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聊小怪

    一 ,碧 波

    什麼是絕句絕句與律詩,基本上是在唐朝時代逐漸產生並定型的詩體;先有律詩還是先有絕句,目前尚無查考和論據。絕句,又叫截句、斷句。其格律關係,可視為分別擷取律詩的某兩聯而構成,有擷取律詩的前兩聯,也有擷取律詩的後兩聯,或擷取律詩的中間兩聯,還有擷取律詩的首尾兩聯。為了押韻的關係,擷取律詩首尾兩聯的居多。絕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點:平仄、對仗、押韻;同時還包括“起、承、轉、合”的章法和句式結構等格律要素,這是古今詩人遵守的基本規律。每首絕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兩種。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二、平仄格式

    絕句的格律,有四種格式,分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舉例如下:

    1、 平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詠樹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邊風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葉千張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躍樹枝頭。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脈, 仄仄平平仄, 放鴨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為何颯颯起風濤。 平平仄仄平。 清波盪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語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隨意弄迷離,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遠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費苦思。 仄仄仄平平。 蘭水一詩泉。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風濤初識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帶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聲來枕邊。

    3、 仄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暴風 李頻·渡雙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陣狂飆如猛獸, 仄仄平平仄, 嶺外音書斷,平平仄仄仄平平。 飛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經冬復歷春。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樹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鄉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間永珍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問來人。

    4、 仄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詠李白 碧波·詠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難, 仄仄仄平平, 宇宙現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寬。 平平仄仄平。 金輪掛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風處, 平平平仄仄, 環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吳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萬物顯春榮。

    — 1 —

    三、平仄聲調平仄,是聲調的講究。平聲即陰平聲、陽平聲字,仄聲即上聲、去聲和入聲字。(用普通話新聲作詩,可以不考慮入聲字。)

    詩歌本是一種吟唱文學,也就是歌唱吟詠以傳情寄意。詩,要適合於吟哦、朗誦。每句之中,聲調有起伏,節奏有波瀾,具有音樂美,加之詩的意境,方能增強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上節五言和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產生抑揚頓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每句中還可靈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須按格律不變;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變動,所謂“七言一三五字不論,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論,二四字分明”的口訣。

    必須提醒一點:雖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論、五言一三字不論聲調,但不可產生孤平現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間五個字必須要有兩個平聲字,否則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許的,因為詩就缺乏節奏感,也就是缺乏音樂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應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字,可以將第五字應用仄聲字而改用平聲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懼暴風呼嘯吹”,其格律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實際格律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兩字不參加論平仄,中間五字格律應為:仄平平仄仄,可是“懼暴風呼嘯”,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動拗救過來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調和三仄腳問題。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這是詩家大忌。在平仄拗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可疏忽。

    四、絕句對仗

    一般地講,絕句可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是否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強求。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中間兩聯,就可以全詩用對仗,例如:

    曾金美·贈友人

    (碧波詩詞讀後感)

    碧水粼粼含雅韻,波光閃閃奏清音。

    詩心美美如佳釀,詞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首尾兩聯,就可以全詩不用對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風吹醒故林叢,蕊滿枝頭綻嫩紅。

    神韻猶如仙子美,惹來蜂蝶吻嬌容。

    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前兩聯,則前聯不對仗而後聯對仗,例如:

    司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

    反之,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後兩聯,則前聯對仗而後聯不對仗,例如:

    趙師秀·有約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 2 —

    五、關於押韻

    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音樂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韻的字又叫韻腳。如在“平仄格式”中列舉的詩:<<詠樹>>是押的豪韻,韻母是ao;<<小溪即景>>、<<暴風>>是押的侯韻,韻母是ou;<<夜思>>是押的支韻,韻母是i;<<渡雙江>>是押的痕韻,韻母是un、en;<<新春絮語>>、<<詠李白>>是押的寒韻,韻母是an、ian、uan;<<詠日>>是押的東韻,韻母是ong等。

    押韻是詩歌必不可少的要素。從上古的<<詩經>>、<<楚辭>>,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沒有和諧的音韻,吟詠起來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舊時韻書“平水韻”,但該詩韻有107個韻部,使用不易,因為分韻太窄;也可用新韻,即以普通話語音來押韻,韻目只有18個韻部。

    正格絕句,平起首句不入韻和仄起首句不入韻,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韻即可;別格絕句,平起首句入韻和仄起首句入韻,必須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韻,以構成和諧而美妙的音樂性。

    當今人寫詩,最好用普通話音韻為押韻標準,建議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詩韻新編>>韻書。該書可在新華書店購買;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郵購,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 附言欄裡寫明購<<詩韻新編>>即可。

    六、起承轉合

    絕詩只有四句,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是古今詩人遵守的基本規律。首句為“起”,即起始;第二句為“承”,即承接;第三句為“轉”,即轉折;末句為“合”,即收合。

    起承轉合的章法,它並不是由誰來規定的,而是詩人們在作詩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不約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這說明詩歌是不需要以形式來套詩人的;直到元朝時代,才有人對律絕詩歌的章法結構進行了總結。具體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掌握這四句話的要求,絕句就能寫好。“起、承、轉、合”有四種形式,舉例歸納如下:

    (一)並列式。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四句,每句單獨表意,各寫一景,如四幅圖畫並掛,又合為一體,分而不散,合而不雜,遠、近、高、低,任人所視,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如劉禹錫·竹枝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此詩首二句各寫一景,上說山花,下說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紅花”生髮出來;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髮出來。四句詩兩兩並列,對應承接,結構嚴整,格調清新,頗具民歌特色。

    (三)轉折式。如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首二句寫辭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轉寫猿聲,墊一步作轉折,然後收合。第三句轉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飛越。

    (四)因果式。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此詩第一與第二句,第三與第四句,互為因果;首兩句與三四句,又為因果:即少婦因“不知愁”,故“上翠樓”;因“見柳色”,故“生後悔”(教夫婿覓封侯)。又因“上翠樓”而“見柳色”,因果關連,結構嚴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的壽命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