸侯,會盟來的諸侯比牧野之戰前孟津會盟的諸侯更多,但認為時機不成熟。第二次會盟進攻朝歌,帝辛的十萬大軍遠在東南與淮夷作戰,所以奴隸軍才會反戈一擊。
中國最早的部落為有巢氏和燧人石。有巢氏落後於燧人氏。有巢氏居森林,以釆集狩獵為生。燧人氏刀耕火種,居平原,以種植畜牧為生,後分化出遊牧部落。所以中國文化的兩條脈絡,就是燧人氏和有巢氏,一北一南。周人為羌,亦信鳳,鳳鳴岐山。羌人近楚,楚人近蜀,蜀人亦信神鳥。只有中原信龍,蓋出自炎帝神龍氏。燧人氏崇拜各種走獸和爬行動物,後整合為“中國龍”。有巢氏後裔不敵燧人氏後裔,退回南方森林,是所有信鳥者(東夷淮夷蜀人楚人)始祖。自良渚文明消失後,兩千年間江南再無文明。後楚國雄起,以朱雀、鸞鳥、鳳鳥為圖騰,及受中原先進文化影響,葉公好龍,終至龍鳳雙飛、雙鳳呈祥。鳳凰是鳥圖騰的最終形象,如(中國)龍是走獸的最終形象一樣,但賦予了龍飛騰的能力(飛翔是一種共同崇拜,如飛虎、飛馬、飛蛇、飛人)。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人物龍鳳帛畫,早期的一幅畫中龍小於鳳,後期一幅畫中有龍無鳳。馬王堆漢墓T型帛畫,更是有龍無鳳了,只有金烏代表太陽。后羿射日即是射金烏,金烏、朱雀都影射南方。商人信始祖玄鳥,但文化上已改為饕餮,所有青銅器及建築上都是饕餮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