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5031

    《 長恨歌 》是王安憶的代表作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蘊。在王安憶的筆下,一個揹負悲劇命運的女子,一生的曲折都一一展現。她用敘述性的語言和詩化的語言散文似地展示著那個年代的變遷裡城市和女人的悲劇以及人性和人情的悲劇,並且她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去展現王琦瑤一個悲劇女性的一生,有點殘忍,卻又很真實。

    初讀甚有無趣,細細回味卻讓人感到真實。一個女人在講述另一個女人的一生,筆調是疼痛的,是決絕的,王安憶將王琦瑤置身於上海弄堂之中,王琦瑤在弄堂的見證下上演自己的悲劇。她的路並沒有象她自己期待的那樣筆直,五個男人從她的生命中匆匆走過,只是那樣略一駐足稍事停留,隨即便轉身離開,一切恢復寧靜,彷佛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人。

    在我看來,《 長恨歌 》大概是王安憶為王琦瑤寫的一首輓歌。

  • 2 # 此箋

    讀過王安憶這部小說《長恨歌》的人都知道,小說講述了一個女人從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從側面也反映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滄桑鉅變。王安憶取《長恨歌》這一名字,是借白居易所寫《長恨歌》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悽美愛情故事,以同樣悲憫的情懷,看待女主人公王琦瑤從繁華歸於平淡乃至最後消亡的愛情故事。

    開篇兩處與白居易有關係,“上海弄堂裡的閨閣,其實是變了種的閨閣。……‘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也念,‘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唱……”“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幾句詩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這樣的開篇也暗合了女主人公與琵琶女同樣由繁華走向平淡乃至衰落的生活軌跡。

    王琦瑤經歷過作為資產階級小姐被評選為上海小姐第三名,人稱“三小姐”的繁華鼎盛時期,由此開啟了被李主任包養的時尚、優雅而且奢靡的舊上海都市生活。但好夢不長,上海解放後,李主任遇難,王琦瑤再度回到了“平安裡”這個破舊的上海弄堂,開始了平淡但也多情的生活。其間與幾個人男人糾纏不清,甚至有了一個女兒,最終卻因為李主任留下的那箱黃金被最後一個男人殺死。

    在王琦瑤這滄海桑田的四十年裡。有一個文藝青年程先生自始至終深愛著她,默默守護著她,甚至終生未娶。但王琦瑤更愛自己,更愛自己對於某種繁華、綺麗的上層社會生活的某種想象,也不願踏過與程先生那咫尺天涯的最後一步。也或許,她認為自己複雜的生活經歷配不上程先生那顆赤子之心。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在白居易的筆下最終成為“天成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哀嘆。王琦瑤一生的命運多舛,從繁華起舞,到悲情落幕,也是王安憶眼裡的愛情悲劇。一個女人與一座城市幾個男人的故事,是一個女人的哀傷,也是一個時代的哀傷,也同樣“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後推薦由丁黑執導,謝君豪、張可頤、黃奕、吳興國及陳莉娜領銜主演的同名電視劇《長恨歌》,文藝而剋制,令人回味。

  • 3 # 白sir讀書

    王安憶的《長恨歌》描述了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

    這個叫王琦瑤的女人,她一生不停地追尋,她想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愛情與生活狀態,但時代環境的變化,她自身性格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原因,使她終於求而不得,以她個人的隕命而悲劇收場。

    小說本身並沒有特別展示王綺瑤的“恨”,作者用的是她悲劇的人生來凸顯“恨”。這裡的恨,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與掙扎,沒有吶喊與咆哮,只有上海弄堂上空中鴿群發出的悲鳴,還有王綺瑤臨終前,一再被渲染的搖曳燈光。可見,再偉大或平凡的人,人生也要歸為瑣碎的場景。

    一個人在時代變遷、歲月更迭面前,總是渺小卑微的。

    我在看小說時,印象最深的是開篇,王安憶並不一開始寫王琦瑤,而是著力描寫上海的弄堂,它們作為城市的背景,從裡頭走出了女主人公王綺瑤。

    在此之前,我對上海的弄堂遠沒有如此感性的認識。比如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而且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

    其實不管是弄堂的蜿蜒曲直,還是那曖昧而複雜的生活氣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都在隱喻著王琦瑤的一生的曲折婉轉。

    王琦瑤從上海的一箇舊式女子,意外地成為“上海小姐”,此後她經歷了各式各樣的男子帶給她的愛情,一直走到人生的終點。王綺瑤在上海弄堂的見證下,上演自己的一生的悲劇。這期間,她並不缺少愛,先後有五個男人從她的生命中匆匆走過,駐足後又轉身離開,一切恢復寧靜,彷佛她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些男人一樣。

