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工科技

    圖注:愛國者PAC3反導導彈

    日本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較早建立起實用化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

    2003年,小泉純一郎內閣以北韓彈道導彈威脅為由,通過了所謂的“日本版導彈防禦計劃”。根據該計劃,日本開始從美國引進“愛國者”PAC-3導彈系統。

    2004年,日本製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導彈防禦系統建設和日美兩國反導合作目標。同年,日本開始對海上自衛隊裝備的“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進行升級改造,賦予其彈道導彈攔截能力。

    2011年6月,日本防衛省宣佈已初步構建起“雙層反導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負責末段攔截的陸基“愛國者”系列導彈和負責中段攔截的海基“宙斯盾”系統組成。

    目前,日本在位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的15個航空自衛隊基地內部署有“愛國者”導彈系統,主要防禦大型城市群、工業集中區和核電站等重要目標。除16套新型“愛國者”PAC-3導彈之外,日本還擁有一定數量的改進型“愛國者”PAC-2導彈,這兩型導彈既擁有針對彈道導彈的末段攔截能力,也能執行打擊固定翼飛機、無人機等普通航空器的防空任務。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4艘“金剛”級和2艘“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主要部署在位於佐世保、舞鶴、橫須賀的海軍基地。“宙斯盾”驅逐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是執行中段反導任務的“標準”-3 BlockⅠ/Ⅱ型攔截彈,也可以搭載具備大氣層內攔截彈道導彈能力“標準”-2 BlockⅣ型遠端防空導彈。

    日本建設有比較完備的導彈防禦警戒和跟蹤雷達體系,除“宙斯盾”驅逐艦上的AN//SPY-1D型雷達以外,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13架E-2C和4架E-767預警機則是重要的空中雷達平臺。在陸基警戒雷達系統方面,主要由7部J/FPS3UG型和4部J/FPS5型雷達所組成。其中,J/FPS3UG型雷達採用機械掃描的方式,可以形成360度的全向搜尋,其精度較高,主要承擔對導彈目標的跟蹤任務,對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距離為600至1000千米;J/FPS5型雷達採用三面塔式的相控陣雷達結構,使用L波段,主要承擔遠端警戒的任務,對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距離在1200千米以上。

  • 2 # 科羅廖夫

    東北亞和亞太地區,是世界上防空反導火力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其中就包括日本。日本在戰後雖然重整軍備,成立了“有實無名”的三大自衛隊,但並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成立獨立的防空軍。所以一直以來,給人帶來了日本不重視防空的錯覺,其實,在今天的三大自衛隊,日本人都配置了防空系統,但其核心則一直由空自挑大樑。三大自衛隊如果全部參與其中,一是整合難度大,二是各行其事會打折扣,索性,日本人就將這個重任交給了空自。

    在區域上來說,日本人採用“分割槽包乾”的原則,將全國分為北部,中部,西南和南部四大防空區。每個防空區都由航空方面隊統一排程指揮,具體指令則下發給防空指令所。當導彈來襲時,則由防空指令所動用防區內的雷達站、航空團(戰鬥機部隊)、高射炮、和防空導彈進行攔截。從防空物件來說,日本人著實有些吃不消。在冷戰時代,他要防備的蘇聯,不管是地面的裝甲洪流,還是在空天中的“飛毛腿”,都讓他們印象深刻。而當蘇聯解體後,北韓在“先軍政治”思想的指導下,所發展的各型導彈,又給日本人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日本今天的國土防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預警指揮系統,令一個則是防空武器攔截系統。首先咱們聊聊預警指揮系統,預警指揮系統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防空作戰的成敗。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要麼引進美國的預警指揮系統,要麼就是與美國合作生產。但這種事,日本人覺得仰人鼻息不太好,即使是盟友也會風險。所以在70年代以後,日本就開始了自研之路。不論地面雷達,還是指揮控制體系,都能保證中國產化。

