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透心之波
-
2 # 流浪多年孤兒
觀音嶺
觀音嶺位於碣石鎮北與金廂交界之處,因嶺上有觀音禪淙堂(水月宮)而得名。嶺下海灘長達8km,海中距岸lOOm處水深才1,5m,距岸200m水深2m。沙白、水清、浪小,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游泳海灘。嶺前奇山眾多,有周恩來、葉挺同志當年搶渡香港下海處的龍石,汕尾市境內最大的摩嶺刻“鎮海石”,明欽差大臣成大猷、鄭嶽山刻“鎮海石”,“揚威止水”於鎮海石上。
汕尾仙橋夜月
仙橋夜月在東海鎮,橫跨東海,是陸豐縣城連貫新舊墟的交通要道。始建於南宋寶佑二年(1524),其時為十三洞木橋。據《陸豐縣誌》載:"邑南門外當新舊墟間,長一十三洞,宋寶佑甲寅知縣肖泰夫建。"民間相傳橋建後橋神肆虐,為祈求神明點化,迎接仙人常臨人間驅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戰事毀重修。雍正四年(1726)又被洪水沖斷,重建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橋,長68米,橋身置石欄杆。乾隆八年(1743),石欄板折斷,隨以木板修復。乾隆九年(1744)端陽節,人看龍舟,爭先擁擠,木欄損壞,溺死17人。後重用石欄修復。1934橋面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寬4.9米,橋墩保留。1969年橋面擴大補強加固,面寬加至8米,兩端各填去一孔,成為六墩七孔平橋。1990年全橋拆除,重建為三孔大型石拱橋,面寬20米,兩邊設人行道置石欄杆。"仙橋夜月"為古代陸豐八景之一 。
大安鎮文化廣場
商賢家廟
商賢家廟是彭氏宗祠,是海陸豐(包括五雲洞、陸河、五華、紫金)地區彭姓子孫紀念彭祖之總祠。”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用於紀念彭祖而建,屬於市級文物保護重點單位。彭祖是殷商時代的賢能人士,因而起名為商賢家廟。祠內雕龍畫棟,收藏有眾多名家真跡,藝術品味極高。彭氏子孫在海外人數眾多,是彭氏後裔尋根問祖的旅遊勝景,對外來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張威紀念亭
張威紀念亭位於陸豐縣的龍山的龍山中學內。龍山中學是汕尾市一所頗有名氣的中學,它始建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50年的歷史。龍山中學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歷史時期中,我黨都在龍山中學進行過許多革命活動。龍山中學校園中有一涼亭,它就是“張威紀念亭”。張威紀念亭是解放後陸豐人民為緬懷革命先烈,把張威同志就義前寫遺信的龍山中學內的涼亭修葺一新,命名為“張威紀念亭”。 亭為四根大紅柱支撐結構,內建有一石脾,碑上刻有張威的生平簡介,還有石凳石桌。亭的周圍,古榕、紅棉掩映,景色宜人。1928年7月,廣東農-動領袖彭湃的追隨者張威在陸豐南搪被-反運動派逮捕。獄中,-反動要員或百般利誘,或嚴刑拷打,軟硬兼施,但張威卻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反動派欲得到口供自知徒勞,便於同年8月殺害了張威同志。就義前,張威在龍山中學的涼亭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曰:“母親,兒死矣!為革命而死,死得光榮。”此乃張威烈士光照後人的遺信! 1919年“五四”運動,張威領頭組織陸豐第一高等小學同學從汕頭、廣州回籍的同學一道參加反帝愛國宣傳活動。面對-賦,面對不平等條約,他憤慨地說:“我們是東方醒獅,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張威以彭湃為楷模,對彭湃的文章如獲至寶,愛不釋手,並主動參月彭湃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社”1922年7月,張威根據彭湃的指導思想,發起成立“陸豐青年協進社”,號召青年走革命的道路!1923年4月,彭湃籌備成立總農會,張威積極參加其領導的農-動。為了使權力歸農會,張威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25年2月,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討伐陳炯明軍閥,張威被任命為四十四組組長,4月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陸豐特別支部,張威任書記,同時任-陸豐縣黨部執行委員,並當選為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0月任陸豐代縣長,表現出非凡的執政才能。1927年間,他3次親臨起義戰線,武裝奪取政權,宣告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當選為陸豐縣委書記。翌年8月,張威被敵人殺害,年僅26歲。當走向刑場的時候,他高喊:“同志們,奮鬥到底,最後勝利是屬於農工的。”
甲子鎮(我的家鄉)
