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42165824316

    越劇有名的八大流派是:尹派(尹桂芳)、袁派(袁雪芬)、 範派(範瑞娟)、傅派(傅全香)、徐派(徐玉蘭)、王派(王文娟)、畢派(畢春芳)、戚派(戚雅仙)。越劇著名小生有:陳佩卿、金寶花、陳書君、尉少秋、王少樓5位越劇名伶。這五位大小生又稱浙江小生。越劇流派包括劇目、唱、念、做等各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越劇的流派唱腔由曲調和唱法兩大部分組成,在曲調的組織上,各派透過旋律、節奏以及板眼的變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風格,在演唱方法上則透過發聲、音色以及潤腔裝飾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 然而,唱腔雖然重要,流派卻並非僅指唱腔,更包含舞臺表演藝術等多重內容。越劇流派演化1964年,浙江的戲曲音樂專家——賀仁忠,蘆炳容,周大風,陳獻玉等,根據浙江著名演員自己獨有的,又明顯區於“上海六大流派”的唱腔風格,對外公佈——浙江省有四大女小生越劇流派。即陳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寶花派、高愛娟派。以及周大風創立的,浙派越劇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調。其後,王文娟、張雲霞、呂瑞英、金採風、陸錦花、畢春芳、張桂鳳等具有個性色彩的唱腔紛紛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程度不同地受到同行、後繼者的模仿和越劇愛好者的傳唱。1984年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來上海演出時,上海的《舞臺與觀眾》週報,在2月24日發表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來滬”一文中,對以上7位演員的唱腔,首次冠以“流派”。在同行內和報刊上也相沿以“流派”相稱。越劇流派一向有所爭議,有觀點認為浙江陳、毛、金、高及周大風創立的男調並不能成派,亦有觀點認為周寶奎,徐天紅,吳小樓,商芳臣,屠笑飛、張小巧、孟莉英、金豔芳等人,雖有特色風格唱腔,但還未達成流派的火候。流派不是僵死的,它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的流動、不斷的發展,這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每個流派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劇目中有不同的特色,每個真正的藝術家都不會滿足於一時的成就,不會因為自己的流派得到公認而放棄藝術上的新的追求。如袁派在四十年代多悲腔,著名的三哭,即香妃哭頭、梁祝哭靈、一縷麻哭夫就是其代表作,解放後在《西廂記》、《祥林嫂》中則有新的創造;二是流派在發展中,會衍化出新的流派,如戚派、呂派、金派、張派都是從袁派中衍化出來的,它們又各具特點,這樣生生不息,才有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log領域到底包含了什麼?