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護膚小小魚
-
2 # 血祭軍鑑
皇帝的成家立業
同治十一年,兩宮皇太后開始為同冶帝選後。
清代滿族盛行早婚,男孩一般在10歲至14歲就已結婚。同治帝早就該大婚了,貴為天子的同治帝的婚事何以拖到這麼晚呢?理由很明顯,中國傳統,“成家”與“立業”並舉,同治帝一旦成婚,就是大人了,就可以親政了。慈禧已經把持朝政11年,這11年裡她確立了自己的權威。如果失去手中的權力,真比要了慈禧的命還讓她難受。所以同治帝大婚一拖再拖,但是皇上年齡到了,就該選皇后了。
三個人的三個主意
經過反覆的篩選,剩下了4個候選人。兩宮皇太后都有了自己中意的人。慈禧看中了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長得格外端莊秀麗,而且聰明伶俐,性格柔順,只是欠些威儀,但讓慈禧中意的是富察氏比較聽話。如果立她為後,慈禧皇太后的地位不僅在後宮,而且在朝堂上也不會動搖。慈安則中意於賽尚阿的孫女,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阿魯特氏出身狀元之家,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有德有才,穩重端莊,很有皇后的威嚴,且比同治帝大兩歲,可以事事教導同治帝。雖然容貌差了一些,但高貴的氣質是誰也比不上的。兩宮太后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給了同治帝,都想讓同治帝選自己中意的姑娘。
同治也知道這是大事,自己也有主意。找皇后重要的是德行,皇后母儀天下,沒有德行怎麼能行呢!不能找比自己還沒主意的小姑娘,將來自己一人掌管天下,後宮的事也不能亂。所以他聽完兩位太后的意見後,心裡也拿定了主意。
慈禧願望落空
第二天,正式選後的日子到了,兩位阿魯特氏,一位富察氏和一位赫舍里氏,剛好是一後一妃二嬪。問題關鍵是四人座次怎麼排?皇上到底把代表選皇后的玉如意交給誰?同治帝拿起玉如意,望著四個國色天香的八旗名媛,正當他鼓起勇氣要遞出玉如意時,慈禧怕兒子的選擇不遂她意,特地關照了幾句:“皇上,立後可是大事,你可想明白了。這4位姑娘,鳳秀的女兒是滿洲八旗世家,乾隆爺當年立的就是富察家女兒;崇綺女兒長相一般,大你兩歲,僅是蒙古世家,自康熙爺到現在200多年,大清國還沒出過蒙古皇后,你可想好了!”慈禧話裡的意思誰都明白,同治帝感到緊張了,口乾舌燥,就傳喚獻茶,太監送茶來,他啜了一口,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一下子把茶水潑在地上。然後,讓鳳秀之女和崇綺女兒從潑了茶水的地上走過。秀之女愛美,愛乾淨,她提起漂亮的皮袍,低著頭看著地上的水,小心翼翼地從茶水上走過去。崇綺之女想的不是衣服乾淨與否,而是想在皇上和兩宮皇太后面前決不能失了禮儀。只見她像平常走路一樣,邁著端莊穩健的步子,緩緩從茶水上走過。
同治帝看見兩個女孩不同的表現,轉身對兩宮太后說:“提衣服的愛衣,不提衣服的知禮。選後取德,選妃取貌。兒願立崇綺之女為後”。
同治帝拿著玉如意徑直走到崇綺女兒面前,一伸手把玉如意遞了過去,阿魯特氏優雅地接過玉如意,嫻熟地一蹲請完安,就勢一跪:“奴才謝兩宮太后,謝皇上天恩!”
