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痴影視

    小說和電影都看過。小說因為文字的關係,在人物的挖掘方面更深度一些。但電影在有限的篇幅裡也漂亮地敘述了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作為一部情節曲折獵奇的片子,其中的一些概念很有意思,特別是小說裡的心理描寫對這些概念延伸拓展,對婚姻和愛情提出了許多挑戰性的問題。

    1,Cool Girl

    東西方的文化有些微差異,但總的來說,男人喜歡一種叫做“cool girl”的生物。除了臉蛋標緻身材火辣這些基本硬體外,Cool girl是這樣一種生物。她們可以跟男生一起穿著隊服看球賽,往嘴裡塞披薩漢堡,卻永遠不用發愁穿不進小號的衣服。她們聰明風趣又幽默,臉上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她們不會因為男朋友與別的女生說話調笑而胡亂吃醋,也完全理解男人因為哥們的聚會而錯過和自己定好的約會。Cool girl不會嘮叨,她知道什麼時候該沉默,該給男朋友他自己的空間。她不會提無理取鬧的要求,不會指手畫腳干涉對方。

    而與Cool girl對應的男人版本,是一種叫做“Prince Charming”的名貴品種,多見於各種小雞電影和南韓連續劇。當然,除了身材挺拔家財萬貫笑起來一口白牙每一顆都反射出溫柔的光芒這些最最基礎的配備外,白馬王子們還要像24小時便利店那樣全年無休地體察女主角們細小的心思,別的女人腿比你長胸比你大臉比你正他全都視為糞土。他記得每一個瑣碎的甚至火星外的節日紀念日,女主角隨便看到個魚塘啊樓盤啊小公園什麼的,男主角都會霸道地說,“這片xx,我為你承包(買下/冠名)了!”什麼是白馬王子?你以為送個名牌包包就夠了嗎?裡面還要有配套的錢包。你以為錢包就夠了嗎?裡面還得放進各種白金卡貴賓卡和足夠的現金!

    不管Cool Girl和Prince Charming是否真實存在,至少我們中的很多人知道怎麼表演擬態而適應兩性關係的叢林法則。就像Amy。聰明的Amy第一眼看到Nick,就知道他喜歡的是“Cool girl”,於是就像許多其他聰明的女孩一樣,她決定進入“cool girl”模式。

    2,好的愛情讓彼此變成更好的人

    這是我之前一直相信的一句話。但看了“gone girl”後,我不禁想,如果這個更好的人不是你自己呢?如果你只是在表演這個更好的人,而去符合對方的期待呢?

    就像Amy和Nick兩人關係的最初,彼此都在扮演對方心目中想要的角色。雖然他們自己也從扮演中得到了許多滿足和快樂,但在內心深處,他們始終知道那不是自己。所以當扮演的面具出現裂縫的時候,面具下的真面目初現端倪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

    這才是這本書以及這部電影的本質。當真實和期待之間出現了鴻溝,婚姻將立足何處。

    因為經融危機而失業,疲倦的Nick已經無心再配合Amy的期待,而Amy因為Nick的頹廢也決定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性格。真實的她讓Nick覺得厭惡。這才是Amy真正憤怒的地方。他愛的是她扮演出來的“cool girl”,不是她。這對她的自尊心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她的報復很有趣。一開始她決定以謀殺罪名陷害他,但到中途,她的心意發生了改變。她發現她又激發出了當初見面時的那個Nick——不,甚至更好——這讓她覺得激動,讓她覺得他們之間的婚姻有了繼續下去的希望,只要兩個人都恢復到最初的角色扮演。就連Nick自己也在完成那個動人的採訪以後說,“她帶出了我最好的一面”。

    3,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這是否是太奢侈的一個願望?連Amy自己的父母也無法給予她,對於他們,她是Amazing Amy的原型,是那個所有的失敗需要讓Amazing Amy去圓滿的殘缺品。如果我們讓父母感到失望了,他們是否依然愛我們?愛的程度還是一樣?連我們失敗的那個部分也一起愛了嗎?

    無條件的愛。這是Amy以及所有和Amy一樣的女人對另一半的期望。也是我們以為可以從家庭中索取的東西。但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是因為愛,所以連你所有的缺點所有的黑暗面都一起愛?還是因為愛你的優點,所以可以包容你那些可以忍受的缺點?如果是後者,那如果有一天發現一個巨大到無法包容的缺點,那麼愛還在嗎?