    在今天的日本沿海,日本空自部署四十多部雷達,這些雷達的效能指標非常優異。在2萬米的高空上,探測距離可以達到650千米,1萬米時,距離為460千米,而在1000米的低空範圍內,最大探測為120千米。這樣的探測距離,能留給防空武器的預警時間7到10分鐘左右。在世界各國來看,也較為先進了。現在日本空自所使用的作戰指揮系統,代號為“巴其”,它可謂是一張王牌,從發現目標到發出開火指令,整個過程只要短短的10秒鐘。

    日本花了整整十年才將它打造而成,自從它1978年列裝空自,日本人為其改造升級就從沒有停下過腳步。透過高頻,特高頻通訊線路,它將分散在全國的雷達站,航空總隊作戰指揮中心的航空作戰管制所,以及各航空方面隊的防空指令所連成一體。此外,它又搭載了機載資料傳輸系統,可以進行地空聯絡通訊,實現了戰場資訊共享與處理。雖然“巴其”一鳴驚人,但它還是有缺陷,具體點說就是低空探測能力的不足。日本人鑑於此在上世紀80年代,急忙引進了美國的E-2C和E-767,以此來彌補低空探測能力不足的情況,在預警機的加持下,“巴其”系統才得以完美。

    接下來,咱們來聊聊日本防空的重頭戲—防空武器攔截系統。它們在空中主要以戰鬥機為主,而在地面,又以中程和近程防空導彈和高射炮為主。主要特點就是全方位,多層次,大縱深,具體則分為三道攔截防線。第一道防線,主要以F-15J為主,範圍則是離海岸線100到600千米的遠海上,實施攔截。日本空自的警戒等級,共分為6等,平時在日本沿岸的2000千米縱向範圍內,分佈著7個機場,每個機場每天都保持在4架飛機戰鬥值班,2架屬於二級戒備狀態(5分鐘內起飛),2架屬於六級戒備(3小時內起飛)。而在戰時,空自可以短短的15分鐘內,出動100架飛機,奔赴5個不同的方向實施攔截任務。

    第二道防線,日本人引進了海灣戰爭中的明星武器—愛國者防空系統,配合海自的驅逐艦,在距離海岸100千米的近海範圍內,實施攔截。上世紀90年代,由於愛國者防空系統在海灣戰爭中,發揮出色,屢屢將伊拉克發射的蘇制“飛毛腿”導彈攔截成功,令世界各國讚不絕口,日本人也眼紅了。於是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愛國者—2”防空系統。2004年,日本又借北韓導彈威脅,引進了“愛國者—3”防空系統。在全世界範圍來看,日本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數量已經僅次於美國,但日本人並不滿足。2013年,防衛省又引進了更為先進的“愛國者3MSE”防空系統,又藉此機會加入了美國主導的THAAD戰區反導系統,可謂是一舉兩得。

    第三道防線,日本人用的武器就很多了,比如美式“毒刺”單兵肩射防空導彈,中國產81式近程防空導彈,91式單兵肩射防空導彈,以及奧秘瑞士引進技術生產的L90式35毫米雙管高射炮,再配合海自驅逐艦上的“密集陣”近防系統組成。

    這裡面,最引人注目的是81式近程防空導彈,它由日本防衛廳和東芝公司聯合研製,於1981年定型。作為繼美式“愛國者”和俄式“薩姆—10”防空系統之後,第三種採用相控陣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前兩者都是中遠端防空導彈,使用相控陣雷達制導可以看的遠從而打的準。但81式只是一款近程防空導彈,換句話說,如果在戰時,81式上的相控陣雷達不僅可以為81式提供防空需求,還可以為其他武器進行制導,由此可見,日本人野心不小。

    在防空導彈警戒等級上,日本人共劃分為三等,從一等的15分鐘內到三等的3小時內完成導彈發射。每天1個導彈隊處於一級戒備狀態,1個處於2級戒備狀態,其餘則都是三級。 需要用的引起注意的是,雖然日本大力構築國土防空,顯得他們有備無患,深謀遠慮。但在謀求“國家正常化”以及“自衛隊軍隊化”的道路上,昔日的這些厚實的“盾”說定還會變成一把把鋒利的“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蛇:緣起》為什麼會撤檔?是懼怕《蜘蛛俠:平行宇宙》的票房碾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