其次,嬪妃受貴妃的管理,貴妃受皇后的管理,等同於皇帝的法定小老婆,地位也就由皇帝的寵愛度來決定了,嬪妃是種很受氣的角色,雖然可能色藝雙絕,傾國傾城,但是嬪妃數量不少,有的一生也得不到皇帝臨幸幾次,不甘寂寞自閉自殺或被打入冷宮的不在少數。畢竟,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義是女奴。“妾”在先秦和秦漢時是指女奴,所以,註定地位不高。
在每個朝代,皇后只能有一個,但是妃嬪可以有很多,有不同的等級稱呼和數量。
-
3 # 歷史課課代表
大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紫禁城內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清廷上下正在忙著操辦皇帝的大婚典禮,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十七歲,按照清朝祖制,康熙皇帝十四歲大婚親政,同治皇帝這個年紀已經晚了很久了,這裡面既有同治皇帝天資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慈禧太后遲遲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所以同治皇帝的大婚被一再推遲。這場大婚時清王朝在紫禁城中繼順治大婚和康熙大婚後舉行的第三場大婚典禮,年輕的同治皇帝將迎娶有清一代最後一位蒙古皇后,也就是歷史上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與此同時,同治皇帝還迎娶了四位妃子,分別是慧妃富察氏、瑜嬪赫舍里氏、珣嬪阿魯特氏氏和瑨貴人西林覺羅氏。這五個女人就是同治皇帝后宮中僅有的一後四妃。
兩位皇太后的暗中較勁與后妃爭寵:皇帝后宮中后妃爭寵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不鮮見,近年來的各類影視劇也大都以此為噱頭進行大書特書,尤其是雍正皇帝的後宮,更成為了熱門話題,相比雍正皇帝的後宮而言,同治皇帝的後宮就顯得沒那麼有名氣了,雍正皇帝一生嬪妃數量不多,連康熙皇帝的三分之一都不及,然而同治皇帝的后妃數量就更少了,他只有一後、一妃、兩嬪、一貴人五位后妃。皇后是出身蒙古的阿魯特崇琦之女,一妃是出身滿洲鑲黃旗的富察鳳秀之女慧妃富察氏。雖然妃位與皇后相差三級,但是慧妃倚仗慈禧太后的寵信根本不把六宮之首的皇后阿魯特氏放在眼裡,這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同治皇帝大婚前的選後活動中說起。
同治十一年,17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了登基後的第一次選秀大典,這次選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要替年輕的皇帝選擇一位中宮皇后,而就是在皇后的人選問題上,即將捲簾歸政的兩宮皇太后卻發生了罕見的爭執,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皇太后相中了崇琦之女阿魯特氏,這位慈祥溫厚的皇太后認為阿魯特氏端莊賢惠且知書達理,有著良好的修養,身上有著母儀之風,所以主張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而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卻相中了侍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性格強勢的慈禧認為富察氏性格活潑可愛,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所以主張冊立富察氏為皇后。兩位皇太后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因此皇后人選的確立一度陷入僵持之中,最終雙方妥協,決定由同治皇帝自己決定誰是自己的皇后,同治皇帝最終選中了慈安皇太后相中的阿魯特氏為皇后,這讓其生母慈禧太后大為不快,認為自己的兒子在有意和自己作對。而慈禧太后為了挽回面子,也將沒能成為皇后的富察氏封為了慧妃,同時享受貴妃級別的待遇,這也為日後慧妃和皇后爭寵埋下了伏筆。
同治後宮中后妃爭寵中的編外人員: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為皇后既顯示了其嫡母慈安太后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也確實是對於自己生母慈禧太后獨斷專行的一次抗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同治皇帝確實對於自己的這位皇后十分滿意,這種蠻夷表現在同治皇帝在婚後對於皇后的專房之寵。同治皇帝大婚後,經常和皇后在一起,阿魯特氏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頗通史書,對於很多歷史事件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這讓同治皇帝驚奇的同時更增加了對皇后的寵愛,婚後的夫婦二人經常同進同出,形影不離。
同治皇帝和皇后的恩愛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滿,這既是慈禧太后寡母心態的作祟,也是慈禧不滿同治皇帝冷落自己寵愛的慧妃的緣故。因此慈禧太后經常對同治皇帝說慧妃富察氏如何如何好,皇帝應該如何如何多親近慧妃。但是同治皇帝對於母親的提議置若罔聞,不予理睬,勃然大怒的慈禧太后便強迫皇帝與皇后分開,在經歷了婚後的短暫恩愛後,同治皇帝最終還是在母親慈禧太后的強勢干預下被迫與皇后分開了,但是由於同治皇帝根本不喜歡慧妃,所以他寧遠選擇一個人睡在養心殿,也根本不召慧妃侍寢。而慧妃不得皇帝寵愛,卻倚仗慈禧太后的寵信經常對皇后出言不遜,反唇相譏。
在“後、妃爭寵”這場後宮大戰中,同治皇帝的另外三為嬪妃則顯得無所作為了,實際上與瑜嬪、珣嬪和瑨貴人三人本就是作為皇后和慧妃的的陪襯而被選進皇宮之中的,她們在同治皇帝的後宮之中的存在是在是可有可無的,面對皇后和慧妃的爭寵,三位嬪妃選擇了不站隊,不依附的原則,每天除了向兩位皇太后和皇帝和皇后請安外,其餘時間,都是各自回到自己的宮中,關緊宮門,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據說他們三個之中也就僅有瑜嬪能夠偶爾被同治皇帝召幸一下,而珣嬪和瑨貴人基本上時間不到同治皇帝的。這三位嬪妃實際上是同治皇帝后宮中後、妃爭寵大戰中的編外人士。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9歲的同治皇帝病逝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年僅十九歲,隨著同治皇帝的死亡,他的一後四妃也從此成為節婦,阿魯特氏因不堪忍受婆母慈禧太后的迫害在同治皇帝去世後不久便選擇了自盡,而慧妃富察氏則一口氣活到了光緒三十年,帶著沒能成為皇后的遺憾病逝,其餘的三為嬪妃更是長壽,竟然熬死了大清王朝,活到了民國時期才去世。
回覆列表
同治帝應該是有,一後四妃!同治在位期間,有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應該是她們兩位做主選的!
皇后和妃嬪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妻一很是妾!皇后是大老婆,其她妃嬪是小老婆都得聽大老婆的!地位不一樣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