    情感的富足和缺失,似乎可以集於王綺瑤一身,她的一生,就像作者筆歷經下蒼桑的弄堂,生色各異,彎曲斷續。那些遭遇合在一起,把她折磨得身心俱疲,把她心裡最後一點暖意,連同生命,都一起剝奪了。

    這過程中的疼痛,讓我讀小說時只覺得無奈又心酸,這其中的味道,用“長恨”來形容,最恰當不過。(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關注蘭闍讀書,我們共同交流收穫和欣喜~

  • 4 # 元元的天下

    "《長恨歌》為誰作,提起心頭便是惡"。作為白居易的名篇,《長恨歌》唱的是唐皇的愛情悲歡,而今王安憶彈的卻是上海琵琶女的哀歌。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有的人註定一生活在夢裡。

    王安憶的同名小說,講得是"天生麗質難自棄”的上海女子王琦瑤,在繁華中迷失的人生。在舊上海的每一條弄堂裡,每一個亭子間閣樓上都有個王琦瑤,聰明而美麗,“王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朝當選了上海小姐季軍,人稱"三小姐"。

    正如麗莉母親所言,"這樣弄堂出身的女孩子,不見世面還好,見了世面就只好走這條路了…”。初遇李主任,給了她亮閃閃的人生開始,“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識了上海的繁華。

    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只七個字,就指出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根源。

    王安憶筆下李主任待王琦瑤不過瓶中花一朵,並如身邊的青年程先生全心全意。自顧不暇的他,如何給王亂世的安穩與承諾?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縱然飛機平安著陸,也就是天涯永別,只是"三小姐"的恨,便是李的薄情了。

    因為空難而亡,卻成了女人心頭邁不過的檻,撕扯不斷的回憶,那些風花雪月的奢華景緻,誤了卿卿一生。從開始便是悲劇,接下來一步錯,步步錯,自此她堅信自己美麗和聰明,雖然暫時成不了仙,斷不肯將就入凡塵,她哪裡比不上那些風光富足的女人呢?!

    割捨不下繁華舊夢,總以為有超越現實的未來。面對鄔橋蘇州河水樣純情的少年阿二,王琦瑤雖心動一時,但僅限如此了。紅顏易老,花終歸凋零,步步算計的女人,又遇上不敢擔責的康明遜,他和她都是在夾縫中求生的人,僅管彼此理解情意相通,也不過寒夜中抱著取暖,天一亮各奔前程。

    只是王獨自生下女兒薇薇,略施小計讓薩沙頂缸,情場浪子看穿她的把戲也離開了,慾望也容不欺騙。

    兜兜轉轉程先生又出現了,無怨無悔地照顧王琦瑤母女,並不在女人那兒過夜。以他君子樣的人物,被當作備胎多年,而今她如白絹寫上了字,成句,成史,弄堂裡的流言非語,早將王琦瑤變得面目全非,"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再也回不去從前,告別才知終於失去了。

    再以後"老克勒”來過,最後因李主任留下的黃金招禍,死在"長腳”手裡,無聲無息。本來她不聲張放賊走,或者破財免災,都可逃過一劫的。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結局,讓人嘆息王琦瑤不過死在自己手裡。

    繁花落盡,夜深人未至,多少心高氣傲的王琦瑤,穿上最美麗的衣裳,點燃寂寞,輕吐往日情事如手中的煙雲,眉眼中盡是滄桑。縱萬幹不甘終於明白:

    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得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長得好,自己不知道還好,幾年一過,便矇混過去了。

    莫道 紅顏薄命,是因她的人生太多人關注,而這之中又是各懷心事,若再自視偏高,起步偏離,則很難迴歸。王安憶說, 像我們人類這樣的兩足獸,行動本不是那麼自由的,心也是受到拘禁的,眼界是狹小得可憐。

    白居易也好,王安憶也罷,時空交錯取《長恨歌》為名,感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皆道是人生只若初相見,何來後事悲萬千之意吧!

    一曲長恨歌,嘆多少紅塵女子不過是趕一場繁華,咿咿呀呀都訴著人與城市的時光流轉,曲終人已散,多少真情假意過眼雲煙。彷彿夜深了,從上海弄堂裡,遠遠傳來婉轉的女聲在輕唱: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再者說豈止王琦瑤,王安憶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總有不甘所以應該長恨罷。△王安憶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與您共品百味人生,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的你,還記不記得曾經的玩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