甲子鎮是一個古老、發展較早的粵東古鎮,原稱甲子門,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門,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稱甲子。甲子鎮地處陸豐市南部,東隔瀛江與甲東鎮相望,北與揭陽市惠來縣交界,西與甲西鎮相接,南臨南海。
甲子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地質表層以黃土為主,含沙量較多且堅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2℃,溫和多雨,Sunny充足。水產和土產資源十分豐富。甲子鎮工、漁業發展迅速,商貿發達,素有“金甲子”之稱。工業主要有輕工、食品、服裝、塑膠、機械、漁具、電子五金、工藝美術等八大行業,出口產品品種達數千種。其中,甲子裕贏寶石工藝廠生產的寶石地球儀以其獨特的顏色寶石和精湛的藝術創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深受中外顧客的青睞。
甲子鎮風光迷人,旅遊資源豐富。待渡山,南宋端宗二年(1277),宋帝登甲子門待渡山,漁民鄭復翁揭竿扶主復元,後人在待渡山建甲秀樓、進食亭、將軍廟以作紀念。宋代名人、清代進士、舉人等刻石留下墨跡,使待渡山形成自然的風景區。紅樓,建於1925年,-、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率軍東征時,曾在該處運籌革命鬥爭。甲秀書院,為甲子鎮第一中學校址。清嘉慶十年,省制憲那公(佚名)來甲視察,自己拿出一部分薪俸,著令紳士、殷戶捐資建造書院,為當時培養考取秀才、貢生、舉人等人才之所。此外,還有“潮來人字水”、“鸚哥啄鯉”、“木石奇觀”等古八景。甲子盛產海鮮,優質海產品有馬鮫、鰻魚、石斑、丁魚、魷魚、大蝦、龍蝦等
待渡山(甲秀樓)(我的家鄉)
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相傳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臨安失陷,元軍追迫,趙罡及其弟兩帝在張世傑、陸秀夫等護衛下,從福洲沿海逃至甲子,駐紮此山,意欲東進與文天祥會師,以圖東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們得到甲子進士邑人範良臣進食勞軍,賜之為右僕射,漁民鄭復翁率眾勤王,-為都統;二帝驚魂稍定,膽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現山上還有“進食亭”的遺蹟。為明代萬曆年間參將張萬紀、守備胡文恆駐甲子時興建。進食亭又名帝子亭,為仿木結構,面積約20平方米,內塑有陸秀夫、範良臣為宋帝進食石像,並刻有“君恩如海”四個字。進食亭下還建有一處“將軍宿”,是為告慰鄭復翁忠心報國的在天之靈而建的。待度山山頂矗立著“甲秀樓”古塔。據說甲秀樓建於清嘉慶十年(1850年)。為兩層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似葫蘆蓋頂,塔尖直指藍天,造形獨持,十分壯觀。樓旁立有15米高的標杆,為甲子港的颱風警報訊號。甲秀樓門口有一對聯,曰:“書雲大手筆;鎮海小神山”體現了甲秀樓與待度山偉岸高拔,威鎮海隅之勢。這裡依山傍水,潮漲期到,海水如千軍萬馬湧入甲子港,氣勢不凡,場面壯觀。登樓遠眺,海天一色,歸帆返照,景色迷人,這就是陸豐八景之一的“甲子吞潮”。
青銅時代遺址的景點位置:廣東省汕尾(海豐縣後門鎮東南兩公里處)
青銅時代遺址包括寶山樓遺址和後門青銅兵器出土點,寶山樓遺址位於東衝鎮寶山樓村東側谷中的龍崗埔,後門兵器出土點則位於海豐縣後門鎮東南兩公里處。
寶山樓遺址距今約2500多年,約為西周至春秋時代,這裡出土了青銅斧、青銅鈴、青銅石簪的石範。後門青銅兵器出土點是1984年4月,當地群眾在這裡挖貝殼時發現了10多具骨骸,其中三具沒有頭骨,其肋骨處分別插著三件青銅兵器:短劍、矛和箭鏃。據考究,它們是青銅時代鑄造的。據分析,其中三具沒有頭骨的遺骸可能是春秋時代南方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戰勝者對戰敗者中受傷、戰死或俘虜的首領,進行“割頭請功”或“割頭示眾”而造成的。
甲秀書院(我的家鄉)
甲秀書院位於陸豐市甲子鎮北門內。甲秀書院建於明代,歷來為粵東文人會萃講學之所。至今院內仍儲存著不少歷代的石碑石刻。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此興辦中學,是個出人才的地方,省市的許多幹部以及各個行業的許多骨幹,都在這裡念過書。
擎天石位於甲秀書院的側邊,是一巨石,屹立聳拔,凌空而起,大有欲沖霄漢之氣概。巨石腰部,長一方榕,盤根錯節,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據說面對擎天石練功,能練出擎天的功力,故以後面石練功成為許多人的習慣。擎天石足有五、六丈高,兩丈多寬。石之下面刻有四言詩,字大如鬥,蒼勁有力:“天開甲子,巨石臨門。一聲霹靂,震動乾坤……”其餘詩句,因年久風化苔蝕,模糊不清。
回覆列表
陸豐有什麼好玩?最好玩摩托車。去碣石鎮,甲子鎮吃海味。還有還有好多小美女。風景只是看看海千篇一律有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