    Amy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無條件的愛,所以她希望可以從自己組建的家庭裡得到。在書裡,她寫道,婚姻不該是無條件地愛對方嗎?當她沒有得到的時候,她決定懲罰他。

    4,婚姻的底線

    結局真是悲傷。這比所有的生離死別更令人悲傷。彷彿繼續一段婚姻的方式是,你必須帶上面具表演下去。

    但世間的婚姻,本就是千姿百態的不是嗎。

    Nick的姐姐不理解他為什麼還能跟這樣一個可怕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她是不會明白的。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婚姻的底線是什麼。我想了想,沒有什麼普世的底線,婚姻的底線就是彼此的底線。你對一段婚姻買單,就是對彼此底線的買單。

    從這點來說,Nick和Amy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 2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比人性的惡更可怕的是壓抑人性的惡。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條黑狗,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時不時拉緊鎖鏈不讓它暴起傷人。這算是與自己心中的黑狗和諧相處的一種方式。壓抑人性的惡就相當於把心中的黑狗殺掉,手起刀落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聽起來怎麼都沒錯,可是這樣恰恰就錯在違反自然的平衡。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要帶走陰影只能先帶走光。人性的燈就此熄滅,而我們也開始扮演一個陌生人。

    我記得大衛芬奇講過一句話,大意是說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怪咖,他做的無非是把這一點用電影的藝術呈現出來。這也是我一直喜愛大衛芬奇電影的地方,從七宗罪到搏擊俱樂部。而《消失的愛人》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講故事的人費盡心思來粉飾太平,並且毫不避諱地把自己粉飾太平的拙劣之舉揭開給觀眾看。彷彿在說,你看,這片瓷磚下是仿瓷膩子,這片仿瓷膩子下面是石膏板,而這塊石膏板後面藏著一具年代久遠已經木乃伊化的屍體。The skeleton in the closet

    這種平凡的荒謬感,讓我們喘不過氣來。

    再回到殺死黑狗。人總是渴望完整,渴望完美,惡的滋生來源於主角貪婪地想去擁有並不能夠共存的事物。不同於魚和熊掌,庸常之樂和非凡之功決不能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Hell,劇中的尼克和Amy之所以能夠結合,大概是雙方都拼命壓抑自己本性帶的功勞。一個俯就,一個仰攀。在後半段回溯兩人婚姻生活時,尼克在爭吵時吐了一句真言,大意是,Amy活該過這樣的生活,因為自己當初就是在扮演Amy所喜歡的樣子,而不是原本的自己。(待核實)

    配偶需要不同,但又不能太不同。

    得益於英國演員Rosamund Pike在拗美音的時候帶來的不自然的誦讀感,觀眾不難嗅到Amy這個人物是有性格缺陷的。她的缺陷就在於長期被壓抑了人格的陰影面,使得人格的光明面也變得詭譎扭曲。拿一個配偶來填補自己性格的缺失,是最不公平也是最不容易成功的一個策略。存在於人身上的變數何其多。

    說到這裡,我倒是覺得情侶夫妻不必刻意迴避這樣一部電影。庸常之惡,如果不能很好地認識加以妥當的處理,很容易就會演化成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如劇中一般。Marriage is overrated(人們對於婚姻的期待過高),這大概是本片要表達的第二個思想。Expectation(期待)和Perception(感知)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拋開現實,僅僅是預期的設定就會直接影響人們對幸福的感知。Amy似乎知道即將踏入的婚姻會是個什麼樣子,就像她在婚禮上說的,Amazing Amy會打棒球,而我不會;Amazing Amy已經結婚了,而我沒有。潛意識裡,Amy似乎已經在盡力降低自己對婚姻的預期。可是她還是被婚後的平庸甚至是庸俗打了個措手不及。

    比起絕望,失望似乎是一個更具破壞性的武器。

    好像還沒說到為什麼夫妻情侶不必刻意迴避本片。Well,if you do you do, if you don"t you don"t。這句很無聊但出鏡率很高的臺詞基本上就是我的理由。我不知道怎樣恰如其分地翻譯這句話,那就略加闡釋一番吧。我們並不那麼容易被外物影響,反過來外物也並不會輕易為我們的意志而轉移。面對婚姻,或者說面對任何一種生活,接受和調整,在很多情況下,是比否認和改變更加明智的選擇。

    如果Amy能明白自己不會改變尼克,婚姻也不會改變自己……那麼……

    或許她是明白的,只是明白的不是那麼徹底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秘畢業後可以找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