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布袋木偶戲又稱“景戲”、“指花戲”、“掌中戲”,傀儡戲劇種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戲是由木偶表演、劇目、音樂、木偶製作、服裝、道具、佈景等組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集各藝術門類的特點,豐富、修飾、體現布袋木偶戲的內涵。 漳州布袋木偶戲其特點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戲劇性的表演,使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既能夠體現人戲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樂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戲難以體現的動作,具有高超技巧、精美造型、風格獨特、古老藝術的木偶劇種。布袋木偶戲的操縱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為偶人軀幹,食指託頭,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別撐著左右兩臂。技藝高超的藝人雙手可以同時表演兩個性格、感情各異的偶人。布袋木偶戲尤為擅長武打場面和善於刻劃人物性格。 漳州布袋木偶戲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中國古老珍稀的優秀藝術,南宋時興盛於漳州,明末即流傳到廣東、臺灣和東南亞一些地區。清中葉以來漳州各地大量出現專業布袋戲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興”、“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近二百年來,至今已傳承八代。 從人文歷史考證,閩臺文化原屬一體。其母體為閩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的布袋戲是閩文化在臺灣的移植和延伸,透過閩臺文化交流,不僅促進兩岸木偶藝術的發展,更加深了兩岸同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在促進祖國統一事業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和影響。閩臺布袋戲同根同源,這對漳州布袋戲藝術的發展衍變,歷史傳承與交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現代的文化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漳州布袋木偶戲又稱“景戲”、“指花戲”、“掌中戲”,傀儡戲劇種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戲是由木偶表演、劇目、音樂、木偶製作、服裝、道具、佈景等組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集各藝術門類的特點,豐富、修飾、體現布袋木偶戲的內涵。 漳州布袋木偶戲其特點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戲劇性的表演,使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既能夠體現人戲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樂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戲難以體現的動作,具有高超技巧、精美造型、風格獨特、古老藝術的木偶劇種。布袋木偶戲的操縱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為偶人軀幹,食指託頭,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別撐著左右兩臂。技藝高超的藝人雙手可以同時表演兩個性格、感情各異的偶人。布袋木偶戲尤為擅長武打場面和善於刻劃人物性格。 漳州布袋木偶戲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中國古老珍稀的優秀藝術,南宋時興盛於漳州,明末即流傳到廣東、臺灣和東南亞一些地區。清中葉以來漳州各地大量出現專業布袋戲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興”、“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近二百年來,至今已傳承八代。 從人文歷史考證,閩臺文化原屬一體。其母體為閩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的布袋戲是閩文化在臺灣的移植和延伸,透過閩臺文化交流,不僅促進兩岸木偶藝術的發展,更加深了兩岸同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在促進祖國統一事業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和影響。閩臺布袋戲同根同源,這對漳州布袋戲藝術的發展衍變,歷史傳承與交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現代的文化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